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伊斯兰世界改善关系“新观念”
2009-12-29王锁劳
世界知识 2009年12期
奥巴马三次重要演讲,一次比一次深入和具体。他将“寻求一条新的前进道路”。
奥巴马的中东之行,无疑是一次极其抢人眼球的旅行。自夸年1月20日发表总统就职演说起,奥巴马就向伊斯兰世界表示,他将“寻求一条新的前进道路”。4月6日在土耳其国会演讲时,奥巴马再次表示,美国将与伊斯兰世界建立新型关系。6月4日在开罗大学演讲时,面对2500多名听众,奥巴马坦率承认,美国与伊斯兰世界处于关系紧张状态,并提出了如何化解伊斯兰与西方矛盾的多种想法。奥巴马三次重要演讲,一次比一次深入和具体,使我们逐渐了解了奥巴马看待伊斯兰世界的立场和观点。如果将他与上届总统布什做一对比,将更有助于看清奥巴马试图改善美国与伊斯兰世界关系的几个新观念。
“两个基础”
所谓“两个基础”就是奥巴马提出的指导美国与伊斯兰世界关系正常化发展的两条基本原则。第一个基础是“共同利益和相互尊重”,它是奥巴马在就职演说中就明确提出的,现已变成奥巴马政府的常用口号。第二个基础是“美国与伊斯兰并不排斥,也不必争斗”,这是奥巴马在开罗演讲中提出的。这两个基础是奥巴马政府在认真总结布什政府八年执政失误后提出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自2001年9.11事件后,布什政府推行强硬的反恐战略,伊斯兰世界成为美国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的重灾区。美国先后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引发了伊斯兰国家的强烈反感,使伊斯兰与西方之间的矛盾空前激化,助长了“文明冲突论”的流行。许多伊斯兰国家民众认为美国是在与伊斯兰世界为敌,也有一些美国人误认为美国是在与伊斯兰作战。对于伊斯兰世界滋生的浓厚反美主义情绪,布什政府显然意识到了,也做出了一定努力。比如,布什本人于2007年6月27日亲赴华盛顿伊斯兰中心发表演讲,表示愿意在美国与伊斯兰世界之间“增进相互理解与合作”。2008年2月27日,布什专门任命了美国驻伊斯兰会议组织特使,负责听取伊斯兰世界对美国的意见。由于多种原因,布什政府的努力没有收到明显成效。
奥巴马是打着“变革”旗号上台的,深知他的政府必须在重大问题上与布什政府分道扬镳。奥巴马的切入点首先落在宗教问题上,他在土耳其国会演讲时称:“美国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与伊斯兰作战。”奥巴马这样说,是因为美国国内有700万人信奉伊斯兰教,他认定“伊斯兰是美国的一部分”。奥巴马还说:“作为美国总统,我有责任同任何地方出现的涉及伊斯兰的陈词滥调做斗争。”奥巴马的表态赢得了伊斯兰世界的热烈欢迎,他的家庭出身和混血面孔提供了有力帮助。他说他的父亲是伊斯兰教信徒,他本人是基督徒,不同宗教之间可以实现和平共处。奥巴马从《古兰经》、《塔木德》和《圣经》中引经据典,证明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基督教都提倡和平,正如《圣经·马太福音》所说“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奥巴马还认为所有宗教信仰的核心都有一条共同的准则,那就是《圣经一路加福音》所说的:“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
“选举不等于民主”
所谓“选举不等于民主”是奥巴马在开罗演讲中就民主问题发表的一个重要见解,当场赢得了听众的热烈欢呼。他说:“人民的政府为所有掌权者制定单一的标准:你必须通过一致而不是高压维持权力;你必须尊重少数民族的权利,用宽容和妥协精神参与;你必须将人民的利益和政治进程的合法行动置于党派之上。没有这些要素,选举本身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民主。”奥巴马这段话实际上批评了布什政府过去数年来在中东民主实践中的错误做法。
2003年11月6日,布什总统在全国民主基金会发表演说,批驳了伊斯兰世界例外论,坚持认为“伊斯兰——1/5人类的信仰——与民主统治是相容的”。布什在演说中点了沙特阿拉伯和埃及等国的名字,号召领导人进行以“选举”为标志的民主改革。他特别呼吁埃及带头,说:“伟大和自豪的埃及曾经为中东和平指明了道路,现在应该为中东民主指明道路。”这无异于对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不点名的批评。2004年6月,八国集团峰会通过了“大中东和北非伙伴计划”,强调大中东地区应该进行大范围的民主改革,遭到了埃及、沙特等国的拒绝和抵制。穆巴拉克因压制国内反对派遭到了美国的公开批评,导致两国关系一度较为紧张。近年来穆巴拉克一直拒绝访美,沙特国王阿卜杜拉自2005年登基后也一直不曾访美。另外,布什政府坚持在巴勒斯坦举行自由选举,结果导致哈马斯在2006年上台执政。这无疑是对布什激进民主化战略的辛辣讽刺。
