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波罗峪风景这边独好等

2009-12-29

中国市场 2009年51期

  这是一片气势磅礴的山脉,更是一片神奇富饶的谷峪。苍茫壮阔,雄浑高远,峰险岭峭,峪阔谷深。奇花异草不谢,松柏冬夏常青,山泉四季涌流。这里的每一座山峰都有故事,每一条河流都有诉说,每一条山谷都有历史,每一个洞穴都有传奇……这便是位于泉城东南15公里处的济南波罗峪休闲度假区。
  据山东佳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济南波罗峪休闲度假园区主任王有军介绍,占地面积2586亩的波罗峪,处于济南市半小时经济休闲圈内,经过几年坚持不懈地综合开发,已经形成了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身,集吃、住、购、玩、会议、婚庆、带薪休假、拓展训练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休闲度假区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林。眼下,波罗峪正用它博大的胸怀,接纳着无数前来寻古怀旧或休闲娱乐的人们。
  从山东省省会济南驱车向南,转眼就来到了历城区仲宫镇的群山之中。再沿香山大道往东,转过一片山坳,一座精致的仿古建筑兀立眼前,飞檐斗拱气势非凡。中间最醒目的就是三个黄金大字——“波罗峪”。
  穿越厚重的历史帷幕,我们总能发现岁月留下的痕迹。波罗峪,其名源自佛教《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般若”的意思是大智慧,“波罗”译为彼岸,“蜜”是到,“多”是上。所以,《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意思就是运用大智慧度彼岸的心经。而波罗峪,正是这样一个充满历史见证的、成功者的彼岸。
  波罗峪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人文景观有东晋的三圣佛洞、唐朝的香山寺、丁字寨遗址、宋朝米芾书法、明朝的不老泉月亮地、清朝的甘露泉和小石屋、民国的红枪会遗址以及保存良好的现代知青上山下乡而建造的知青村等。自然景观也是丰富多彩,有古佛崖、坐佛、降龙洞、伏虎洞、卧虎岭等,更有2万多平方米的一清池、二龙潭和三叠湖,游客置身其中,往往会流连忘返,疑是天上人间。
  步入园区正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书写的一个巨大的“缘”字,它镌刻在怪石之上,飘逸洒脱,清新灵秀,顿时让游客的心情豁达、超脱、轻松、高远。有缘千里来相会,“缘”字乃佛家之要旨,也正是三圣佛洞之三圣、香山寺之众僧孜孜以求的境界和目标。
  
  山篇
  
  沿山路拾阶而上,天晴如洗,微风徐徐。自然风光和人造景观和谐一体,给人以无限的惬意享受。在月亮地的竹亭向北望去,只见一座大山酷似一尊坐佛,项下一圈侧柏恰似佛珠,山体隆起,犹如弥勒大佛那能容天下之事的大肚。大佛的右侧,则有一化缘和尚肩扛米袋匆匆归来,其形其状,让人联想到出家人的精进、坚忍与不易。
  大佛之下,就是波罗峪中最著名的香山寺遗址。据明代编著的历城县志记载:香山寺始建于唐朝贞观元年(627年),当时名为甘露寺,是方圆百里有名的寺院,此后200余年香火旺盛。至唐武宗时期(841—846年)下令灭佛,甘露寺被废。唐宣宗(846年)以后佛教再度兴起,甘露寺也得以恢复。但随后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等占甘露寺为军营,在起义军攻打长安临行前,将甘露寺付之一炬。僧人回来后略加修缮,后因战火纷飞,甘露寺几度被毁,又几度重修。直到明朝嘉靖戊戌年(1538年)甘露寺重建,更名为香山寺,成为一方大寺,为弘扬佛法、宣传佛教文化作出了贡献,自此又200余年香火不断。清代乾隆年间(1775年左右),因有恶和尚作乱,香山寺受到株连,僧人被驱,寺庙被毁。清末著名诗人王初桐曾来此寻踪,见荒凉遗址,不禁万分感慨,作诗云:
  泉泸庄与野云平,甘露犹存废寺名。
  庄外试从樵者问,空中可有木鱼声?
  香山寺的命运起伏跌宕,其遗址背靠高大的佛山,与三圣佛洞、两二百多年以前,这里曾有上百僧人咏经诵卷香火不断,经声佛号暮鼓晨钟。而如今,却只有片砖只瓦残垣断壁,让人连连感慨岁月沧桑与世事无常。1992年,我国佛教界德高望重的元音上师来香山寺为百姓祈福。见其背靠佛山,前连杏园,三圣佛洞近在咫尺,古木参天郁郁葱葱,不禁连连称好。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在众多佛教信众的共同捐资努力下,香山寺景观正在逐渐恢复之中。届时,香山寺定然会佛光再现,普照众生。
  
