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港近代档案漫谈

2009-12-30王庆普

档案天地 2009年11期
关键词:外文港口

王庆普

秦皇岛港自1898年诞生之日起,就与中国的政治、经济乃至军事、外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它的沿革、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清朝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以及英国人和日本人的统治、回归祖国等几度港权异变。这些极其复杂的历史原因,使得这座港口极具特殊地位和传奇色彩。正是由于这些缘故,才使得秦港形成、沉淀、保藏了一大批珍贵历史档案。因这批档案主要在开滦时期形成的,又多为英文和日文等外文档案,所以称“开滦外文档案”,简称“滦外档”。目前,秦皇岛港近代档案室(1900-1952年)保存着各类档案2782卷,其中:文书档案2732卷、科技档案50卷,另有历史照片档案260张、各种资料380册。因此,有人说秦港有两种特殊的资源,一种是宏伟壮观的码头资源,另一种则是丰富而珍贵的档案资源。

但是,秦港积存下来的近代档案,在百余年沧桑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她也像秦港这个企业一样曾经历劫难。由于历史原因和社会动荡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命运,在百余年来多次剧烈的社会变迁中,秦港近代档案这个企业文化的瑰宝,就像一个陶瓷古董一样极其容易破碎,多年来虽然有识之士多方抢救,仍然损失严重。能够保存传承至今的已经是港史的奇迹、企业文化的大幸了。难怪老秦港人说:“这一卷卷档案比一条条金子还贵重。”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当时没有一部档案法,秦港近代档案虽然不像解放前那样风雨飘摇,但由于政治运动不断,近代档案成为政治运动的间接工具,被外调、专案人员大量传抄、随意抽走,不再归还。直到1987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后,秦港近代档案的管理才逐步克服过去脆弱易碎的被动地位,走上依法治档的轨道。随着人们档案意识的不断增强和档案的不断被开发利用,档案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秦港也不断投入大量资金、人力,加强近代档案的建设和管理,曾于1999年至2001年的三年中,挤出时间两年集中整理与一年的日常整理,全部重新编制了新目录,打印了新卷号。至此,面貌一新的秦港近代档案,为后人留下一笔珍贵的文史遗产。

那么,秦港近代档案到底是怎么形成、发展至今的呢?

一、秦港近代档案的形成过程

秦皇岛港的兴建几乎与中国近代港航业的兴起同步。中国近代港航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许多痛苦和无奈,作为近代港航业发展人类文明的记录,秦港近代档案几乎是在百年社会动荡之中历经磨难沉淀下来的珍宝。在1898年成立开平秦皇岛经理处(秦皇岛港前身)之前就有了档案形成,据有关资料记载:当时秦皇岛港虽然使用了先进的外国机器建港和蒸汽机车运输,但是在企业的管理上并没有摆脱封建经济的胎印,形成的档案并不像现在我们习惯见到的那种分门别类的有详细目录的文档,主要是一些中国传统式的用毛笔书写的流水帐。1901年,英国人趁八国联军侵华之机将秦皇岛港攫取,这批早期的档案就不知去向了。有人说,被掠往英国伦敦,存放在英商在伦敦成立的“开平矿务有限公司”董事部中。目前在秦港近代档案室藏中能见到的,仅有早期秦皇岛建港时的一些档案和图纸,但是这些已经不是原始文件,有些是后来辗转补充进来的。所以,在百年秦港档案中,1897年至1901年间的档案是一个不完整的欠缺。

1901年,英国人攫取港口后,秦港档案进入了一个新的形成、保管阶段。英国人接管秦港后,对港口实行了资本主义的经营管理方式,其中最突出的是重新设立了会计帐簿,将中国毛笔书写的四柱式的龙门帐改为现代会计科目。但是,秦港档案也从此进入了外文时代。1912年,秦皇岛开滦矿务局成立后,按照当时协议,秦皇岛开滦矿务局的档案采取中、英文并用的写法,即秦港档案是一式两份的。现保存的近代档案中,从1902年以后,特别是成立秦皇岛开滦矿务局后的档案为主。其中1912年至1952年的近代档案中,90%是外文,其中英文卷占80%,10%是法文卷和日文卷,其余10%是中文卷。

