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教学反思中唱响追求卓越的旋律

2009-12-30

江西教育B 2009年11期
关键词:理性经验智慧

朱 宇

教学生态中的教学反思,有的失之于浅,空乏无物,只有对“现象”的笼统描述,缺少深入细致的描写与分析;有的“跟着感觉走”,局限于个人经验,甚至表现为偏执,没有对结论的实证性做出考证与衡量;有的纸上谈兵,敷衍了事,把教学反思当成应付常规检查的派生物,反思仅停留在纸面上,没有研究的行为,没有策略的改进。诸如此类的反思,从根本上忽视了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学生成长与教育内容、方式、方法等诸多方面的系统联系。笔者以为,在教学反思中应唱响追求卓越的旋律,实现“一个”与“多个”的有机统一、“智慧”对“经验”的理性超越。

一、求“全”更需求“精”:“一个”与“多个”的有机统一

教师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反思的内容涉及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从教师“教”的角度来说,反思的内容包括: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与理解是否到位,教学目标界定是否准确,教学重难点确定是否恰当,对教材的挖掘是否科学合理,教学理念是否体现学习本质,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等等。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考虑,需要反思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学习方法与教学内容的相关程度、课堂学习效果达成度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做有心人,对上述方面就“是什么”“为什么”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须注意的是,每次反思不能面面俱到,应有比较明确的“反思点”。例如,可抓住教学活动中某一成功之处或缺失点进行深入剖析,认真反思。又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以后,往往会产生超常规的教学效果,超出了教学预设。如果教师在课后及时记下这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就可以为预设与生成关系的研究积累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由此可以看出,进行教学反思时教师不仅要关注教学全过程,做到敏于反思,更要善于“聚焦”,寻找“反思点”,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反思。这就要求在反思点的选取上避免局限于个别情境或特殊问题,否则会弱化反思的价值。在确定了“反思点”后,反思者要学会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多方寻求证据,防止被主观经验所蒙蔽,避免滑入“经验思维”的泥淖,从而在求“精”中实现“一个”与“多个”的有机统一。

二、求“新”莫忘求“真”:“智慧”对“经验”的理性超越

教师的每一次反思都累积着过去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许多教师在反思之余,总是试图对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总结、加工或改造。应该说,如此求“新”的变革意识,本意是为了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一些教师在反思过程时往往对经验中不符合规律的东西看不透,符合规律的东西又抓不住,在原有的经验沙滩上裹足不前,甚至固守着一些错误的经验却浑然不知,这就不妥了。

笔者曾经看到过这样的“教后反思”:在教学生解数学应用题时,只要对题目中的“关键词”强调到位,同时让学生记住相应算法,解题就不会出现错误。而事实上,这样的“经验”应彻底抛弃,因为这样的课堂教学无视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急功近利,为学生的后期学习埋下了“陷阱”。

有效的教学反思应不断地、理性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在思考、批判、否定中对原有经验进行“去伪存真”的理性扬弃,改进实践状态,提升教育智慧。

我们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在听同行的课、学他人的设计、观名家的课例中鉴别和改进教学行为;也可以采取联系的方法,使自己的困惑与以往的经历联系起来,将最新的理论知识与当下问题的思考联系起来,从而提升自己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智慧水平。

在弄清了问题所在之后,就需要主动寻找原因,并尝试对原有经验进行调整、改进。切忌因为盲从而承袭他人,或是因为狭隘而重复自己。须知,教师的主动性、自觉性是决定反思质量的根本性因素。教师只有通过对自我教学经验的深入研究,超越既定的经验性思维模式,才能打破长期形成的惯性,重新思考并设计、检验、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求“真”中实现“智慧”对“经验”的理性超越。(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天山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理性经验智慧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
智慧派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
理性看待GDP增速减缓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