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鞋服博览会凸显合作共赢与自主创牌
2009-12-29曾秀钗张跃良
中国市场 2009年51期
11月16日至19日,以“构筑时尚商贸平台、携手港城共赢未来”的第四届中国(莆田)国际鞋服交易博览会在“鞋城”福建莆田召开。
据悉,本届展会展览面积达1.6万平方米,设置了800个标准展位,展品涉及鞋服机械设备、原辅材料、新材科技、成品鞋、服装、纺织、箱包皮具等。来自意大利、日本、印尼、中国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家鞋服企业,以及当地的沃特、才子、云敦、圣邦等一大批较有影响的品牌鞋服企业参加了此次展会。
台湾企业欲借力展会寻发展
本届博览会特设台湾鞋服机械馆和台湾鞋服成品馆,吸引了大量台资企业报名参加。台湾纺拓会首次组织13家服装企业38位台商前来参加博览会,不仅带来了台湾最先进的面料、服装和潮流理念,更希望借此平台扩大影响、寻找商机。
台湾纺拓会参展团团长胡咏钦先生表示,自从5月参加海峡论坛后,为了落实两岸纺织业对接议题,纺拓会一直积极在福建寻找合作项目。此前,纺拓会已经与石狮盖奇公司合作开发服装,使盖奇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圆机针织类成衣的特许产品生产供应商。
“听说莆田制鞋业十分发达,我们特地带来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节能减排环保面料,夏季穿这种面料制作的衣服,身体可以降温1℃~2℃;推广这种高科技含量的新型面料,符合当今节能减排的发展趋势,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展会,能够在莆田找到合作伙伴。”
福清台商协会也组织了4家包括服装原材料、运动休闲服装和户外运动用品在内的企业前来参展。“我们每年都要参加上海、北京、石狮等地的纺织服装展,这次来莆田参展主要目的是扩大品牌知名度”,该协会会长,福州艾克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廖祜德如是说。
“我们看好莆田鞋服交易博览会的发展潜力,希望通过这个展会寻找加盟商”,已经来福建投资16年的台企高登达户外运动休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长富先生表示,目前公司已有80多个专卖店,虽然莆田鞋服交易博览会还是个年轻的展会,但在办展规模和影响力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自主创牌成参展企业共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少曾以贴牌加工出口为主的参展鞋服企业纷纷创立了自己的品牌。
廖祜德透露,早先公司为adidas、李宁、安踏等国内外知名品牌提供布料及成衣加工,今年年初创立了自己品牌的依凌依(EOE),并成立了复合式品牌店铺连锁,预计明后年加盟店规模将达到两百家。
莆田市双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刘志华经理告诉记者,公司生产专业帆布硫化鞋及滑板鞋的企业,一直以贴牌加工为主,今年年初创立了“思威琪”品牌。刘志华表示,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走自主创牌路已成为当地鞋企寻求突破的“利剑”。
“品牌赢天下”,莆田圣邦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蔡福林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服装的款式、舒适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公司将继续引进国外先进生产设施装备及工艺检测手段,为消费者提供选料考究、做工精细、款式新颖、风格时尚的综合性男装。
据莆田市经贸委林国忠透露,当地鞋服产业产品总体附加值低,市场核心竞争力不强,抵御市场风险整体能力较弱。受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多企业实行“内外销”两条腿走路的模式,鞋服企业的整体品牌意识也在逐步提升中。
“我们将避开‘摆地摊’和‘加盟连锁’模式的劣势,走‘超市经营’第三条路线,寻求突破。”林国忠告诉记者,若采用摆地摊形式,在价位优势上,当地鞋服企业比不过泉州企业;若采用晋江鞋企加盟模式,在资金供应上,绝大多数企业无法承受巨大压力。而采取“超市经营”差异化路线,将消费群体定位在工薪阶层、白领等,比较符合目前当地鞋服产品大部分属于中档的现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