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对党内民主建设的探索及创新
2009-12-29王学红
中国市场 2009年13期
[摘要]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发展党内民主、健全和完善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逐渐形成一整套制度。这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党内民主
[中图分类号]D2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09)13-0118-02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这是十六大总结党内民主发展的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对党内民主重要性的精辟概括和形象表述。回顾党的发展历史,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集体为真正实现党内民主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1 毛泽东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为党内民主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中国共产党的幼年时期,毛泽东是党内家长制作风的受害者。但他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同党内家长制作风和极端民主化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毛泽东认为,党内民主缺乏民主生活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我国过去长期实行封建专制制度,国家政治生活中缺少民主的传统和习惯,党内缺乏民主与这样的历史和现实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封建家长制在党内生活的具体反映。缺乏党内民主不仅对党自身的发展有害,也不利于党的其他工作的正常开展。针对党内民主生活的现状,毛泽东提出了许多发扬党内民主的方法和途径。
1.1发展党内民主,必须开展民主教育
毛泽东指出:“必须在党内施行有关民主生活的教育,使党员懂得什么是民主生活,什么是民主制和集中制的关系,并如何实行民主集中制。这样才能做到:一方面,确实扩大党内的民主生活;另一方面,不至于走到极端民主化、走到破坏纪律的自由放任主义。”开展民主教育,使广大党员明确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性,明确党员的民主权利及如何正确行使这些权利,这在当前也还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一些领导干部喜欢独断专行,把自己凌驾于组织之上,或不愿参加党的会议、讨论和其他工作,应当针对这种现象和行为对他们进行民主教育。
1.2积极探索发展党内民主的有关制度
在这个问题上,第一代领导集体的突出贡献主要体现在,一是提出健全党委制,坚持集体领导。1948年毛泽东在《关于健全党委制》中指出:“党委制是保证集体领导、防止个人包办的党的重要制度。”一切重要问题均须交委员会讨论,由到会委员充分发表意见,作出明确决定,然后分别执行。同时,要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二者不可偏废。二是提出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设想。1956年4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总结讲话中,毛泽东明确提出设立党代会的常任代表的建议。党的八大采纳了毛泽东的建议,正式提出设立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设立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是为了彻底克服党的代表大会不经常召集的缺点,把党的民主生活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2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党内民主原则的历史经验,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创新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吸取建党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在实践党内民主和民主集中制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取得了较大进步。
2.1恢复和反复强调发扬民主,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
在“文化大革命”刚结束的一段时间里,人们还没有从“左”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邓小平明确提出,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但是,要解放思想,就必须发扬民主。邓小平指出:“当前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强调民主。因为在过去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民主集中制没有真正实行,离开民主讲集中,民主太少。”结合当时的实际,邓小平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民主集中制的中心是民主。”邓小平的这个观点至今还没能引起人们的足够注意,很多时候人们在强调民主集中制时更多的是关注是否符合集中的要求,而忽视了民主的应有地位。
2.2明确提出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为党内民主提供了根本的保障
邓小平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是指导我们发展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的重要方针。制度是带根本性、长期性的,只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党内民主制度,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权利才能得到有效保障。邓小平指出:“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正是在邓小平的这些正确观点的指导下,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随后党的十二大党章重新恢复了党的八大关于党员权利的规定,并在内容上更为充实和完善。
2.3推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党内实际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不利于党内干部人事制度的正常轮替和党内民主的发展。邓小平对此深感忧虑,他说:“过去没有规定,但实际上存在领导职务终身制。这不利于领导层更新,不利于年轻人上来,这是我们制度上的缺陷。”因此,1981年7月邓小平在《老干部第一位的任务是选拔中青年干部》一文中,提出了退休要有年龄限制。干部的革命化和年轻化是党永葆生机的关键所在,为进一步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推动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邓小平同志在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就提出了退休的愿望。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同意了他的请求。这为促进干部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做出了表率,也进一步推动了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
3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党内民主和民主集中制作出了创新性发展
在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历史时期,着力解决了如何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提高执政水平等历史任务。针对这一历史性课题,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历史命题,对党内民主和民主集中制作出了创新性发展。江泽民坚持和继承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如何发扬和发展党内民主的正确思想,并结合新时期党员和党组织的现状做了新的思考。
3.1进一步发展和健全党内民主
党的十六大首次明确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的论断,这是对“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党内民主与党内团结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没有民主集中制意义上的党内民主,就不会有真正的牢固的党的团结;而没有批评与自我批评基础上的党的团结,也就不可能有民主集中制意义上的党内民主。这一新论断的提出,显示了党在总结自身历史经验及他国共产党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党内民主的创新性认识和进一步认同。
3.2明确了我们党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党内民主的具体思路
这就是,“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人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发展党内民主首先必须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充分的了解和参与,这是衡量是否真正实行党内民主和多大程度上实行党内民主的重要标志。
4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推动党内民主和民主集中制创新性发展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
4.1完善党务公开制度
公开是党内民主的前提。只有公开,党员的参与权才能实现,党内监督才能有效。应进一步创新形式、扩大范围,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反馈制度、征求意见制度等,疏通党内信息渠道,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激发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热情。
4.2完善保障党内民主讨论环境制度
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的环境,允许党内不同意见平等自由地讨论交换,这是党内民主生活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党员主体地位的必然选择。各级党委在进行重大决策时,应切实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在内部进行充分讨论,同时通过抓好制度落实,使那些敢讲真话、心里话的党员受到鼓励和保护,从而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4.3完善党内选举制度
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推行规范的差额选举制度;采取民主推荐、民主评议、民主测评等多种形式,扩大党员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的作用;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
4.4完善全委会、常委会工作机制
通过制度规定,明确常委会与全委会的权限责任与工作运行机制,理顺全委会与常委会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加强党内权力制约与监督,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保证各项权力正确行使。
纵观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对党内民主问题的论述,我们体会到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的真理。发展党内民主,健全和完善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对于推进党的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