1949年9月20日,华北人民政府下令,秦皇岛港一切行文档案、帐册、报表、单据全部改用中文汉字。秦皇岛港于当年10月5日按行文执行。1950年8月开始,近代人事档案归人事部门管理。1952年,港口又由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代管;特别是1953年初秦港被中央交通部接管后,秦港近代档案进入了一个新的管理阶段。

二、秦港近代档案的保管过程

秦港现史志部门保管的近代档案,经历了跨世纪的沉淀和艰难曲折的保管过程。由于秦皇岛港历史悠久,跨越了两个世纪,又一直在中国近代港航业历史上发生的政治、军事等重大变化,无一不引起秦皇岛港的重大震动,进而造成档案的重大更迭。档案作为历史的真实写照和一种企业文化的传承媒介,除了它在文字上记载了这些历史的重大变迁外,光是秦港档案本身,也是这百年艰难、悲怆、复杂传承变迁经历的见证。秦港档案在经历了两个世纪的变迁和社会动荡后,能幸运地保管至今,这不仅是中国近代港航业发展史上的幸事,也可以说是中国近代港航业文明传承中的一个文化奇迹。

关于秦港档案的保管过程,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港口档案管理部门成立于1927年,由秦皇岛经理处秘书部门专人管理;技术档案由工程技术部门的“绘图房”兼职人员管理。30年代初期,秦港档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之步入现代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轨道,从此,卷宗归档比较齐全,保管利用制度趋于健全。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对港口进行代管、接管的过程中,也接收了秦港的档案,1953年1月1日,交通部接管秦皇岛港后,文书档案由局长办公室专人管理,技术档案仍由局工程科设计室管理。但是由于受到当时强大的政治因素的影响,在档案的保管过程中,由于部分人的愚昧和对档案知识的缺乏,也使部分珍贵的历史档案被视为废纸而遭淘汰。

1955年,港口根据中央关于清理旧政权档案的通知精神,抽调一批人员成立了清档领导小组,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清档工作。此次清档历时3年,清理了港口的全部外文档案,共形成8667卷。这次清档后,由于当时政治运动不断,其中有3346卷所谓的敌伪档案和政治档案划归市公安部门。在历次运动中,外调内查人员对这批档案中的文件乱拆乱拼,随意抽走档案中的有关内容,所以,又使秦港档案遭受了一次人为的损失。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是港口档案利用最频繁也是丢失最严重的一次。“文革”开始后,“清理阶级队伍”、“一打三反”,运动一个接一个,许多过去秦港的老员工和中上层职员,都被列入审查的对象,在此期间,市公安局曾抽出懂外语的可靠人员在开滦路办公,对这批档案进行了一次长达两年的审查和鉴定,同时,外调组一个接一个,专案组人员也根据各自需要,将港口历史档案,特别是人事档案中的一些内容作为外调证据抽走,只在档案卷中留下一个白条,甚至连白条也不打,这些被抽走的档案很少归还,大部已无从回复。这批档案简直变成了“整人”的“黑证据”,后来难怪有人气愤地欲将其“人事卷”俱焚之。

上世纪70年代初期,由于中苏关系紧张,全国处于“深挖洞,广积粮”的战备状态下,港口档案开始进行“备战”的准备,成立了秦皇岛港战备后方基地,设置了后方档案库,将档案装在随时可搬运转移的“战备箱”中,迁到抚宁县平山乡秋子峪的“山洞”中秘密保存。直至1982年因编写港史,才从山洞中迁回老局办公楼二楼。后因查找十分不便,将其搬运六楼拆箱保管。此时的秦港近代档案已从解放初期的5247卷减至3887卷,损失了1360卷,损失率达25.9%。

1998年初,史志编研工作划归局办公室后,堆放于六楼一个大房间角落的近代档案又搬运到三楼的两个房间,使这批档案得以集中保管,正式存放。中间在40多年中经历了多次的搬迁转移,每次搬迁都是一次大折腾,除了80年代、90年代末那2次搬迁损失较小外,其余每次搬迁都几乎给这批档案的保管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三、秦港档案的重新整理和新编目录

自1982年以来,曾聘请7个翻译组织对秦港近代的这批外文档案进行翻译,共翻译英、日文档案160万字,开启了重新整理这批档案的序幕。而大规模的整理则起于1999年,因过去一段时间,大家忙于编书,无暇顾及,再加上对档案珍贵程度缺乏认识;现要腾出手来,对这批档案重新整理,主要是抢救和规范化管理,另外也是充实《港口近代史料汇辑》。

