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斯克”的魔咒
2009-12-30王瑾
王 瑾
2008年11月8日,俄罗斯一艘攻击型核潜艇在太平洋海域进行航行试验时出现意外故障。在中国人的观念中,8是一个最吉祥的数字,不过对于苏俄海军,它却好像是一个魔咒。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每隔8年,必有一次重大的潜艇事故发生,1984、1992、2000、2008,莫不如是。
“环斑海豹”紧急回航
出事潜艇是共青城造船厂建造的“环斑海豹”号(Nerpa)核潜艇(俄方代号K-152),属于代号971型的Shchuka-B(“狗鱼”-B)级,北约称之为“阿库拉”级。因消防系统出现意外故障,导致14位平民和6名水兵丧生,遇难的平民包括潜艇生产企业的工作人员,另有21人受伤。事发当时,这艘潜艇载有208人,其中有81名军人。事故发生后,俄海军司令下令发生事故的核潜艇停止试航,21名伤员已被转移至护航的“勇敢”级反潜驱逐舰“特里布茨海军上将”号上。在该舰和“萨扬娜”号打捞船的护卫下,事故潜艇于11月9日安全返回位于符拉迪沃斯托克附近的基地。
出事地点位于日本海靠近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海域。俄军方披露。潜艇本身没有遭到太大损害,事故发生在潜艇前部,对中央部位的核反应堆没有威胁,没有发生任何核泄漏。这起事故惊动了俄罗斯高层,总统梅德韦杰夫在第一时间下令全力查明事故原因,并向遇难者家属提供一切帮助。
救命系统反成致命杀手
在二战以后世界上发生的近百次大大小小潜艇事故中,火灾直接导致的艇毁人亡的重大事故就多达十余起,而其它的各种事故也直接或间接与火灾相关,因此灭火系统往往成为潜艇自身安全的守护神。是什么原因让一个本应完成救命职责的灭火系统反而成为致命的杀手,我们不妨先来认识一下核潜艇的灭火系统。
俄罗斯核潜艇的灭火系统一般使用泡沫和化学物质,其中包括含特殊氟里昂的有毒灭火剂。灭火系统有两种类型:泡沫灭火和化学剂灭火。泡沫灭火系统用于扑灭局部火灾,包含两座消防站,分别位于艇首和艇尾,灭火总管贯穿全艇。每个消防站能产生1米,的泡沫,通过消防管传输,这种布置方式使灭火泡沫能送达潜艇的任一舱室。化学剂灭火系统可用于扑灭各种类型的火灾,但燃料和弹药火灾除外,系统在除核反应堆舱外的每个舱段都设有一个灭火站,核反应堆舱的灭火由位于第五和第七舱段的灭火站负责。俄罗斯潜艇的化学灭火剂为“哈龙”114B2(一种含氟里昂的化学剂,这类化学消防剂的特点是能够迅速分隔燃油和氧气的接触,如果人少量接触此类化学药剂将出现头晕恶心症状),灭火系统能对每个舱室实施三次灭火。该系统能由中央指挥站通过局域控制站遥控启动,也可在舱段的灭火站手动启动,在系统喷射灭火剂后,灭火剂通过喷嘴喷入燃烧区后能够迅速气化、扩散淹没整个舱室,在空间形成均匀的浓度与火焰接触,通过抑制燃烧的化学反应过程而达到灭火的目的,当灭火剂浓度达到临界灭火值时,火灾将在极短的时间内被扑灭。
现在我们再来简单回顾一下事故经过。由于K-152号处于海试阶段,潜艇超载,人员拥挤,人们不得不轮流休息。8日晚上18点05分,位于艇首的一号和二号休息舱舱室灭火系统出现异常,释放出大量含氟里昂的灭火剂,一些人被高浓度的化学液体喷射而当场休克,一些人在指挥官的命令下戴上了防护罩,而不少在休息中的人迷迷糊糊就失去了知觉。根据该艇系统程序设计,出事舱室门遇到“火灾”将自动进行封闭,灭火剂分解出的氟里昂气体开始弥漫整个舱室,氧气浓度不断下降,一些还尚有知觉的人员因此窒息,而其它舱室的艇员打破舱门,赶来救助同伴时已经发现有20人死亡,21人中毒受伤。
