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敏捷供应链管理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2009-12-29李玉勇

中国市场 2009年2期

  [摘要]本文在分析敏捷供应链管理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敏捷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优势和实施步骤,阐释了在我国实施敏捷供应链管理系统的障碍因素及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敏捷供应链;优势;障碍;措施
  [中图分类号]F25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02-0127-03
  1 敏捷供应链概述
  
  敏捷供应链,是指具有敏捷性特点的供应链。它是在不确定性、持续变化的环境下,为了在特定的某一市场机会中获得价值最大化而形成的基于一体化的动态联盟和协同运作的供应链。
  与传统供应链相比,敏捷供应链具有以下特征:
  (1)供应链上相关的利益各方具有多重的竞合关系。
  (2)大规模定制时代的到来导致了供应链具有很强的随机性。
  (3)核心企业能够以最快的速度通过供应链响应定制客户的需要。
  (4)整个供应链保持持续的动态,以能够充分满足核心企业响应客户的需要。
  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敏捷供应链具有如下优势:
  (1)速度优势。敏捷供应链增加了对市场反应的灵敏度,通过供应链上多个合作企业的信息共享,可以全方位地对市场情况做出响应,因此,提高了企业的反应速度。同时,由于各个企业都专心于自己的核心优势,可以减少产品的生产与物流时间,可以实现供应链的即时销售、即时生产和即时供应,将消费者的订货提前期降到最低限度。
  (2)顾客资源优势。在敏捷供应链模式下,企业会通过对客户的电子商务环节开办个性化订购服务,客户可在网页上根据公司对产品组件和功能的介绍,自己选择零部件,自己设计产品的款式、颜色、尺寸,顾客的需求信息直接反映到产品设计、规划阶段,成为企业最直接的也是最有价值的信息资源。
  (3)个性化产品优势。敏捷供应链依靠敏捷制造技术、动态组织结构和柔性管理技术三个方面的支持,解决了流水线生产方式难以解决的品种单一问题,实现了多产品、小批量的个性化生产。
  (4)成本优势。其一,敏捷供应链依赖信息技术的支持,成功地实现了客户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的订单驱动生产组织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整条供应链的库存量;其二,在敏捷供应链管理思想下,核心企业及构成供应链的上下游节点企业在战略一致的前提条件下结盟,所有的同盟利益一致,信息共享,由核心企业按照需求动态组合供应链,整个供应链网络的交易成本降到最低。
  
  2 建立敏捷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步骤
  
  2.1建立柔性化虚拟企业
  所谓供应链的柔性,是指供应链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柔性化虚拟企业是以市场需求为驱动的,企业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销售点终端等,捕获实时的市场需求信息,并根据最新的市场需求,组织整个供应链,共同合作,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提高供应链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
  
  2.2实现物流运作可视化
  物流运作可视化也就是让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能清楚地知道企业自身、供应商、下游客户、仓储设施以及第三方物流或第四方物流服务商等的物流活动情况。其中最重要的是信息系统的集成和共享。信息及时、准确、一致地在整个价值链中共享,可以在极大地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响应速度的同时减少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降低“牛鞭效应”及整个供应链的成本。
  
  2.3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增强供应链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快速反应,指物流(供应链)企业面对多品种、小批量的买方市场,不是储备了“产品”,而是准备了各种“要素”,在用户提出要求时,能以最快速度抽取“要素”,及时“组装”,提供所需服务或产品。它要求零售商和供应商一起工作,通过享受POS信息来预测未来的补货需求,通过不断地监控趋势以探索新产品,以便对消费者的需求做出更快的反应。
  
  2.4改善与合作伙伴的关系
  企业应从供应链全局的角度、战略的高度建立与供应商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以增强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供应链的敏捷性。合作企业要从关键信息的共享开始,包括需求的预测信息、库存水平信息、订单信息、产品生产计划等。合作企业只有实现了这些关键信息的共享,才能更好地把握整个供应链上的物流现状,也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
  
  2.5实行延迟制造
  所谓延迟制造,是指企业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将不同产品需求中相同程序制作过程尽可能最大化,而定制需求或最终需求的差异化制作过程尽可能延迟。其核心的理念就是改变传统的制造流程,将最体现顾客个性化的部分推迟进行。它可以最大化地减弱信息在供应链上传递所引发的“牛鞭效应”,以及供应链上各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减少订单履约风险,并在提高顾客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保持了供应链较低的运行成本,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3 在中国建立敏捷供应链管理系统的障碍
  
