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玩翡翠的郑老爷子

2009-12-29

中国市场 2009年8期

  在北京西单珠宝市场有一家雅致的翡翠珠宝行——正大珠宝行,店面虽然不大,但镶有出于名家之手的“翠屋”二字的匾额和满眼通透灵秀价值不菲的翡翠摆件就足以显示出其不凡的档次。在店内,人们常会见到一位老者,头发花白,有着和蔼的笑容和宽容的气度,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酷爱翡翠、知识渊博、可谓“京城翡翠第一人”的正大珠宝行店主郑炳金郑老爷子。
  
  结 缘
  
  
  1983年,当时还在国家科委工作的郑老先生有一次在从昆明出差回来的火车上,认识了云南德宏州的一位商委书记。郑老先生向来爱喝酒,带了瓶茅台,就邀请那位商委书记一起喝。商委书记是傣族人,也十分坦率,二人边饮边聊,相谈甚欢。后来,郑老先生了解到这位商委书记当时正带着一个代表团要去湖北参加少数民族贸易会议,是第一次坐火车。于是他说:“你们第一次坐火车,从边境到武汉,为什么不顺便去北京参观参观啊?”那位商委书记告诉他,因为北京没有人接待,所以不敢去。一听这话,热心的郑老先生立刻说:“我邀请你们啊。”说着,就递给了商委书记一张名片。
  回到北京没几天,郑老先生又接着去深圳出差。刚从深圳回来,他就接到了一个电话,竟然是火车上认识的那位商委书记打来的。原来,这位商委书记在武汉开完贸易会议后,还真就心动了带着他的代表团来到了北京。郑老先生一听是他们,十分高兴,热情地在电话里连说“欢迎,欢迎”,然后立刻跑到车站去接了他们,并把他们都邀请到自己家里吃饭,安排他们住宿,陪他们爬长城、逛故宫,相处得十分融洽。后来,那位商委书记感叹说,没想到北京人这么好,只是在火车上认识的就能做到这样,于是,怀着感激的心情,他盛情邀请郑老先生去云南玩。
  抵不住对方的盛情,没过多久,郑老先生也应邀去了趟云南德宏,也就是在那一次,郑老先生第一次接触到了翡翠,开始了他与翡翠的半生缘。当时,中国刚改革开放不久,由于云南处在中国与缅甸的边境,而缅甸又盛产翡翠原料,所以云南成立了商号,由缅甸往国内运翡翠。郑老先生过去后,一见这些翡翠原料就十分喜欢,虽然当时对这方面还一窍不通,但他知道翡翠是受人喜欢的高档的东西,于是就花了三千块钱买下三块翡翠原料带回了北京。当时,郑老先生有个亲戚在北京玉厂,郑老先生就找他帮忙鉴定。那位亲戚听说后,替他狠捏了一把汗,说:“你还真敢买,我们做了这么多年都不敢买。”结果一验,买回的这三块翡翠原料还都是真的。从此,他就经常去云南带些翡翠原料回来加工销售。当时,在北京城卖翡翠的,他是最早的一个,所以郑老先生也就被称为“京城翡翠第一人”。
  
  痴 爱
  
  第二年,云南德宏州与缅甸开边贸会,德宏州州长特意邀请了郑老先生过去。到了那边,郑老先生忍不住又买了点翡翠回来,找了几位设计大师帮忙设计,最后还真是小赚了一把。郑老先生喜欢上了翡翠,加上自己当时身体状况不太好,就从岗位上退了下来,开始专心从事翡翠生意。
  那时由北京去边境那边坐火车得7天才能到,途中很劳累辛苦,可是郑老先生却依然兴致勃勃。20多年来,他亲自去云南、缅甸不下百余次。从翡翠原石的采购到运回,再到开料、相石构思,与设计师及工匠合作,共同完成了千余件大小不一、题材广泛的雕件。其中不乏有代表郑老先生对古典艺术执著追求的传统玉器题材,如瓶、炉、文房四宝、菩萨、肚佛、八仙过海、贵妃出浴、踏雪寻梅等,也有为香港回归特制的“九龟(久归)”,喜迎千年的“龙盘”,以及为顾客特制的属相巧雕,等等,表现了他的爱国情怀与时尚品位。但在郑老先生心里最满意的要算用同一原料加工制作出的三个大玉瓶。
  提到这三个大玉瓶,郑老先生仍记忆犹新。当时他从缅甸购得这块翡翠原料回来,到玉器厂加工时,对着这块长1.3米、宽0.75米、高0.5米的500千克原料的3/5切下去后,郑老先生就认定这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好料。再当对这块料四面对切后,他惊喜地发现这块料仍无半点瑕疵!整个切面上下颜色十分匀称,翡翠的质地也相当好。通常,一个好的摆件,材料只是翡翠收藏的首要条件,由料变成器是一种技术,而变得活灵活现,是一种艺术,它是每件翡翠摆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郑老先生心想,这么好的料,如果只是交给一般的设计师雕刻成普通的翡翠手镯或是翡翠大龙盘等一般摆件就十分可惜了,一定要让它出于名家。
  于是,他就找到了雕刻大师王启海,随后他们花了将近4年的时间,用这块料做成了3个翡翠瓶,其中最大的“狮狮如意、龙凤成祥”瓶就用了2年半的时间制作。
  “玩料这么多年了,这件赌石是我最满意的一块,一块料做的三个大玉瓶,质地颜色都非常好,更可贵的是无任何的瑕疵,这次也充分利用了石料,基本没有一点浪费,加工制作也是我最满意的。”郑老先生欣慰地说。
  郑老先生说,与其他翡翠手镯、挂件来比,他更喜欢摆件。因为从摆件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料的好坏,还可以看到设计者赋予它们的艺术内涵。“这几个翡翠瓶子,从成色上、雕刻工艺上都是一流的精品。像这样大,成色如此匀称,而且全身无一处瑕疵的翡翠摆件在翡翠市场是很少见的”。
  面对着店里这一件件质地润泽、做工精湛的翡翠作品,郑老先生的痴爱之情溢于言表。他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便是:“不为别的,我做翡翠只是想让更多的人认识翡翠,让更多的人爱好翡翠。”
  