K-152的悲剧难道不能避免么?其实在俄罗斯海军潜艇的每一个舱室都配备有消防防护设施,并且每个艇员均配备有简易的呼吸面罩。按照规定,潜艇所有服役人员不仅必须学会如何使用个人呼吸面罩,还要求必须随身携带。艇员使用呼吸面罩,已经被训练到下意识的程度。这个面罩理论上可以在20分钟内保持呼吸。也就是说,如果故障舱室内每个人员能够得到呼吸面罩的保护,艇员是有充足的时间来处理这一突发事件的。
但悲剧还是发生了,针对这些疑问,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海事技术问题主任研究员、海军退役潜艇军官伊拉里奥诺夫给出了自己的观点。首先,潜艇在测试期间最为脆弱。考虑到潜艇上当时既有海军人员,也有大批船厂技术人员,因此,想要组织好这么一大群人十分困难,现场的混乱可能阻碍了正确的补救措施。其次,根据试验时潜艇里的乘员数量可以判断,当时艇内除潜艇额定乘员外,每个系统都在做试验,所以有大量的非军职人员和专家在场。在这些非军职人员中,不排除有人没有配备个人呼吸装置,即便配备他们也可能不会使用。因此防毒面具数量不足并且使用不当也将导致死亡人数增加。
事实上,遇难人员中很多都打开了呼吸面罩,据一些幸存者描述,“我看见一些人痉挛着取下了他们的呼吸面罩,我当时也带着,但它只能坚持7分钟。”另一位艇员尤萨科沃夫介绍“一些死者被发现时带着呼吸面罩,但很显然这些救生设备并没有奏效。”一名没有透露姓名的俄罗斯海军官员则表示,在灭火系统启动时本该向艇上人员发出警报的警报系统可能也没有启动。因此,等到那些人意识到灭火系统释放出氟里昂时已经为时太晚了。
K-152将何去何从?
正当俄军方疲于应对西方媒体对事件关注的同时,另一个国家也被推向了风口浪尖,这就是和俄罗斯有着密切军事联系的印度。据《简氏防务周刊》报导,出事的K-152号正是印度准备向俄罗斯租借的“阿库拉”级核潜艇。“环斑海豹”号核潜艇自1986年开始建造,但由于资金短缺曾中断了差不多十年。该艇于2006年下水,系泊试验于2008年6月11日开始,10月27日开始海上试航。该艇预计在2009年9月交付给印度海军(比原计划时间表推迟了一年多),将被重新命名为“查克拉”(INS Chakra)号。届时印度将成为继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以及中国之后第六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印度媒体曾多次报道,称这艘潜艇的建设得到了印度政府的部分资助。据称印度政府为租借这艘潜艇支付了6.5亿美元,租期为十年,作为印度“先进技术艇”(ATV)项目的过渡艇,并在租借期满后拥有这艘潜艇的购买权。
正当媒体期待来自新德里反应时,俄海军发言人声称该艇为俄海军太平洋舰队所属,而印度也拒绝证实他们所租借的就是“环斑海豹”号核潜艇,认为“这是俄罗斯自己的事”。即便如此,K-152的归属却并没有因此而平息,更有印度官方消息人士透露,受此事件影响,新德里已经推迟了租借俄罗斯核潜艇计划,还坚持要求在交付之前进行更为严格的测试。
媒体对印俄双方遮掩其辞的怀疑不无道理。印度海军曾经在1988至1991年间租借过俄罗斯“查理”Ⅰ型鱼雷核潜艇,有着类似合作的先例,并且印度官方也在不同场合透露出租借核潜艇的计划。就俄海军现役攻击型核潜艇而言,能够符合租借条件仅有“阿库拉”级和“塞拉”级。“塞拉”级是世界上现役潜艇中含金量最高的,艇身大量采用昂贵的钛合金,曾经创造了作战潜艇的深潜记录,被誉为比黄金还贵重的潜艇。如此含金量的潜艇自然成为俄海军的掌上明珠,而“低配版”的“阿库拉”级自然成为唯一的候选对象。有趣的是在其前后建造的十艘同级潜艇虽历经坎坷,但均在2001年前服役,唯独K-152号一拖再拖,实在耐人寻味。
经历过这次事故,我们能够相信命运多舛的“环斑海豹”在不久的将来会重返大海,不过有一种创伤却难以磨灭,它来自人们的心里,向魔咒一样困扰崛起中的俄罗斯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