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公司客户融资业务风险控制探讨
2009-12-31杨春
杨 春
证券公司向客户融资有利于活跃交易市场,培养机构投资者,给证券公司带来收益,同时融资也给证券公司带来了风险。证券公司应加强融资业务管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防范融资业务带来风险,使证券公司稳健运行。
一、融资业务流程及其存在的风险
向客户融资,从客户申请、融资款项放出到收回本息一般经历五个阶段,每一阶段,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风险。
(一)融资业务流程分析
1、客户融资的申请。客户向营业部提出融资要求时,营业部的经办人员根据日常与客户的接触了解,对客户的信用基础、风险偏好、收入水平、用于抵(质)押的资产、投资证券的意向详细了解,并初步判断融资的可行性。在客户按要求填写书面申请书后,营业部经办人员应按照公司的统一要求对客户资质、信用状况初步评定,对质押证券进行分类评级,并审查客户填写的融资申请表,向客户初步介绍公司融资业务的程序及有关融资协议的条款,如抵押率、强制平仓线等。
2、营业部的初步审查。营业部对经办人员交来的资料真实性、合法性要进行认真核实,并对照公司制定的统一标准对客户的信用基础、风险偏好、收入水平以及用于抵(质)押的资产、投资证券风险性进行详细评估,对融资要求的额度、抵押比率进行分析并加署初步意见后送审。
3、各管理总部或公司总部的审查。对营业部提出的客户融资要求,各管理总部、总公司风险管理部按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合规性、合理性及可行性审核。合规性审核主要审查融资的各项手续是否符合公司的有关规定,对客户的评价、投资证券、抵(质)押证券的风险评价是否合理,并作出是否融资的决策。对于融资额度较大、抵(质)押资产率较高的客户融资尚需提交公司风险控制委员会进行研究。
4、办理融资放款手续。融资申请经同意后,营业部应与客户办理各项手续,签订融资合同、抵(质)押合同,开立专用账户,并申请放款。总公司在收到放款申请后,对签订的各项正式合同予以认真审核,并实行划款。
5、日常监控及收回融资本息。融资款进入客户账户后,营业部应监控客户是否按融资投资,并实行逐日盯盘制度,监管融资客户账户的市值变化情况,设置警戒线和强制平仓线;定期收取客户资金成本,到期收回本息。
(二)风险分析
1、风险之一:来自于对客户真实情况的了解程度,对客户资信状况、风险偏好等判断的准确度以及对客户上述情况的真实反映程度。不能准确地透彻了解客户的有关情况、不如实反映客户的真实情况是融资业务产生风险的根源。
2、风险之二:来自于营业部经办人员、营业部管理者对公司制定的各项风险控制指标的理解程度、把握程度以及对各项业务操作规范的执行程度。不能准确理解公司制定的各项评价标准,会产生对客户融资可行性判断的失误。不能理解并有效执行公司制定的操作规范,会降低对业务风险控制的成效。
3、风险之三:来自于制定的各项评价标准、标准化的合理性及各项操作规范的可行性。
4、风险之四:来自于公司对融资业务的风险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的设计以及技术上的支持。公司制定完善的融资决策机制及监督机制,可以降低决策风险,建立分支机构授权管理机制,完善总部与各分支机构的防火墙,可以从管理制度上控制风险,利用技术手段进行管理,可以将各种不确定性降至最低。
5、风险之五:来自于公司业务人员的专业能力、职业道德。建立业务人员培训制度可以提高能力,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抑制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6、风险之六:来自于证券市场风险。
二、融资业务风险控制系统设计
风险产生于融资业务活动之中,对风险的控制也应寓于业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融资风险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把握住风险的关键所在,重点防范。
