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排球教练员职业素质现状与分析
2009-12-29马淑卿
中国市场 2009年13期
[摘要]文章通过对河北省青少年排球教练员的类群特征、执教能力、训练科学化程度以及训练方法手段的运用方面的分析探讨,解读教练员职业素质的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合理化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教练员;职业素质;现状
[中图分类号]G2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09)13-0116-02
教练员是一个排球队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训练和比赛,教育和管理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一个优秀的运动队或运动员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一方面取决于运动员的刻苦训练和超人天赋,另一方面,与教练员的专业知识、训练能力、指导和管理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运动技术和体育科学的发展,对教练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专家指出:“一个国家能培养出多少世界冠军,首先在于他们能够拥有多少具有世界水平的教练员。”所以,相对于某个省,某一运动项目教练员整体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项目的发展潜力。因此,本研究对河北省从事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27名教练员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教练员类群特征、执教能力、训练科学化程度三方面的调查,以期对这一群体的职业素质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当前河北省从事13~18岁少年排球训练工作的教练员有两种类型:一是少体校的教练员,另一类是中学排球队教练员。
1 教练员队伍的类群特征
1.1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是指某一社会群体各年龄段人数的比例关系。教练员的年龄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反映这一人才群体的创造力。对27名教练员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分析体校教练员平均年龄为41.90岁,中学教练员平均年龄为32.81岁。根据有关资料对我国优秀教练员开始从教年龄和取得最大成功时年龄所做的研究,“开始从教的平均年龄为27.8岁,初次取得成绩的年龄为33.1岁,达到个人的事业顶峰的理论年龄为38岁左右。”河北省体校教练员平均年龄41.90岁,应该是处于事业的鼎盛时期,出成绩的时候;中学教练员的平均年龄32.81岁,正是积蓄经验发掘潜力的时期。总的来说,河北省教练员的年龄结构趋于合理。
1.2运动经历和学历结构
专项能力是成为优秀教练员的基础。教练员自身的运动经历使他们能对训练和比赛中的负荷变化、技战术运用、心理压力有更深切的理解,从而正确指导运动员进行训练。河北省青少年体校排球教练员有12名具有省级专业队的运动经历,占所在群体的75%,被调查的中学教练员只有两人具有专业省级专业队运动经历,80%以上没有专业队经历,教练员整体专业运动经历不足是当前制约河北省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因素之一。
学历是指一个人接受教育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一个人的知识水平,而教练员的学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教练员能否运用多学科知识来指导其训练过程。少体校教练员拥有专科学历的最多,本科学历的只占31.25%;中学教练员则以本科学历居多,占所在群体的72.72%,可见,少体校教练员学历层次偏低,导致其知识结构单一,进而会影响他们在训练中的理论指导、系统性和创新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训练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中学教练员的学历结构相对比较理想,其知识优势一定程度上弥补运动经历的不足。
1.3职称结构
教练员的职称是其总体能力及其成就的外部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对其专业能力的认可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少体校教练员以高级和中级职称为主;而中学教练员以初级职称比例最高,占所在群体的45.46%,中高级职称明显低于体校教练员。可见,在职称结构方面体校教练员优于中学教练员。通过访问调查发现,存在差异的原因有:一是年龄原因,职称的评定与工作年限挂钩,中学教练员的平均年龄和工作年限明显低于体校教练员。二是工作环境的差异,体校教练员的工作环境属于体育系统,评定在体育范围内,以运动成绩为主要评定标准;中学教练员属于教育系统,在中学里重视文化教育轻视体育教育的传统思想依然存在,体育处于“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地位,这就造成体育教师在职称评定时处于劣势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练员对训练工作的积极性。
2 执教能力