幸存下的近四千卷秦港近代档案,由于成卷百年,部分档案已出现破损现象,特别是在长期存放于战备“山洞”,环境污浊潮湿,虫咬霉腐,装钉锈蚀,纸页脆散,字迹模糊;再加上这批档案规格不一,给档案的存取和利用工作带来不便。为了抢救这批档案,全体编研人员群策群力,在专职档案人员的指导下,分别于1999年10月和2000年10月,将这批破烂不堪的外文档案,进行了两次集中整理,共整理了2000余卷,形成了1500余卷新档案。在清理过半的基础上,又于2001年上半年,对剩余卷宗陆续整理完毕。至此,秦港近代档案的整理工作全部结束。原卷一个不少,只是有些薄卷“合并同类项”,总共形成2782个新卷,全部重新编制了新目录,打印了新卷号。

秦港外文档案尽管聘请和组织人员进行重点翻译和重新整理,但大部分外文案卷仍未翻译出来,影响了外文档案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所以,这批外文档案的前景“任重而道远”,为进一步挖潜档案资源,必要时机,还要对大部分案卷展开一定规模的翻译工作。

四、秦港近代档案的利用价值

秦港近代档案历经百年,辗转保存了下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很长时期内,这笔无价之宝的档案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就像一座宝藏在挖掘出来之前,只是一笔潜在财富。新中国成立后,它们虽偶尔崭露过神采,有幸被个别历史、经济学家和文艺工作者发掘过,产生过一批著述、著作和作品,但是从继承、借鉴历史、指导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以及为本企业服务的角度看,真正大规模、有组织、有领导、全面系统地开发利用和开发,创始于史志编研工作的1982年初。

1、为企业改革提供了借鉴。近些年来,秦港的承包经营、条块经营等多方面的改革,几乎都能从秦港的历史中找到影子。其原因就是有系统的档案研究成果作参考,可以得到历史经验的启发和借鉴。

2、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提供确凿凭证。历史档案中的各种文件、契约、合同、凭证等,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中就发挥了独特作用。改革开放后,在解决秦港房产地亩问题上,档案编研成果和一些重要原始资料,起到了具有法律效应的凭证作用。

3、为加强两个文明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有力武器。秦港档案中就有大量适合于精神文明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比如,王尽美等早期共产党人在秦港的革命活动、旧秦港50余次工人运动的史料、历史人物及杰出人物等,尤其在1988年初,查到1922年五矿同盟罢工时的《请愿书》,发现开滦“五矿”包括秦皇岛港,为秦皇岛港工人阶级的斗争历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这些都是对青少年、全体干部、职工,以及面向社会进行宣传教育的好教材。百年港庆时,港口自己制作的《秦皇岛港史》大型图片展览,已被秦皇岛市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为论证股份制经营再做新贡献。秦皇岛港在清末创办时期,曾以“官督商办”的名义,采用了“招商集资”的形式经营了2年,是近代中国港航行业中较早试行股份制经营的企业之一,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败的教训。后来又在英国人的统治下,按股份有限公司形式,在当时市场经济下运营了50余年,所积累和创造的经营管理经验,有许多至今仍有较强的借鉴价值。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港口有关部门领导要求史志部门提供旧秦港实行股份经营的历史资料。面对为企业改革现实服务的这一新任务,港口编研工作者把开平秦皇岛经理处,以及之后秦皇岛开滦矿务局,还有日本军管理秦皇岛港务局,分别整理编研出在不同历史和经济背景下实行股份制经营的资料,为研究论证今天实行股份制经营提供了历史借鉴依据。

5、珍贵的收藏价值。这批近代档案本身除具有档案价值,史料价值,还有收藏价值。许多明信片、名片、贺卡都制作的十分精美,无论对于档案室或博物馆都有其收藏价值。

注:“秦港”即是“秦皇岛港”的简称。

猜你喜欢

外文港口
浅谈专利检索中的有关外文追踪检索
《威海港口》
Fog
为什么摩尔曼斯克港口永远不会结冰
港口上的笑脸
Gender Differences in Expressing Gratitude
去港口走走
外文学术电子图书评价研究
2017年6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餐馆就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