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三农”新突破口
2009-12-29刘丽琴
中国市场 2009年8期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23/cRhKLCgJ3zJC6dZ2gF5mTn.webp)
[引 子]
2009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是继2004年以来中国决策层第6次将一份“开年贺礼”锁定在“三农”领域。在当前的经济困局中,有关三农问题的重要政策指向之目标非同寻常亦十分明确。
我国有8亿农民,“农民不富,则中国不富”。在更深层次上,农民的钱袋、农民工的饭碗,与中国整个社会的转型、经济发展机制的变革密切结合在一起。如何搞好三农问题?近年来,不管是相关政府部门还是各方专家,都在积极寻找突破口。
今年“一号文件”里,明确要求“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积极开拓农村市场”。
事实上,文件里阐述的这四点涉及农产品的“价格”、“安全”、“平台”和“渠道”四大方面。生产农产品并进行价值转换,一直是广大农民赖以生存的重要方式。因此,农产品的价格、安全、流通渠道、销售平台等问题直接关系着农民的切身利益。要做好“三农”问题,若以此作为切入点,也不失为一个上策。
[综 述]
2月1日,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再度将重点锁定了“三农”。
文件称,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 2009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极为艰巨的一年。在农业连续5年增产的高基数上,保持粮食稳定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在国内外资源性产品价格普遍下行的态势中,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的难度更加凸显;在全社会高度关注食品质量安全的氛围里,保持农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和规避经营风险的要求更加迫切;在当前农民工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制约更加突出。94c4f5acd21e2b918e61405b586d9a3a34c100aff2cb1588a5aaf78158a72464
文件指出必须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充分估计困难,紧紧抓住机遇,果断采取措施,坚决防止粮食生产滑坡,坚决防止农民收入徘徊,确保农业稳定发展,确保农村社会安定。
“一号文件”摘要
关键词1: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价格)
密切跟踪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变化,适时加强政府调控,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努力避免农产品价格下行,防止谷贱伤农,保障农业经营收入稳定增长。2009年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
扩大国家粮食、棉花、食用植物油、猪肉储备,2009年地方粮油储备要按规定规模全部落实到位,适时启动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鼓励企业增加商业收储。加强“北粮南运”、新疆棉花外运协调,继续实行相关运费补贴和减免政策,支持销售区企业到产区采购。把握好主要农产品进出口时机和节奏,支持优势农产品出口,防止部分品种过度进口冲击国内市场。
关键词2: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安全)
抓紧出台食品安全法,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配套规章制度,健全部门分工合作的监管工作机制,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实行严格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召回制度、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加强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证。扩大农产品和食品例行监测范围,逐步清理并dd2b9aaab90ec75439c11aee2705afff14c21ed1ccf7ecb748acce3ddc0640dc降低强制性检验检疫费用。健全饲料安全监管体系,促进饲料产业健康发展。强化企业质量安全责任,对上市产品实行批批自检。建立农产品和食品生产经营质量安全征信体系。开展专项整治,坚决制止违法使用农药、兽(渔)药行为。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推动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支持建设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
关键词3: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平台)
加大力度支持重点产区和集散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型粮食物流节点、农产品冷链系统和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落实停止收取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政策。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开展农超对接,建设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发挥农村经纪人作用。长期实行并逐步完善鲜活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政策,推进在全国范围内免收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的车辆通行费。
关键词4: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渠道)
支持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建立区域性农村商品采购联盟,用现代流通方式建设和改造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扩大“农家店”覆盖范围,重点提高配送率和统一结算率,改善农村消费环境。鼓励设计开发适合农村特点的生活消费品和建筑材料。2009年在全国范围实施“家电下乡”,对农民购买彩电、电冰箱、手机、洗衣机等指定家电品种,国家按产品销售价格一定比例给予直接补贴,并根据需要增加新的补贴品种。保证下乡家电质量,搞好售后服务。加强农资产销调控,扶持化肥生产,增加淡季储备,保障市场供应。支持供销合作社、邮政、商贸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加快发展农资连锁经营,推行农资信用销售。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改造建设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加强农村市场监管,严厉查处坑农害农行为。
[回 顾]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23/Yaua8uzw3C438rm6cF3Mmi.webp)
200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1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也是首次连续6年发布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显而易见,国家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民、农村问题。而“三农”这个老式而重磅的话题,与农产品以及它所依托的渠道、平台等因素密不可分。历年来,政府各大部门也各施招法,力图将农产品以及它的销售流通渠道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突破口。
发改委国债基金的扶持
200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门安排国债资金3亿元,扶持全国91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建设,安排国债资金2亿元支持50个粮食现代物流设施项目建设。
据了解,自2003年以来,发展改革委已连续6年安排中央预算内资金19亿元,带动社会资金300亿元,累计扶持全国550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建设。
上述项目支持的重点是以电子统一结算为基础的信息管理系统和信息发布系统,以及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系统。到目前为止,已有近300个项目竣工验收。通过发改委国债基金的支持,全国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采集发布网络和检验检测网络已基本形成。
由于受到国债资金的支持,不少农产品批发市场设施档次明显提高,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成为带动农民增收、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许多农产品市场实现了现代化结算方式,提高了交易效率,扩大了市场交易规模,提高了市场管理水平;建立起质量安全溯源制度,保障了居民消费安全。
发展改革委表示,下一步将按照中国建立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目标,继续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步伐,改善市场硬件设施条件,促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健康发展。
商务部的双百工程
为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同时保障农产品流通安全,商务部于2006年启动了“双百市场工程”,共安排8亿多元资金,支持145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164家流通企业进行升级改造。
据了解,商务部将“双百市场工程”纳入《国内贸易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并组织各地制定了“双百市场工程”实施规划。为加快“双百市场工程”建设,先后在河南商丘、湖南常德和广东东莞召开了3次现场会。为搞好产销衔接,2007年6月,与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在南京举办了首届全国农村商品对接会、“双百市场工程”政策信息发布会和北京、江苏、山东、西藏四省市特色农产品推介会。
“双百市场工程”坚持以农产品冷链、质量安全可追溯两大系统和检验检测、结算、信息、监控、废弃物处理五大中心为建设和改造重点,以扶优扶强为原则,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倾斜。
两年多来,“双百市场工程”已安排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资金5亿元,农产品流通企业发展资金3亿元,支持试点单位进行标准化、现代化改造。商务部协调国家开发银行对“双百市场工程”项目提供融资便利并给予利率下浮优惠。目前,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已协助有关市场和企业落实开行、农行等金融机构贷款达32亿元。
此外,商务部还与财政部联合下发了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对质量安全、冷链系统等准公益项目给予直接补贴,对仓储、生鲜配送中心等经营设施建设通过贴息方式予以支持;组织开发了“双百市场工程”信息服务系统,推进政务公开,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制定并印发了项目建设标准与验收规范,下发了关于加强“双百市场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双百市场工程”的顺利开展,改善了农产品流通设施,拓宽了流通渠道,降低了农产品流通成本,促进了农民增收,保障了市场供应,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1.拓宽了农产品流通渠道
“双百市场工程”调动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据初步统计,2006年5亿元扶持资金直接带动地方和企业投资超过100亿元;2007年3亿元资金带动地方和企业投资70亿元。如北京市安排近3000万元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陕西省安排2000万元配套支持“双百市场工程”项目。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流通企业经营环境得到改善,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得到发展,在一些地区,部分农产品“卖难”得到缓解。
2.促进了农民增收
纳入“双百市场工程”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2007年交易额将超过4000亿元,占全国亿元以上农产品市场交易总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