奥巴马上台后立即明确了“共同利益和相互尊重”的原则,将其作为美国改善与伊斯兰世界关系的首要基础。根据这个基础,奥巴马于6月3日访问沙特,作为他此次中东之行的第一站。他强调指出,沙特是美国的第15大贸易伙伴,两国之间拥有巨大的“共同利益”。2008年美国与沙特进出口贸易额高达673亿美元,从沙特进口了价值548亿美元的原油,同时向沙特出口了价值125亿美元的商品。奥巴马出访沙特的另一个原因,是基于“相互尊重”的考虑。他说沙特是伊斯兰教的摇篮,对伊斯兰世界的尊重应该首先从沙特开始。
除了访问沙特这个战略盟友以外,奥巴马选择在另一个战略盟友埃及发表演讲,也是精心策划的结果,埃及在阿拉伯国家、伊斯兰世界和非洲大陆都拥有重大影响力,在地区国际问题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开罗向伊斯兰世界发出“和解”的呼吁,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奥巴马的现场听众包括爱资哈尔大学的许多著名伊斯兰学者和教法学家,他们正是奥巴马试图“和解”的对象。在演讲中,奥巴马明确宣布:“没有任何政治体制能够或应该由一个国家强加给另一个国家。”这意味着,奥巴马政府出于共同利益和相互尊重的要求,将在一定场合和一定程度上放弃或者淡化“人权高于主权”的外交理念。
奥巴马政府的务实态度将会促进同伊斯兰世界关系的改善或者缓和。这其中自然包括伊朗。奥巴马在开罗公开承认伊朗拥有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权利,只要伊朗履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中规定的职责。他同时向伊朗领导人表示,美国愿意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无条件地与伊朗商讨彼此之间的诸多问题。奥巴马这一姿态与布什政府的立场大相径庭,布什一直拒绝与伊朗直接接触和对话,坚持对伊朗实施封锁和制裁。
“相互合法存在权”
所谓“相互合法存在权”是奥巴马在开罗演讲中着重强调的一个观点,他说:“以色列人必须承认,正如以色列合法存在的权利不能被否认一样,巴勒斯坦合法存在的权利也不能被否认。”自1978年埃及一以色列和谈开始,以色列都坚持要求阿拉伯方面把“承认以色列的合法存在”作为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历届美国政府也大多站在以色列的立场上。在2007年11月的安纳波利斯中东和平大会上,布什政府与巴以双方确定了“两国方案”:即巴以冲突的最终解决办法只能是,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各自和平与安全地生活在比邻而居的两个国家内。以色列国的合法存在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巴勒斯坦国由于尚未建成而引起争议。
今年3月31日就职的以色列新政府抛弃前政府做出的庄严承诺,总理内塔尼亚胡绝口不提巴勒斯坦国,外长利伯曼称以色列新政府不接受“两国方案”。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奥巴马在阿拉伯方面的支持下开始强调巴勒斯坦国的合法存在权。不仅如此,奥巴马多次批评以色列政府,要求立即无条件停止所有定居点建设项目,阿拉伯世界对此拍手叫好,而以色列国内却对奥巴马破口大骂。据说,以色列前政府曾经与布什政府达成了秘密谅解:以色列不再进行新的定居点建设,而布什政府默许了对已有定居点人口增长所带来的“自然扩建”。布什被公认为是最亲以的美国总统之一,阿拉伯人对他印象不佳。
奥巴马深知维持美以特殊关系是美国的基本国策,他不愿得罪国会内外的强大亲以势力,故此他在开罗演讲中直言相告,美国与以色列的强大纽带是“牢不可破的”。但与此同时,奥巴马也深知这种强大纽带是导致美国与伊斯兰世界关系恶化的重要原因。奥巴马不甘心无所作为,力求在维持美以特殊关系的前提下,更多朝伊斯兰世界倾斜。他既希望成为以色列和犹太人的朋友,也希望成为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的朋友,努力保持其中的平衡。可以预见,奥巴马的这种角色并不容易扮演,未来与以色列右翼政府的冲突难以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