  敏捷供应链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方式进入我国的时间还不长,人们对它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另外,它的实施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而目前国内的企业缺少的恰恰是这些实施条件。总的来说,这些实施条件或障碍性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的总体水平较低,物流领域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的程度还不高,发展也十分不平衡,远远不能满足供应链管理模式的需要。据中国仓储协会2005年年底对分布于全国大中城市的61家中型仓储企业进行调查显示,在提供数据的59家物流企业中,只有31家企业拥有信息系统支持,而在有信息系统支持的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信息系统功能不完善,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落后已成为我国物流企业亟须解决的问题。
  (2)物流(供应链)研究相对落后和供应链专业人才短缺,是敏捷供应链发展的巨大障碍。相比较而言,我国在物流(供应链)研究和教育方面还非常落后,虽然也有部分高校开设了物流(供应链)及相关课程,但水平参差不齐,缺少特色,与发达国家的物流教育相比差距较大。物流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虽已展开,但缺乏指导,比较混乱。
  (3)部门、行业和地方保护现象严重。各管理部门、地方政府制定政府法规多从本部门、行业、地方利益出发,致使许多从事物流(供应链)服务的企业想方设法寻求部门或地方政府的保护。在有保护的条件下开展物流(供应链)服务活动,造成一种不正常的、不公平的竞争格局,不利于形成社会化的物流(供应链)系统和跨区域、跨行业的物流(供应链)网络。
  (4)我国企业特别是制造业的传统管理体制与运作模式多数是一个封闭系统,不重视对供应链的管理,制造商、供应商和经销商缺乏长期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相互之间缺乏以信任和共同获利为基础的价值链,没有形成满足顾客在成本、质量、交货时间等方面的要求而反应敏捷的物流和信息流。
  
  4 在中国建立敏捷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可行性措施
  
  敏捷供应链管理提出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已引起管理界和企业界的重视。我国正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企业对供应链特别是敏捷供应链管理的重视和研究不够,因此研究国外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供应链管理理论和方法并应用于我国企业,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4.1重视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为供应链发展提供必要的物流信息平台
  政府应首先促进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如ERP、MRP等在物流企业和广大工商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全面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在此基础上,帮助和鼓励企业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畅通,特别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为物流信息交流的畅通和高效创造条件。2006年,我国中央及各级政府已开始把物流信息化作为一项基本建设纳入物流发展规划。
  
  4.2加强人才培养,为供应链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
  敏捷供应链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使用水平和丰富的物流知识,而目前国内既懂信息技术又熟悉供应链业务的人才很少,因此企业对人才的培养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必经之路。首先,政府应当鼓励和允许各高等院校按照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开办和设置相关的专业和课程;其次,要引导研究咨询机构、社会团体组织及大专院校面向市场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开展多层次的物流(供应链)人才培训和教育工作,并借鉴国际经验,在物流(供应链)产业中推行物流(供应链)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
  
  4.3政府部门要为实现供应链管理创造有利条件
  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刚刚起步,迫切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政府部门应通过政策引导、改进管理、搞好服务等措施,为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1)政策引导。就是政府通过制定积极的产业政策和相关的政策措施,为从事供应链管理的企业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
  (2)改进管理。就是政府要调整管理思路和工作方式,努力创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重点制止行业保护、地区封锁和有碍公平竞争的垄断行为,维护供需各方特别是消费者一方的正当权益。
  (3)搞好服务。就是政府部门要从规划建设、技术改造、查验通关、交通管制、工商管理、财税金融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搞好协调服务。
  
  4.4企业应在供应链的发展中发挥主体作用
  工商企业作为现代供应链服务的需求者,必须增强现代供应链意识,认识到供应链与企业的整体工作紧密相关,搞好企业物流,优化供应链对企业不仅不会多花钱、增加支出,反而会节省经费、降低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竞争力。交通运输、仓储配送、货运代理、专业物流等企业作为物流服务的提供者,必须突破传统的经营观念和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用户满意为目标,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现代物流服务。
  
  4.5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合作
  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的发展为中国企业参与全球供应链体系提供了良机。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中国产品全球竞争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在中国增加采购并构筑现代供应链体系,这有利于中国企业加入其全球供应链体系,同时国内企业也可以学习到世界一流的供应链思想,有助于博采众长建设自己的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