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出口服装业何去何从

2009-12-29

中国市场 2009年13期

  [摘要]本文以宁波地区为典型,运用SWOT分析法浅析我国服装业当前状况,并适时提出了利用有利时机,发挥比较优势,夯实基础,创新技术,克服不利影响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宁波服装;低价竞争;品牌竞争;劳动力成本;倾销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09)13-0076-02
  
  1 SWOT分析
  
  1.1优势分析(s)
  产业块状经济特色明显,集聚现象突出,宁波服装产业经历了集群化、规模化、集约化、系列化的发展历程,产品创新求变、生产配套成龙,已经形成鄞州、奉化西服、衬衫生产基地,象山、北仑针织服装生产基地,宁海羊毛衫、童装生产基地,海曙女装、时装生产基地等,形成了外部规模效益;一般贸易优势明显。从贸易方式看以一般贸易为主,且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经营主体呈多元化趋势。国有企业继续保持主力军位置,三资企业、集体企业各领风骚,私营企业迅猛发展,成为新的亮点;劳动力资源充沛,而劳动力成本又是纺织品与服装成本中的重要部分,大量的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使得宁波服装产品的成本要大大低于很多国家,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具备了显著的价格优势。
  1.2劣势分析(w)
  市场无序竞争,骨干企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服装产业进入门槛低,出口主体增多且这些企业不够自律,加剧了无序竞争,导致企业为争夺出口订单相互压价,外贸订单价格一路下滑;服装以定牌生产为主,产品设计开发和品牌服装的出口尚处于起步阶段,作为服装出口大市,虽然拥有一流的设备和生产能力,但缺少高层次的设计人才和专门的国际市场营销渠道,服装基本以定牌生产为主,品牌运作能力低;产业内部结构发展不均衡,市场同构现象十分明显。宁波服装出口产品结构单一,主要集中于西服、衬衫、针织衫三大类产品。高档成衣在出口中所占比例较少。
  1.3外部机遇(O)
  加入WTO对中国服装业来说是一个机遇,纺织品进出口配额取消和关税降低使中国企业和国外同行能在一个比较公平的规则下竞争,中国加入WTO后,服装面料、辅料、服装机械等进口关税与限制将放宽,这有利于服装产业技术进步和产品等级提高;长三角地区新一轮的合作与发展热潮的兴起,上海的都市型时装业、浙江的服装业和江苏的纺织业将对周边地区产生极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1.4面临的挑战(T)
  1.4.1SA8000
  作为全球第一个社会责任认证标准,SA8000强调保护企业内部劳工的权利,其标准广泛涉及不用童工、不得有强制性劳动和惩戒性措施、要求工作环境保持健康及安全等9大方面。它主要针对的是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若SA8000强制实施,劳动力成本必然上升,我们引以自豪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将会大大削弱,以价格作为主要竞争手段的宁波服装面临严峻考验。
  1.4.2技术壁垒
  在关税壁垒逐步取消的同时,以技术壁垒为主的非关税壁垒已经成为我国服装企业出口面临的最大障碍之一。2002年以来,中国服装遭受到的各种技术壁垒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出口服装要突破技术壁垒,达到技术壁垒实施国的技术规定和要求,必定要引进新技术,进行新的投资,从而使改进后的产品成本提高。
  1.4.3劳动力和商务成本的提高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成本必然会出现上升趋势。一些企业扩大生产拿不到地,招不到工,人员的流动比较频繁。为了保持竞争优势,这些企业只好把生产转移到了生产要素更加便宜的内地去。与此同时,在国际市场上,宁波服装面临着劳动力更加丰富和便宜的印度、越南等国家强有力的竞争。
  
  2 几点建议
  
  2.1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施精品化战略,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国际服装产业发展已开始进入高级成衣时代,以小批量、多品种、高品质、休闲专业化为主流发展趋势,未来宁波服装产业要在国际分工中争得有利位置,必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科技创新为先导,积极进行关键、高新技术研发和突破,从下中档服饰向高档精品延伸。
  2.2加强大、中小企业的整合,实现错位竞争
  宁波市服装产业一个突出特点是大、中小企业并存,走品牌竞争的道路并不是要求每个企业都去单独创立品牌。正确做法是加强大、中小企业整合,包括垂直整合和水平整合。
  2.3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
  遭受反倾销诉讼的原因之一,是一些国家由于中国企业未提供“社会责任”证明材料,而认为中国企业侵占纺织服装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容易成为“社会责任标准”的调查重点。因此,企业要跟踪国际反倾销壁垒的新动态,追求企业合法的成本优势,加强“社会责任”,防止由此而产生的遭遇反倾销诉讼的被动。
  参考文献:
  [1]陈国强.中国服装产业蓝本寓言:宁波服装观察[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24—37
  [2]徐国宝.宁波服装集萃[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0:14—23.
  [3]宁俊.服装产业链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37—45.
  [4]董伟文.浅析中小出口服装企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J].经理参考.2003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