  慧 眼
  
  当被问到“赌”到这么好的原材料,加上设计并雕刻出这么好的作品是不是会“大涨”时,郑老先生回答说:“神仙难断寸玉,翡翠行里没有专家,做翡翠的人无不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从玩料开始我就根本上没想到能赚到多少,只是作为一种爱好……”能遇到这样的好玉又能雕刻成这样好的摆件作品实属一种缘分。还有一次,在云南保山花了三千多元买回来一块料,结果后来卖到了145万元。郑老先生笑着说,回来一切,绿了,他就知道这块料要“大涨”了。原来请雕刻大师们做的翡翠摆件,现在都已经价值连城了,而且很多都得过奖,成为高档艺术品。
  当然,这么多年,他也有买到假的时候。郑老先生说,为什么叫“赌石”,就是说有一定的风险性,有“涨”也有赔的时候。不过,经过这么多年买卖翡翠的经验,郑老先生已经能够慧眼识玉,对放在他面前的翡翠基本都能“一摸就知道真假”,辨别出来。所以很多人都说他是翡翠界的“泰斗”,尊敬地称他“郑老爷子”。
  现在,仿制品大行其道,部分上柜商品品种复杂,真假混杂,特别是翡翠、水晶、低档玉石及其仿制品较为混乱,导致一定程度上存在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近年来消费者购买这种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珠宝玉石类商品损失大、投诉多的局面,相关组织、媒体经常会举办一些活动来帮助消费者识别真伪,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比如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来多宣传一些知识,而郑老先生就经常被尊为翡翠界的专家而被邀请去讲解如何鉴定翡翠的真伪等知识。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坚持不懈地摸索钻研关于翡翠的相关知识,并虚心求教于一些名校的学者。
  至今,郑老先生做翡翠生意已经做了26年了。但他非但没有厌烦,反而越做越上瘾,最终一发不可收拾,生意越做越大,到现在已经拥有5个精品店,并经常去新加坡、泰国等地办展览。后来,郑老先生不但自己喜欢翡翠和做翡翠生意,他还影响带动了他的儿女们从事珠宝生意。东南亚经济危机后,原本在国企工作的几个儿女纷纷下岗,也就跟着父亲做起了珠宝生意,现在都各自做出了一定规模,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当谈到子孙时,郑老先生会显得更加慈蔼。他说自己平时经常在家搬个小凳子,摆个盆,在那里沾着水磨自己买回的翡翠原料。一磨,出绿了,他就会特别高兴。小孙女在旁边一看,说:“哈,爷爷,这下全给我买石榴吃,我可吃不完。”这就是“涨”了。 谈到小孙女的天真与调皮,郑老先生会不自觉地嘴角上扬开心地笑。
  此外,记者也感受到了郑老先生待人的热情与自身的低调。在采访过程中,刚好有同行过来借东西,郑老先生极其热心,还生怕给人家的东西不够。而对于自己,郑老先生却一个劲儿地说:“呵呵,其实我没什么,只是业余爱好翡翠,不专业,不专业。”
  对翡翠的痴迷,对翡翠生意20几年如一日的执著,对子孙的疼爱,对他人的热情,以及自身的低调与谦虚……当然,远不止这些,郑老先生用他这些优良的美德赢得了众人的尊敬,使他成为不折不扣的“京城翡翠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