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谈人员组合的“1-I-1>2”效应

2009-12-31宋战路

关键词:平板车拉车上坡

宋战路

摘要:人员组合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工作,组织如果实行的是最佳的人员组合,组织的运行就有效率、就有价值,组织就能更快、更好的实现其预订的目标;否则组织的运行就无效率、无价值,从而,组织的目标就无法实现。本文从人员组合的“1+1>2”效应谈起,结合实际着重分析了人员组合的几种表现方式及其如何克服人员组合的低效组合和最差效应组合。

关键词:人员组合单体效应组合效应组织目标

人员组合理论中有一个“1+1>2”效应,说的是在组织的人员组合中要追求组合效应大于单体效应之和,这样的人员组合是组织最为希望的人员组合效果,因为只有这样,组织的目标才能实现的最为有效率、最为有价值。很多教材在撰写人员组合综合效应的表现方式时,只是简单地将其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

设:Z为综合效应lx、y分别为单项力。则有:

①最佳效应组合:z>x+y

②低效效应组合:z=x+y

③最差效应组合:z

有的教材虽然用“1+1>2。效应解释人员组合的表现方式,但也只是简单地将其分为三种情形:

①最佳效应组合:1+1>2

②低效效应组合:1+1=2

③最差效应组合:1+1<2

以上两种解释组织中人员组合效应的具体表现不全面,在用以上两种方法解释时,学生往往很难理解人员组合的效应表现。笔者以为组织中的人员组合的效应使用“1+1>2”解释比较合理,学生也比较容易理解,如果用这一理论解释人员组合的综合效应,那么其具体表现就应为以下七种情形:

①1+1<0,表示组合效应是负值,这是组织杜绝出现的人员组合。

②0<1+1<1,表示组合效应大于零小于单体效应,这是组织最不希望希望出现的人员组合。

③1<1+1<2,表示组合效应大于单体效应小于单体效应之和,这是组织不希望出现的人员组合。

④1+1>2,表示组合效应大于单体效应之和,这是组织最希望出现的人员组合。

除以上四种情形之外,还有三种特殊情形:1+1-0,表示组合效应是零;1+1=1,表示组合效应等于单体效应:1+1=2,表示组合效应等于单体效应之和。上述七种情形可以用初等数学上的数轴表示,0、1、2三个点将一条数轴分为四个区域和三个点的区域。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一理论,我们在讲授时不妨结合这样一个通俗的小故事给学生讲授:在山区的一条公路上,有一段上坡路,一位老人拉着一辆平板车在上这个坡。分别假设以下四种情况:第一种假设,假设路旁一位年轻小伙子看见老人在拉车上坡,这位小伙子和老人同在一个村子,两人经常开玩笑,小伙子在老人拉车上坡过程中,不但不帮助老人,反而在车后向后拽,由于年轻小伙的力气大于老人的力气,结果使的车子在这两个人的组合下,无法上坡,就会出现1+1<0的情形;第二种假设:假设老人的孙子看到老人在拉车上坡,他不但不帮助老人推车,反而坐在车厢里,老人非常喜爱自己这唯一的孙子,老人没有阻止,结果就会出现0<1+1<1的人员组合效应的情形;第三种假设:假设一位陌生的老太婆看见了,她出于人道主义帮助老人推车,但出于能帮助他就不错了的心里原因,使得这位老太婆在推车过程中并不是十分卖力,结果就会出现1<1+1<2的组合效应的情形:第三种假设:假设老人唯一的20多岁的儿子看见老父亲在拉车上坡,他赶紧上前使出浑身的力气推车,老人也心疼自己唯一的儿子,同样使出浑身的力气拉车,结果平板车在两人的组合下,很快上到了坡顶,出现了1+1>2的组合效应的情形。

对于三种特殊人员组合情形:1+1=0,1+1=1,1+1=2,我们不妨分别假设如下情形:第一种假设:假设一位和老人过去有过过结的年龄相仿的老人看见了,他不但不帮着推车反而向后拽车,由于两人的力气差不多,使得车子无法移动,结果车子在这两人的组合下,就会出现1+1=0的组合效应;第二种假设:假设一位陌生人看见了,出于道德舆论的压力,他表面上帮老人推车,实际上他在车后就没有出一点力气,他只不过跟在车后,结果会出现1+1=1的组合效应;第三种假设:假设同村一位与老人要好的朋友看见了老人在拉车上坡,他在帮老人推车的过程中,只是使出了自己应有的力气,老人也使出了自己应有的力气,结果车子在这两人的组合下出现了1+1=2的组合效应。

如果我们将平板车视为组织,将平板车要从这段坡路的底部上到顶部视为组织当前的目标,则情形1+1<0,1+1=O这两种人员组合永远无法使得平板车上到坡顶,组织的目标在这两种情形下是无法实现的;情形0<1+1<1、1<1+1<2、1+1=1、1+1:2这四种人员组合虽然使得平板车上到坡顶,组织目标在这四种情形下实现了,但组织目标实现的效率很差;只有情形1+1>2这种人员组合使得平板车上坡的速度最快,组织目标实现的最为有效率。那么如何解决人员组合的低效组合呢?

笔者以为,作为管理者一靠管理创新一管理者可以通过人员组合的重新组合,即组织的人员变革,让最愿意、最有能力与老人配合的人和老人组合在一起拉平板车上坡,从而实现1+1>2的组合效应。即管理者在人员组合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员工的自主选择权,要把管理者的调配与员工的自主选择结合起来,以实现最佳的人员组合效应。二靠技术创新——管理者可以通过技术方面的改进,改进平板车的装置,最好在平板车上安装带电装置。使得平板车在上坡的过程中轻装上阵,减少阻力,从而节省人力,也能使组织目标实现的有效率。三靠制度创新——管理者可以通过建立一整套的监督约束机制,来考核组织成员在拉平板车上坡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即用考核的办法来约束组织成员在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是否努力,勤奋迈力有成效者,奖励;偷懒耍滑无成效者,惩罚。从制度上促使拉车者、推车者在拉平板车上坡过程中使出浑身解数,实现平板车以最快的速度上坡。

猜你喜欢

平板车拉车上坡
画与理
跨越式电动平板车的设计与应用
小汽车爬上坡
自行式液压平板车集群式管理的研究
抬头看路 埋头拉车
找不同
成功=埋头拉车+抬头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