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本科教学方法改革新探索
2009-12-31刘茜
刘 茜
《金匮要略》作为中医院校中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历来是中医教学的重点。对于兼具基础理论与临床学科双重属性的《金匮要略》,如何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出适应新型人才,给教学工作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讲好《金匮要略》,使学生能把握住金匮理论中的精华及仲景宝贵的临床经验,引领学生跨入中医之门,仍是我们努力所追求的。笔者就《金匮要略》教学方法改革应注意的几点,谈谈个人浅见。
1 注重临床能力的培养
1.1 以临床应用作为理论学习的重点。《金匮要略》原著前二十二篇中共载方205首,有名有药者199方,这些经方配伍严谨,适用广泛,被后世医家广为推崇,故《金匮要略》不愧于方书之祖之称。所以对于经方的临床运用的介绍可以作为学习《金匮要略》的重点内容之一,包括药物的配伍规律、药物之间的用药比例、药物的煎服方法及用药后的反应及相关护理等。
1.2 将患者请进讲台。学习经典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能自如的运用经方的能力。金匮中有很多一方多用的情况,如肾气丸,在《金匮要略》就有五处,一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二治虚劳腰痛;三治短气有微饮;四治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者;五治妇人烦热不得卧,但饮食如故之转胞不得溺者。先教会学生从众多纷杂的症状中把握住疾病的病机为关键。但理论知识虽反复讲授,却枯燥难记。教师可以在临床上找出符合肾气丸证的病人通过摄像的方式记录下来,先让学生通过多媒体了解对病人的问诊情况,病人的舌苔脉象,然后让学生制定治疗方案,最后播放病人服用肾气丸后复诊的情况。通过以上学习,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到自己是作为一名医生在给患者诊病,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进一步加深临床上运用肾气丸的体会。
1.3 让学生走进临床。为了让学生可以更直接的接触病人,可以在中医科病房中找出合适的病人,组织学生直接进入病房,先让学生通过独立的望闻问切四诊收集病史,通过辨证分析,分析其病机,给出诊断并具此制定出方药。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解。通过临床实践,可以强化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提高运用书本知识的能力,且使学生记忆深刻。
2 教学模式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兴趣
2.1 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以往《金匮要略》的教学模式常常采用满堂灌的方法,以教师的课堂讲课和板书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较为单调。如今随着21世纪多媒体技术的兴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摆脱了以往粉笔与黑板搭配的束缚。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首先是一种形象,其优势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1],借助多媒体的帮助,以往在讲课中不易理解的知识可以形象化,更甚者可以达到动画效果,帮助学生直观的掌握知识。
2.2 鼓励学生走上讲台。为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听的约束,大胆尝试让学生当一次老师的教学模式。如布置学生准备中风病篇的相关内容,加强学生的自主参预性,学生为了在同学面前一展自己的才华,定会花足心思做准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课前的准备,学生已能较为熟悉的掌握该篇的内容。在下节课上课时,先让学生走上三尺讲台,最后再由教师进行点评。这样的教学形势既能锻炼学生的才能,又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 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
孔子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正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目的是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会思考。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好充分准备,问题的设问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如在讲《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篇的概述时,可以先提出设问,短气是主证之一,还是胸痹心痛的兼见的症状?学生带着这一问题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结合固有的知识和老师讲授的新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在本篇内容结束时,再由学生结合本篇的内容进行回答。学生在对本章节的学习过程中是带着问题边思考边听老师的讲解,这就从传统的“听而有所得”跨越到“思而有所得”的层次。
参考文献
1 陈杰.多媒体技术引入数学教学的优势与误区[J].中国电化教
育,2001(11):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