执教能力是教练员在其独特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一种具有鲜明的职业色彩的综合心理特征,是教练员顺利完成各项工作必备的职业素质。教练员的执教能力包括:管理能力、训练和比赛控制能力、教育能力、科研和社会活动能力等。各项能力的表现和沉淀是与知识的积累相联系的。本研究通过调查和与教练员的访谈发现:体校教练员和中学教练员在指挥比赛的能力方面表现有差异。体校教练员无论个人还是带队参加比赛都比较多,所以指挥比赛经验丰富;而中学教练员由于参加比赛的经历较少,这方面的能力较为欠缺。教练员对自己在管理、教育和训练能力方面较为自信,这与他们的执教经验丰富(平均执教年限13.25年和8.70年)是分不开的。对运动员进行调查,绝大部分运动员认为本队教练员具有基本的执教水平和素质,选非常称职的占63.26%,选称职的占30.38%,选基本称职的占6.36%,没有人认为教练员不称职。这里虽然存在着青少年运动员对整个训练过程认识不深的因素,但教练员对工作的态度比较认真、积极是可以肯定的。公正并能区别对待运动员的能力较强,表明教练员极为重视对运动队的管理,这是教练员保证正常训练和比赛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调查中选择“激励队员斗志、果断决策的应变能力很强”的教练员占62.96%,说明教练员临场指挥能力较强,这项能力是教练员比赛控制、指挥能力结构中最为重要的素质,这与竞技运动比赛特点相一致。选择“与运动员建立亲情关系能力”的占77.78%,“协调同事间人际关系能力很强”的占66.67%。表明教练员协作能力较强,是因为竞技运动训练本身也是一个人与人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过程,它体现了大多数优秀教练员既重视训练工作内部环境,又重视训练工作的外部环境,这符合大多数优秀教练员性格特征和职业特征。
3 教练员训练的科学化程度
3.1训练计划和内容
运动训练过程是一个有组织的社会性行为,对运动训练过程实施科学的调控,制订科学的训练计划,是实施科学训练、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重要工作环节。本研究对河北省青少年排球教练员训练计划的类型和内容进行调查,其中多年及年度训练计划:体校教练员有比较完备的计划,而中学教练员较薄弱,说明体校较中学教练员更注意训练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而作为具体实施计划的阶段、周、课时训练计划,中学和体校教练员在问卷上都作了选择。从训练内容看,多数教练员的训练计划内容不全,表明教练员对训练过程的基本规律认识不够全面,在训练过程的整体设计上存在缺陷。在具体内容上,教练员对于手段选择和负荷的确定考虑的很多,而对运动员的起始状态诊断、恢复措施重视不够。有近90%的教练员在褂订训练计划时忽视了对学生训练情况的检查评定工作,这就很难在训练中做到有的放矢准确控制。说明我们的青少年排球教练员尚未认清重视负荷后的恢复对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是现代运动训练的重要特点,还没有跟上现代排球运动训练的最新发展。
3.2训练方法、手段的运用
现代运动训练方法是指教练员为完成训练的任务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而采用的现代化的科学的先进手段和途径。任何一种训练方法、内容、手段,在解决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的提高上只能起到某一方面的作用。训练手段的综合化水平反映训练的整体质量,本研究对教练员运用心理训练、恢复和反馈手段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现代排球比赛技术全面精尖快速化、战术综合突变化、竞争对抗白热化,这从不同角度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心理训练也越来越多的受到教练员重视。体校教练员经常安排心理训练的有43.75%,中学教练员里只有18.18%,多数教练员只是偶尔安排心理训练。同时,在与部分教练员的访谈中了解到,大多数教练员都能认识到心理训练的重要性,但由于自身知识结构的原因,对心理训练的方法理论知之甚少,所以在平时训练中很少运用。教练员运用恢复手段时较多的是运动学手段,教练员的选择达到了90%以上;其他手段的运用率较低,反映了当前少年排球训练中恢复手段比较单一、落后。
通过以上论述,河北省排球教练员的职业素质基本能适应青少年排球训练的需要,提高业务能力和执教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对教练员进行定期的岗位培训。目前河北省对业余排球教练员和基层排球师资力量的培训工作重视还不够,没有形成完善的培训制度。教练员是推动和促进河北省排球运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他们的培训工作上不可麻痹大意,必须从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的不断完善上确保教练员都能得到有计划的定期培训。针对教练员科研和创新能力较弱的状况,在对青少年教练员进行岗位培训时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以促进教练员由“经验型”向“科学型”的转变。同时引导教练员加强自身修养,全面提高职业素质和能力,并妥善处理好与有关领导、领队、同事、科研人员和运动员的相互关系,以促进运动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宗浩排球,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8):21—45.
[2]秦椿林,张瑞林.体育管理学,高等学校教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12—2L
[3]李诚志.教练员训练指南[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11):45—98.
[4]王刚.我国优势项目优秀教练员成才过程的时间特征[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17(2):45—87.
[5]王君侠,等.论现代竞技体育教练员的模式及特点[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17(1):54—56.
[6]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体育院校通用教材.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l(6):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