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世代到来
2009-12-29郝亚洲
中欧商业评论 2009年6期
2007年的夏天,理查德·舒尔茨Richa rdSchulze显得很焦虑。身为百思买电子零售业务的主管,他发现企业内部出现了令人头疼的问题:百思买全球电子零售业务的员工年龄在16~24岁之间。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参与美国政府制定的401(K)养老计划。这是一项旨在推动员工储蓄养老的工程,同时也能降低企业优秀员工的流失率。员工要做的就是每个月从薪水中拿出一小部分的钱参与储蓄。
这项看似不错的计划在这些年轻员工的眼里一文不值。他们更愿意把拿来储蓄的钱去买最新的游戏机和音乐播放器。该如何说服他们呢?“何不利用蓝衫国呢?”篮衫国(Blue Shirt Nation)是一个网站的名称,是由百思买的两位营销人员创建的。初衷是 让年轻的员工有一个畅聊无阻的通道。结果,管理者发现受益匪浅,因为他们可以很容易从网站上发现员工最关心的问题。逐渐,蓝衫国成为了百思买开放式文化的标志。
舒尔茨在网站传了一个精心制作的宣传短片,内容仍然是在鼓吹401(K)计划,形式却换成了年轻人爱看的《极速双雄》。短片放上去不久,加入401(大写)的人数就上升到了80%以上。
这是“数字经济之父”唐-泰普斯科特在新作Grown up Digital:How the Net Generation is Changing YourWorld中讲述的小故事。12年前,泰普斯科特写成了著名的Growing up Oigital一书(在大陆被译为《数字化成长》),在书中他首次对N世代(或者是Y世代)进行了定义。他认为出生于1977~1997年间的人和此前的婴儿潮一代Baby boomer或称x一代不同,这一代人是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电子邮件、BBS、网络社区将极大地改变这一代人的思维方式,他们的价值观和前两代人形成了巨大反差。
《数字化成长》一书在美国引起了巨大反响,社会、国家、企业都开始思考如何用一种有别于以往的态度对待这些年轻人。然而,此书当时在中国并没有掀起波澜。因为那时中国对互联网更多的是商业模式的讨论,还没有进化到需要讨论世代成长的阶段。近几年,随着中国网民数量的爆炸式成长和与国外开始对接的商业模式的频繁涌现——Facebook,Twitter正在为世界所使用,我们必须要开始正视N世代的问题。他们究竟在想什么?他们的价值观是如何形成的?他们想要的是什么?
就在这时,泰普斯科特的新书适时出现了。本书可以看作是《数字化成长》的续篇,但是一个词的差别让我们看到了12年中的巨大变化:Growing变成了Grown。台湾出版界将此书译成了《数位世代》,显然不够准确,因为没有突出变化之意。也许用“长成”一词更好,因为这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结果:善于自由选择及自我调适,明确区分工作及休闲生活,易于适应新工作环境,大量使用手机、对网络上或其他多种来源取得信息抱持存疑态度,网络购物时期待快速响应。
婴儿潮时代的著名喜剧演员乔恩·斯图尔特Jon Stewant慷慨陈词道:“我们破坏了这个世界……但是这并非坏事。因为可以由你们来修复,而你们就是伟大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