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的辉煌成果
2009-12-29农优勇
农优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理论创新的一个重大的辉煌的成果,就是坚持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实现了党在改革开放中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小平理论,取得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实现了党在建设小康社会中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关键词:理论创新;指导思想;与时俱进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09)04-0043-05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的理论创新的一个重大的、辉煌的成果,就是坚持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正是有了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使我们党能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及时地解答了时代发展所提出的新课题,成功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这亘古未有的改革开放大潮中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实现了建国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产物。它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三者之间互相联系,对象、主题一致,一脉相承,统一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邓小平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解放思想,拨乱反正,全面改革,推动和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整个国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我国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大台阶。我们党之所以取得如此空前胜利和辉煌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这场亘古未有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坚定不移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邓小平理论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有机结合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成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一)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多次强调他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只是行动的指南。历史实践表明,每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中都会遇到一系列新课题。这些新课题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找不到现成的答案。解决这些新课题的途径只有一个,这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同时,独立地进行理论探索。因此,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只能是: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邓小平理论正是按照这种科学态度,把继承、坚持同发展、创新辩证地统一起来。他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功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提出了许多前人没有提出过的新观点。诸如社会主义必须改革开放的观点,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观点,社会主义要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观点,社会主义可以搞一国两制的观点,等等。这些新观点打破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理论禁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二)邓小平理论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从实际出发,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过去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忽略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这个决定因素。邓小平反对脱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抽象地谈论所谓“社会主义原则”。他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正是从这一指导思想出发,他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科学的阐述。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规定为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并提到首位,这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
邓小平理论在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又全面而具体地阐述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我们几经曲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首先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面纠正了“左”的错误,正确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具体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其内容主要表现在:一是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二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三是坚持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四是坚持对外开放,大胆吸收世界文明成果;五是坚持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六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七是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确保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以上七个方面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基本内容。邓小平理论以这些方面为核心,开辟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道路。
(三)邓小平理论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1.邓小平理论对当今时代主题作了科学判断。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接见外宾谈话中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这是对当今时代主题的一个新的科学判断。20世纪的世界形势,以70年代为界限,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的总体趋势是战争与革命。在这个期间,发生了史无前例的两次世界大战和若干次无产阶级革命及民族解放运动。进入80年代以后,战争与革命的世界风暴已经过去,世界大潮转向和平与发展。和平问题是当今时代的第一个主题。过去我们曾经认为新的世界大战不可避免,我们要立足于大打、早打、打核大战。经过重新认识,邓小平改变了这种观点。他认为,虽然由于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存
在,世界大战的危险依然存在,但由于制约战争的和平力量也在发展,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世界和平是可以维护的。当今时代的另一个主题是发展,在当今的国际环境中,国际竞争突出地表现为经济实力和发展速度的竞争。发展中国家取得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之后,首要任务就是大力发展经济。不加快经济发展,就摆脱不了被动的国际地位。发达国家为维持其经济、科技强国的地位,在新的条件下继续控制广大发展中国家,仍在加快发展。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在谋求加快发展的途径。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面对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大潮,邓小平理论为我们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2.邓小平理论对世界格局的变化作了精辟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表现为美苏“两极对峙”。这种格局经历了40多年,由于苏联的解体而被打破。目前,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其极力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妄图立“美国领导”的世界新秩序,但其难以控制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本、德国随着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正在从经济大国向经济、政治大国过渡。东西方对峙结束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突出出来,美国、日本、西欧共同体之间的经济战、贸易战愈演愈烈。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仍是一个有很强实力、在国际事务中继续保持一定影响的大国。发展中国家涌现出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他们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中国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邓小平理论对“苏东”演变后的国际形势作了重要论断。1989年至1991年,先后发生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邓小平在对“苏东”演变后的国际形势作冷静观察和深刻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一是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的图谋。针对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困难,加强和平演变的攻势,邓小平强调指出,美国还有西方其他一些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美国现在有一种提法:打一场无硝烟的世界大战。我们要警惕。二是对“苏东”演变的原因作了科学分析。“苏东”演变的原因错综复杂,其中最根本的是在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战略的攻势和压力下,执政的共产党主要是最上层蜕化变质,由党的危机导致社会危机。三是明确了中国坚持社会主义的对策。面对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攻势和压力,邓小平提出了十二字战略对策: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他在分析了“苏东”演变的原因之后指出,只要我们打好基础,现行路线正确,中国的社会主义旗帜就不会倒。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方向。
(四)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它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它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内容,构成了比较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我们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并不意味着割断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内在联系。实际上,没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对于各国社会主义的实践来说,是根本的指导思想,当然也是邓小平理论的渊源。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这一科学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于我国改革开放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时期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发生严重政治风波,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面临空前巨大的困难和压力。在这个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关头,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依靠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成功地稳住了改革和发展的大局,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以后,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体现了我们党坚持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巨大勇气。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总结我们党改革以来的新鲜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部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坚持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上升到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高度,上升到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的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
视野。提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等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根本要求是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党的先进性、坚持执政为民。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在新历史下继承、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我们推动实践创新的根本指针,又是我们深化理论探索的崭新起点。
三、科学发展观是党在理论创新过程中形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事业。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认真研究和回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扩展理论视野和作出理论概括,逐步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一)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不断走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发展这个主题,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当中的问题。同时,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的新要求,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发展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回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深刻指出了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战略、发展布局、发展动力、发展目的和发展要求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是对世界各国发展经验与当代世界社会发展理论的汲取与借鉴
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反映了当代最新的发展理念。汲取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有利于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当前,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都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开始建设的。所以不约而同地将经济发展当作发展的主要内容,在用极短的时间,采用各种手段促使国民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对于政治、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发展考虑不足,对于人与自然环境、生态资源之间的和谐发展重视不够,所以,往往是虽然暂时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但却破坏了资源和环境,不利于整个社会的永续发展。而科学发展观在汲取各国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发展看成一个综合、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过程,看成是社会各个子系统相互支持、相互协作的过程。这是对世界先进文明成果的及时汲取,也符合人民群众对于精神需求、文化需求日益高涨的期望,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三)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发展经验的总结和完善
科学发展观是在认真总结中国发展经验、深刻分析中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经济社会进入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日益明显。在这个时期,既有因为举措得当从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平稳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因为应对失误从而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长期动荡的失败教训。科学发展观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我们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更好地妥善处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各方面的突出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了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重要思路和现实途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
(四)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的思想,强调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提出了关于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思想;关于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的思想;关于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的思想;关于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的思想;关于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思想;关于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关于统筹兼顾,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的思想,等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容和实践要求,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了党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深化了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