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农民心理特征夯实服务“三农”之基

2009-12-29刘雨萌

中国市场 2009年13期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农民思想也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对当前农民思想状况进行研究,了解农民意愿,倾听农民呼声,为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关键词]农民;思想;状况;调查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09)13-0019-02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民的生产逐步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与此相对应,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为深入把握农民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使服务“三农”工作做到有的放矢,XXX部门组织了4个调查组,分别深入到唐山市丰南区老王庄、秦皇岛市青龙县平顶山村、邯郸市大名县,采取走访、座谈、问卷等方式就当前农民思想状况开展了专题思想调研。
  
  1 基本情况
  
  在所调查的300份问卷中,男性150名,女性150名。其年龄结构为:18—25岁43人,26—35岁87人,36—45岁83人,46—55岁67人,56—65岁20人。其文程度为:识字较少的17人,小学文化74人,初中文化126人,高中文化78人,大专以上文化5人。其主要从事的工作有农业种植、渔业水产、畜牧养殖、个体经营、乡村干部及农民工务工人员。从综合问卷调查及现场座谈了解的情况来看,调查对象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思维活跃,实事求是,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出当前农民思想的真实现状。
  
  2 当前农民思想状况分析
  
  2.1政策敏感性明显增强,对政策的期望也在不断增高
  在调查走访中我们发现,农民群众对中央政策的满意度有了较大幅度提升,但是落实到问卷上,统计结果表明,只有70.33%的人对当前政府落实各项支农惠农的政策满意,另有29.67%的人明确表示不满意。这部分人大多集中在曾经有过务工经历的年轻人。因为他们曾经融入都市,接触过外面精彩的世界,追求新生活的心情和愿望都比较高。与农民对政府扶持期望值的增高相对应惠农政策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表现在过分依赖政策的“输血”,不注重自身如何“造血”。在走访中我们发现,农村对惠农政策的理解仅止于农业税费减免和粮食补贴,对其中农民如何增收、农业如何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方法措施则不甚了解。
  2.2子女教育问题受到广泛重视,文化品位逐步提高
  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子女高等教育的学费问题也是农民们深表忧虑的问题,大学的高额学费和生活费,除少数生活较为富裕的村民外,大多数人表示无法承受。与此相对应,农民对文化生产的渴求也越来越高,有57.33%的人认为村级文化设施缺少;有18.33%的人认为适合农民口味的文化太少;有16.67%的人认为目前对农村文化设施的投入过少。
  2.3看病难、养老难成最大担忧,期盼社会福利系统的早日健全
  虽说国家不断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步伐,有68%的人对合作医疗比较满意或很满意,但在走访中我们发现,看病难依然是村民们最大的担忧。他们认为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较偏低,难以真正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而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和农村青年外出务工人数的逐年增多,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空巢”老人有了病痛无人看,甚至有些去世多日才被人发现,所以有54.67%的村民呼吁尽快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3 对策与建议
  
  3.1加大涉农政策宣传力度,让政策暖风真正吹到农民心里
  近年来,国家涉农政策的不断调整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群体的利益格局,但由于信息来源的匮乏和宣传不到位,大部分农民对惠农政策的理解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中央政策的诠释存在突出矛盾。只知道是“一个好政策”,至于究竟好在哪里,有什么内容却知之甚少,更别提用它来指导生产。所以加大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是一个迫切需要去做并且做扎实的工作。
  3.2发展农村先进文化,不断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要重视阵地建设,政府加大投入,挤出资金扶持各村建起活动室、图书馆,使农民的文化生活有场所有器材。同时进一步加快“村村通”工程的建设步伐,壮大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二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民文化活动,在春节、元宵节等农闲时节大张旗鼓地开展适合农民的文化活动,如舞狮、旱船、高跷等,也可利用其他农闲时节组织举办农民喜欢的文艺活动,如农民运动会、民间文艺演出等,不断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三要抓好学龄儿童的特长教育,农村中小学要逐步开设特长课。实现文化教育从娃娃抓起。
  3.3着力解决农民关注的实际困难,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信息匮乏、增收难、科技致富难是制约农民致富、农村发展的三大难题,致使农民普遍存在着“想致富、缺技术、无出路”的无奈心理状态,为此,各级政府要深入基层,听民声,察民情,连民心,并要切切实实为农民办实事。目前,在许多发达地区都构建起了一个集农村电子商务与乡镇企业信息化为一体的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其中网上农贸市场迅速传递农林渔牧业供求信息。数字农家乐为属地的农家乐(有地方风情的各种餐饮娱乐设施或单元)提供网上展示和宣传的渠道,既方便城市百姓的出行,又让农家乐获得广泛的客源,实现城市与农村的互动,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可以起着“打基础、建平台、增后劲”的巨大作用。
  3.4积极推进医疗、养老制度改革,解决所想所盼
  虽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正在逐步推广,但“看病难、看病贵”的呼声依然不绝于耳,农村人口众多,医疗基础力量薄弱,靠大量的资金投入和高水平医疗卫生人才来解决这一问题是不现实的。而中医在民间有着深厚的根基,又不需要贵重仪器设备的,可以在提高医疗保健水平和覆盖范围的同时降低医疗费用和成本,所以政府应该在发挥乡村中医优势上多动脑子,多些扶持。
  随着老龄化浪潮汹涌而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和紧迫,它的建立对保障老年农民的利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保证社会的稳定和进步都有积极意义。而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改革势在必行。特别是农村敬老院,目前基本上是由私人所建,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政府有必要在让农村老人老有所养上多动脑筋,多想办法,让老人们能够摆脱孤独,安享晚年。
  参考文献:
  [1]陈柏峰.农民价值观的变迁对家庭关系的影响——皖北李圩村调查[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06—113.
  [2]易绍林,万振凡.当前江西农民心态的调查研究E J].求实,2001(12):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