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期待电子选票早日走进“两会”

2009-12-29臧必飞

人大研究 2009年4期

  每年的两会都汇聚人民的希望和期盼,也让我们聆听到民主前进的足音。早在1990年,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一次使用电子表决器,当时宪法学家把它誉为“中国民主政治和宪政建设的标志性事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曾坦率地说:“哪里有电子表决器,哪里的反对票就多。举手表决,几乎都是全票通过。”从鼓掌通过、举手表决、无记名投票到按键表决,人大表决方式的演进记录了我国民主的进步。
  使用电子表决器对会议讨论的事项进行表决,是在一种相对秘密的环境下,让代表真实自由的表达代表人民的意志,行使管理国家、监督政府的权力。然而,在大会选举时却一直沿用的仍是票决制度,即每个代表通过填写纸质选票,然后进行投票、唱票、计票,再公布选举结果。票决制的缺点十分明显:一是耗时比较长。每一个代表都要经过发票、写票、投票和等宣布结果的过程。二是计票工作量大。三是代表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下,填写选票,不便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如代表有另选他人的意愿,又不想让别人知道,一般是到秘密写票处去,但事实上,到秘密写票处的人并不多。原因是秘密写票处并不秘密,只要去,在众目睽睽之下,就是把自己的意愿直接暴露在大家面前,导致许多代表因从众心理和顾及情面等因素,难以表达真实意图,容易导致随大流高票当选的局面。
  电子选票完全可以避免上述不足。只要在每个代表面前装一个两侧有立挡的触摸显示器,既保密又简单易行,电脑系统将选票先后打在显示屏上,代表可以通过触摸选择候选人,表示赞成、反对或弃权;对另选他人的,可以用手写笔直接输入,然后由电脑系统将统计结果在会场大屏幕上公布。
  电子选票不仅可以提高表决和选举计票工作的效率,而且尊重了个人投票隐私,保障人大代表能在毫无顾虑的情况下充分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全国“两会”的举措,对地方“两会”会有重大的示范作用。电子选票什么时候走进“两会”,值得我们期待。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