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繁荣农产品市场的有效途径:构建专业合作社

2009-12-29

中国市场 2009年2期

  [摘要]葛平村经济发展处于吉林省农村发展的平均水平,在资源禀赋方面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低影响了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对葛平村的分析,我们旨在寻找繁荣农产品市场的有效途径——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
  [关键词]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市场;资源禀赋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02-0086-02
  
  吉林省长岭县永久镇葛平村有400户农民,共计2000人。该村位于长岭县与长春市中间位置,距长春6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村里有水泥路及省道县路通过,交通十分便利。该村里现有奶牛和黄牛共300余头,一般育肥牛4000-5000元,收入可观。但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农户养牛分散独立,每户基本为一到两头,成本很高;而且农民卖牛的地点多为家里,丧失很大利润空间;同时分散放养影响村容整洁。通过分析,该村完全可以利用现有资源,围绕养牛产业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养牛专业合作化之路,在进入市场上做文章,繁荣农产品市场并增加农民收入。
  
  1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实意义
  
  1.1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利于实现农户小生产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培育新的市场主体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基本政策的长期存在,决定了小规模经营的农户将长期存在,也就决定了小农户与大生产,小规模与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而农民专业合作社把众多的小市场主体联合起来,以合作社作为市场主体进入市场,将彻底解决这一矛盾。
  
  1.2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增加农民的收入、保护农民利益
  小规模、分散化的农户经济实力薄弱,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差,数量众多的小农户均以极小的份额分散进入市场,交易成本高,市场谈判能力弱。农民专业合作将是解决小农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在合作组织框架下整合的农民,能够提高谈判地位、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合作社可以摒除过去由于农业产业链条短,农民无法享受专业化分工和商品经济带来的好处的弊端,进而增加农民的收入,保护农民利益。
  
  1.3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相对于市场而言,单个的农户总是弱小的。但是如果农民之间加强相互合作,就可以形成一种抗衡力量,这样将改变单个农户在市场谈判中的弱势地位,能够实现农户与市场的对接,它是将现行集体经济体制下分散的、小规模、细碎化经营的农户再一次的整合,再一次的规模化。
  
  2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制约因素
  
  2.1市场化、商品化程度低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经济社会背景,是商品经济和市场化发展的产物,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面前,从事商品生产的农民为了摆脱经营分散、谈判地位低的弱势地位,他们必然选择联合起来,进入市场、应对竞争。调研中发现,葛平村大部分养牛户把牛卖给来收购的小贩,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低。这种单个农户小规模生产经营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户生产经营过度分散化和低商品化。
  
  2.2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低
  全国农村文盲、半文盲率为8.09%,小学文化人数占32.22%,初中文化人数占48.07%,高中文化人数占9.31%,而大专以上文化人数仅占2.31%。(中国农业年鉴,2001)。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葛平村的初高中文化人数远低于全国的水平。对于素质低的农民队伍来说,如果短期内不能很快看到经济利益,农民是不会高瞻远瞩的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而这批队伍的中坚力量就是有初高中文化的农民。
  
  2.3农民学习意识薄弱,科学文化接受能力低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东北农村真实的生活写照,农民很少有书,更很少有人学习。长期的农耕生活,重复性的农田劳动天然地使农民对学习知识排斥。农闲时节,麻将、桥牌、电视娱乐节目是农民打发时间、消遣生活的主要方式。很少有人在农闲时间通过电视观看科技节目,学习科技知识,大部分农民的大部分的休闲时间都花费在娱乐节目上了。
  
  2.4缺乏具有合作精神、甘于奉献的带头人
  一般合作经济组织的倡议者和发起者主要有当地政府、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营销大户、当地技术人员、普通农民、社会团体。优秀的发起人对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乃至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根据葛平村目前的情况看符合条件的发起人主要是村领导。从村书记的交谈中可以看出他是不鼓励的,也不愿做发起人。
  
  2.5农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认知程度低
  调查中发现当地村书记也不是很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对2007年7月1日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也是闻所未闻,上级政府也没有相关的文件,宣传推广力度为零。在没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地区,农民根本不知道组织起来产生的效果如何,因此农民没有接受到合作思想的教育是很难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功能形成认识。
  
  3 养牛专业合作社模式的选择及对策
  
  3.1可操作性分析
  该村有着悠久的养牛历史和丰富的养牛经验,有27%的农户使用牛耕种,17%参加农业机械合作的农户家里也养牛,亦即葛平村有44%的农户养牛。同时交通发达,紧邻全国最大的牛业屠宰基地——皓月清真屠宰集团。
  
  3.2合作社模式的选择
  根据葛平村的实际情况,公司+合作社+农户是一种相对优化的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了把农民和企业(市场)对接,无论从生产者(农民)、还是需求者(企业)都是一种合理的,受欢迎的、带来效益的模式。首先,对农民来说,虽然不直接参与加工、销售、分配环节,但通过减少中间费用,降低成本来提高收益,间接的参与了市场分配;通过合作社的模式,把农民组织起来,实现了分散生产条件下的相对集中规模销售,产生了规模经济效益;同时也解决了农民的销售问题、降低了风险。其次,公司省去了和每一个农户签订订单的麻烦,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时也降低了不符合要求产品的风险。基于以上分析,公司+合作社+农户是葛平村养牛专业合作社的有效模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3.3成立养牛专业合作社具体对策
  (1)大力宣传、普及合作社知识,组织师生对农民进行相关的引导、宣传、培训活动。农民对合作经济的陌生是当地发展不起来的原因之一。为农民提供相关的知识咨询,向农民介绍和讲解合作经济的相关知识刻不容缓,如果有条件可以为农民进行相关的培训学习,这样,农民既增长了见识,又提高了文化素质。
  (2)组织专家对合作社进行技术指导。吉林大学有优秀的畜牧兽医和动物科学方面的教授专家,在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后可以为其提供技术指导。如果是分散经营,教授和专家没精力对每家每户进行指导,而且时间成本太大,成立合作社后,实现统一集中经营,便于指导。
  (3)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加大宣传力度和扶持引导的作用,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前期的筹建工作以及后续章程的制定、技术的支持和资金的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