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忠 开拓之魅等
2009-12-31
邵忠 开拓之魅
9月9日,邵忠旗下的民营媒体集团现代传播在香港上市,这也是中国大陆第一家登陆资本市场的民营传媒公司。
邵忠办公室墙上挂着巨幅波普风的雷锋画像,色调大红,名为《Revolution(革命)》。像这幅画一样,邵忠永远不安现状,生猛又锐意进取。他的杂志不会去触碰敏感的新闻和政治话题,但却始终拥有最好的市场推广意识,提供最为时尚、美丽又国际化的内容。
某种程度上说,邵忠像一个商人更甚于传媒人。他成功地证明了“做传统纸媒也能成名致富”。在绝大多数媒体人还对资本市场摸不着头脑之时,邵忠已然勇敢下海搏击,并挖到了自己的第一桶资本之金。
以民营媒体人身份,自如游走于体制内外,网罗了一批优秀的新闻人才,领媒体市场化之风气,邵忠被《纽约时报》称为“中国第一个民营媒体企业家”,不是没有道理的。
刘瑜 细节之魅
100个男人里面可能有99个政治的狂热爱好者,但这99个人里面至少有90个看不懂《哈维尔文集》。那看什么?看《民主的细节》。
今年,剑桥大学政治系讲师刘瑜将其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的政论时评集结为《民主的细节》,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刘瑜说,自己写东西就是给那些不想被复杂的政治词汇吓到的、但是对政治又很关心的人看。所以,她把民主和市井生活、酱醋油盐联系起来。
出乎她的预料,《民主的细节》出版不久即断货,并与梁文道的《常识》一起成为2009年最畅销的政治学著作。但刘瑜对这本书还不够满意,“朋友都说我的这个封面不好看。”为了准备下一本生活随笔集《送你一颗子弹》的封面,她已经从一位北欧摄影师处买了图片,“花了好几百欧元”。
刘瑜觉得,“没有无聊的人生,只有无聊的人生态度。”她认为自己的生活像是一只骆驼,无声无息地穿越撒哈拉,而文字则是她体验生活的方式。
程炳皓 开心之魅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程炳皓是谁,但只要一提起“开心网”,人们都会会心一笑:“今天,你偷菜了没?”。
2008年爆发性起步后,今年的开心网并没有像许多人预测的“失去成长性”,而是成为中国最大、最受欢迎的社交网站:注册用户就从年初的2000万涨到了目前的近7000万;页面浏览量超20亿,居Alexa中国网站排名第8位,中国SNS网站第1名。更多的名人、机构、广告、风投加入进来,凭借着这股强劲的“开心之风”,程炳皓将他的开心理念吹给了更多的人。
个性害羞、安静内敛的程炳皓只有中专学历,其貌不扬,却创造了一个庞大的开心乐园,低调神秘地引领着中国民众的网络生活。开心网对2010年的期望是,社交网站会成为更大规模的网民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仅只是白领们的社交工具。
希望他能做到。
胡舒立 独立之魅
关于“财经变局”种种未解的细节,并不能影响我们对胡舒立的尊敬。过去10年,她个性鲜明,身体力行,以一只充满理想的啄木鸟的方式,带领《财经》团队创造了难以复制的奇迹,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是一个神话。人们津津乐道于胡舒立的“关系网”和《财经》杂志的“背景”,但也不会忘记,它在混沌的中国媒体市场中为有理想的新闻人树立了专业主义的标杆。胡舒立本人更是痛恨情绪化的报道,她总是不停地告诫记者:事实!事实!事实!
但《财经》不仅是社会公器,它还是一台质地优良的印钞机,中国媒体业发展到2009年,是时候问一问到底是“谁的《财经》”了。胡舒立选择带队出走,准备在新平台上实现她更大的抱负;她原来的老板王波明,则试图打消人们对没有胡舒立的《财经》的怀疑,“所有坚持理想的人,都应该得到祝福。”
(相关报道见本刊2009年11月16日《胡舒立 终于出走》)
黎瑞刚 突围之魅
这一年,刚入不惑之龄的黎瑞刚终于冲出了藩篱:在他的操盘下,国内第二大广播电视机构SMG(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通过体制拆分和市场重组,实现了播出机构和运营机构的相对独立,从而成为中国内地首家制播分离、转企改制的广电传媒。上市,已指日可待。
黎瑞刚33岁即主政SMG,在他手中,SMG从一家影响力仅限上海的本土媒体,迅速扩张为集平媒、地面有线、卫视、IPTV及手机平台为一身的“全媒体”航母,旗下“东方卫视”、“第一财经”、“星尚传媒”等子品牌辐射整个华语受众群。
在体制内任职,黎瑞刚从不愿把自己看作官员,他一直坚称要做真正的“市场经营者”。这一次重组的成功,他深感轻松:“只有捅开这堵原本很厚的墙,才能进行资本化运作,做大产业链。”
或许,只有他自己作词的流行歌曲《年轻的战场》,才能折射出其贲张的内心世界——“所有奔向未来的理想与张扬,所有冲破捆绑的热爱与癫狂……今天我想要走向这胜利的远方。”
梁文道 洞察之魅
年初,梁文道出版了他在内地的第一本书,取名《常识》。8个月后,他的另一本书问世,名曰《读者》。把“常识”和“读者”联系起来,你会理解,为什么他从来不以“学者”自居——他总是说,读书是一种志业。在他看来,中国社会“正常读者”太少,所以一些基本的“常识”才需要不断重申。
他会给你举BBC记者的例子,这位记者在向读者推荐最被低估的文化产品时,选择了加拿大哲学家查尔斯•泰勒的巨著《世俗世纪》,这是一本真正的大部头,“这表明他的阅读范围到了那儿,这是我心目中一个媒体上发表意见的人应该达到的水平。”这当然也是梁文道对自己的要求。
更让人好奇的是在台湾长大这段经历对他读书习惯的影响。已知的情形是,他十几岁的时候,也曾经是到处打架的小混混,可是台湾的小混混,居然也读书,梁文道读川端康成,就是“老大”介绍的。再想想我们这边,就忍不住要矫情地唏嘘一下。
(相关报道见本刊2005年5月18日《梁文道 香港活跃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