三疣梭子蟹日本对虾花蛤混养技术
2009-12-31林庆贵
林庆贵
摘要:福建中南部海水池塘秋冬季由于长期养殖日本对虾、中国对虾,且因养殖方法单一粗放、技术水平不高,导致病毒传播蔓延,池塘老化等。经过多年来实践证明,多品种混养有利于改善池塘生态环境,减少病毒发生,能有效增强池塘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三疣梭子蟹日本对虾花蛤混养技术
1蟹、虾、贝混养的原理
三疣梭子蟹能翻扒池塘底部滩面,清除池塘中的松螺,池塘底部污物经翻扒后进入水体,形成藻类繁殖的营养源,并能摄食对虾的病弱个体,有利于控制病毒传播,有利于基础饵料的生长,同时,改善对虾的底部栖息条件。
2池塘选择及准备
2.1莆田市后海垦区池塘结构为长方形2:1.85,东西走向,泥沙底质,每口池塘均为50亩。池塘格堤内侧块石护砌,池深在1.2—1.5m,每口池建进、排水闸各1座,净宽为1.5m,我们选择垦区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进排水方便,池堤牢固的池塘3口计150亩进行养殖。
2.2苗种放养前准备。①对池塘进行全面清淤,同时对池塘四周进行开挖环沟,环沟宽为8m,深为0.6m,以便在高温季节或大风暴雨期间盐度偏低时,可供蟹苗藏匿和收获时抓捕。②对池塘池堤进行彻底修整补漏及格堤加固,同时进行曝晒,安装进排水网、平面网,在池塘内离进排水闸半径25m处设置防逃拦网,防止蟹在进水或排水时逆水或顺水逃跑。对池塘进行消毒,池塘最浅水位控制在0.25m以上,然后施生石灰120—160kg,亩或漂白粉8kg,亩,消毒时选择晴好天气,一般在上午9时一10时进行为佳,隔3天后把池塘水排干,日晒2天后进新生水,使池塘最浅水位不底于0.35m,然后施尿素、过磷酸钙、复合肥进行藻类与浮游生物培养,为蟹苗、蛤苗投放投供必要的基础饵料。③蛤埕整理。每口池建蛤埕6畦,每畦长150m,宽2.2m,高0.25m,蛤埕之间相距为8m,因池塘为座北朝南方向,蛤埕设置应尽量靠池的西侧,同时在离蛤埕四周lm处设置拦网,防止敌害侵入。
3菌种投放
3.1蛤苗播种。蛤苗播种应改变传统时间,赶在初夏季节,蛤苗在水温18度一32度时(夏秋季节)生长速度最快,因此我们在5月18日一5月20日内播种,蛤苗规格为600粒/kg左右,每口播种4000kg左右。
3.2蟹苗投放。为了提高蟹的成活率,我们选择活力好、个体健壮、无病残、躯体完整无损的正宗三疣梭子蟹。投苗选择在早晨或傍晚,因为早晚温差比较小,蟹苗适应能力相对比较强。投苗时应在池塘不同方位多点下苗,避免幼蟹互相残杀。每口池投放20-30只,l(g的母蟹苗1500 kg左右,公蟹300kg。投放蟹苗一般在6月18日一6月26日完成。
3.3日本对虾苗投放:日本对虾不宜在高温季节投放,第一批苗10月上旬初投放每亩4000尾,第二批在10月中旬投放每亩8000尾,第三批在10月下旬末投放每亩6000尾。对虾苗一般选择在10月一1 1月分三至四批投放较为适宜。
4日常管理
4.1水质管理。在正常情况下,要求池水透明度在0.3 m左右,水色以浅绿色、淡黄色或淡褐色为宜。PH值在7.5--8.4,溶解氧含量较高的水环境。针对它们的各自生活习性,自6月中旬至9月下旬,主要以添水为主,并根据池塘的水质实际情况可以适量换水,10月份以后根据生长情况和气候变化作适当的调整,总之要保持池塘水质清新,溶解氧始终大于4MG/M:1。
4.2饵料投喂。三疣梭子蟹、日本对虾畏光,白天潜伏在池底,夜间环游觅食,并有明显的趋光性,属于杂食动物,喜欢摄食贝类肉、鲜杂鱼、小杂虾。所以,我们采用的饵料主要以小杂鱼、小杂虾、贝类肉及鱼干等,放苗后15天一般每天投料量在80~160 kg,以后随着个体的长大渐渐增加。
4.3投喂方式。投喂方法一般有2种,一是设饵料台重点投喂:二是遍池泼洒。为了减少互相残杀及保持一定活动空间,我们主要采用遍池泼洒。
4.4巡池检查与生产记录。养殖期间巡池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凌晨与傍晚必须对进排水沟、平面网、拦网、格堤等进行认真细致的巡视,密切观测池塘水质变化和生长活动情况,做好每日的生产记录。
5病害防治
三疣梭子蟹抗病能力较强,一般很少有疾病发生,但夏天因气温高,若换水量不足时,水质容易恶化、透明度偏低,或外海区水质恶化纳入池中时,蟹的外壳容易产生寄生物,它会直接影响蟹、虾的脱壳与生长,严重时会造成死亡。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必须采取适当地增加换水量,并且要定期泼洒生石灰或茶籽饼,它可消毒防病,也可有助于蟹、虾脱壳生长。
6收捕情况与方法
6.1根据个体大小及生长状况以及市场需求,现就1号池的生产情况总结如下:(i)2006年6月20日至22日投放蟹苗39416只,2007年1月下旬至2月中旬总抓捕量为16948只,公蟹总抓捕量为2160只:②日本对虾:2006年10月3日至10月28日总投放量为93万尾,2007年3月下旬至5月下旬总抓捕量为3219kg;③花蛤在2006年5月18日投放量为4121 kg,2007年7月26日总收获17683 kg,三个品种总产值708355元。
6.2收捕方法:
6.2.1梭子蟹抓捕方法:①排干收捕法:将池水排干,然后悬移铁质耙慢慢地顺塘底耙动,将蟹挑起,用手抄网抓捕;②蟹笼收捕法:在池内距格堤15米处固定竹桩,用绳子把蟹笼拉开放入池中,为防止蟹入笼中互相残杀,在蟹笼中放些稻草或软质杂草,时隔2小时左右收网一次:③流网收捕法:把流网放入池中时隔3小时左右收捕一次,把收捕的蟹用橡皮筋大螯绑住,再用海水冲洗干净,然后放入蟹笼进行暂养。
6.2.2日本对虾收捕方法:①排干收捕法:将池水排干,然后用电虾机进行全池电击抓捕;②虾笼收捕法:在池内格堤15米处固定竹桩,傍晚用绳子把虾笼拉开放入池中,第二天早晨收捕;③用地拉网放入池中收捕。
7效益分析
根据近几年的养殖情况看,三疣梭子蟹、日本对虾、菲律宾花蛤混养是一项周期短、风险小、效益高、资金回收快的可行养殖模式,就今年1#池共投放三疣梭子蟹39416只(102481元),日本对虾93万尾(2604元)、花蛤苗4121kg(18956元).苗种总投资124041元,饵料成本56486元,池塘租金68000元,管理人员工资25000元,雇工人员工资8300元,生产工具1 1800元,防病药物费用7685元,共投资301712元,总产值708355元,利润406643元。事实证明,三疣梭子蟹、日本对虾、花蛤多品种混养技术突破的成功示范,为后海垦区水养殖创出了新养殖模式,将有力地促进了莆田市乃至福建省的水产养殖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