(一)风险控制系统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融资业务风险覆盖业务的所有部门和岗位,涉及到业务的各个环节。公司对风险控制系统的设计应同时从体制、制度、技术、业务和人力资源上实施对风险的控制。从体制上进行风险控制的重点在于完善机制结构、降低决策风险,并就此制定完整的决策机制和监督体制。从制度上进行风险控制的重点在于建立分支机构授权管理制度,完善公司总部与分支机构之间的防火墙。从技术上进行风险控制的重点在于利用技术手段来进行风险管理,将人为不确定因素降至最低。从业务上进行风险控制的重点是根据各个业务项目特有的性质来设计不同的风险控制机制,彻底掌握风险的来源和可能的影响。从人力资源上来进行风险控制的重点则是在于把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道德风险,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以抑制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
2、统一规范性原则。统一规范性要求证券公司开展融资业务,应制作标准的融资业务申请书,融资合同,抵(质)押、担保合同,应建立起统一的风险控制指标、统一的客户资信评估标准、统一的量化融资证券公司强制平仓线和警界线,明确统一的质押证券品种种类和质押率、统一的客户资质评估标准及融资对象标准,规范融资业务操作流程。
3、集中管理与分级审批制度相结合原则。证券公司开展融资业务应由公司实行统一管理,由公司统一制定融资业务规范,统一的风险评价体系和控制指标。资金实行专户保存、专款专用,由总部直接管理。融出资金时由总部直接下拨至客户融资账户,客户使用融资资金进行证券交易后也通过融资专户进行交接。在对融资决策及风险控制中,实行对各分支机构授权管理,明确各级风控部门、风控人员的职责权限。对融资终极决策可按单个客户融资额度及总额控制进行授权审批。如对单个客户融资额度按10万元、50万元、100万元、200万元分级,分别由营业部、各地区管理总部、公司风控部、公司风险控制委员会进行决策审批,分级控制。
4、相互制约及责任到人原则。在融资业务中,在内部组织结构的设计上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的机制,内部部门和岗位的设置必须权责分明,相互牵制,并通过切实可行的相互措施来消除内控中的盲点。对于单项融资业务,建立营业部总经理终身负责制,与营业部总经理的业绩考核挂上钩。
5、有效性原则。证券市场瞬息万变,用于抵押的证券以及客户融资资金购入证券资产值变化莫测,证券公司应实行逐日盯盘制度,实行证券结算逐日对账措施,确保平仓及时有效实施。
6、审慎性原则。证券公司制定的客户资质信用评价标准、用于抵押证券风险评估、抵押率的确定应遵循审慎原则,以保证公司财产的安全与完整,业务的稳健进行。
(二)融资业务风险控制实施工作的组织。融资业务风险管理要有完善的组织架构支撑,应实行从总公司到营业部分级设置风险控制机构。业务部门设风险控制人员,风险控制人员对上一级风险管理者负责,不对业务部门总经理负责;地区总部设立风控部门,对辖区内的整个融资业务风险控制过程和结果负责,公司总部在风控部门下设融资业务风险控制小组,对公司整体融资业务的风险进行垂直管理。该小组的工作及职责为:(1)日常融资业务审查,包括对营业部提供融资资料的完整性、合规性审查,按授权审批需经公司总部审查的融资项目的组织工作,包括安排公司有关部门人员参加融资项目的会审工作,办理放款手续。(2)大额融资项目的实时监控工作。(3)基础工作,如定期发布证券抵押率的分类管理,禁止抵(质)押证券的种类等。(4)制定、修订各项风险控制指标。
三、融资业务风险控制关键点及采取的措施
融资业务发生的每一个过程都存在着风险,抓住风险控制关键点便能有效地控制风险。风险控制的关键如下:
(一)对融资客户真实情况的了解、评价和真实反映是融资业务风险控制的基础环节。对客户情况了解越多,越有利于对客户信用状况的评价、对客户风险偏好的掌握,也更有利于对融出资金安全度的判断。对客户不了解,以及了解后不能真实地反映是风险滋生的隐患。对客户真实情况能否了解以及能否如实反映是风险控制的关键所在。
(二)业务人员和风险控制人员专业水平、管理能力和道德品质是引发融资风险的关键因素。
(三)公司制定各项风险控制指标、制定的规范程序的科学性、合理性对融资业务风险控制至关重要。
(四)融资风险控制机制是引发融资风险的潜在关键因素。
(五)证券市场瞬息万变。对市场变化的灵活反映机制,可有效避免系统风险。
证券公司对客户融资业务牵涉到公司管理的方方面面,融资业务过程中存在着许许多多不确定因素,只有理性从事才能有效控制风险。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