  水篇
  
  山无水不灵。波罗峪中泉水众多,且山多高水多高,令人叹为观止。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甘露泉和不老泉。甘露泉古时为波罗峪24泉之首,在以泉水闻名天下的济南府众多名泉中也颇有名气,据传是观音菩萨滴洒甘露而成。据现存的残碑记载:明朝嘉靖戊戌年甘露寺重建,甘露泉亦修葺一新,为寺内和尚生活所用,至清朝雍正年间塌陷。清光绪17年(1892年),东泉泸村村民到峪内开垦,因无水用,遂集资将其修复,并用石块砌壁:井深10余米,直径1米,水深时直漫井口,水浅时也两米有余。1975年大旱,周边村民均来此井泉取水,经年不枯,令人称奇。泉口边提水磨出的石槽历历在目,真个是木锯绳断、水滴石穿。
  不老泉的传说更是生动有趣。据传在明朝嘉靖年间,有一位法号德才的僧人立志在波罗峪重建甘露寺,但苦于没有水用。一日傍晚月上东山,他在峪中找水,正当他身乏无力口干舌燥之际,忽听前面有潺潺流水之声,声虽不大但极其清亮,遂寻声而去,在一乱石沟内发现一股泉眼,大喜过望,喝一口后顿觉如醍醐灌顶,沁人心脾。雨沛时水流粗如手指,旱日滴答,冬日不冻,永不断流,遂砌一小池而蓄之。饮用后,精神倍增,干劲涌之,心奇,上山寻源,见一千年人参,水冲其根而入泉。自此,德才等僧人饮此泉水,不知疲倦,自烧青砖,建成香山寺。后德才将千年人参挖出,取泉水浸泡,为香客滴洒、沐浴,布施给百姓祛病,百姓遂称该泉为不老泉。数百年来,僧人朝圣,香客进香,百姓垦田,都要到不老泉饮其泉水,睹其风采。
  波罗峪内的三叠湖,也是奇异非常的自然景观。从第一湖到第三湖,一层一层叠加上去。湖水碧波荡漾,星光粼粼。湖滨树木,苍翠欲滴。晨昏晴雨,各有佳景。雨水旺季,上湖之水如瀑布一般飞流而下注入下湖之中,形成了湖瀑相连水声滔天的奇观。二龙潭亦名副其实。据传,波罗峪两面的山脉南为石龙山,北为土龙山,两山各有一龙管辖,二龙锁谷处有一湾碧水,二龙常到水中畅游嬉戏。沐浴后,二龙去杂念,摈俗物,将波罗峪治理得山清水秀,而那一湾碧水,自然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了“二龙潭”。
  斜阳古道,山涧鸟鸣。在二龙潭的北侧,有三间石屋瓦舍,一栋正房,两栋厢房。光阴追溯到1968年,济南市化工厂10多名工人子弟,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上山下乡,来到波罗峪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就在这三间瓦房里,知青们安营扎寨,立志在广阔天地里要大有作为。他们种地、栽树、护林,就这样度过了他们人生的黄金岁月,书写了时代的华丽篇章。为了让众多知青和同时代人以及后人能够重温那段历史,释放尘封的记忆,园区对三栋房屋进行了抢救性修复,修通了直达这里的山路,尽最大努力收集了知青时期的相关文物,并将当年知青们住过的宿舍辟为知青展室。
  推开吱呀作响斑驳陆离的木门,一曲《我爱北京天安门》传来,顿时让人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挂在墙中央的大幅毛主席像,展柜内的红宝书、毛主席像章、发黄的《人民日报》、各类反映当年现实的黑白照片历历在目。知青们用的黄书包上面绣着革命标语,他们的生产生活用品仍旧放在原处,仿佛在静静地等待主人的归来。如今,当年知青们栽下的桃树杏树已是果实累累花果飘香,前来游览的客人们在品尝果实的同时无不释放了回忆,升华了感情。
  
  景观篇
  
  波罗峪内还有两大奇景:一是晴日听泉。在一场大雨下过三五天后,选一个晴空万里艳阳高照的时候步入山林,你定会忽然听到奔流不息的泉水声。尤其到了夜晚,明月残星,山林显影,泉水声更加清脆入耳。仿佛一场大雨刚刚下过,洪流正在汇集奔腾,但令游客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只闻水声不见水形。原来,大雨过后,雨水先被山体表面厚厚的植被吸入,继而渗透到山体之中,而山体又多岩缝,涓涓溪流先是在岩缝中汇集,然后小流汇成中流,对岩缝形成冲力,遂产生了泉水哗哗的流淌声。这正如一首动听的山歌,歌颂着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另一奇景为晴日观星。艳阳高照,万里无云,却能看见星星,这是现实,还是梦境?当你来到波罗峪的晴日观星台上,背后大山为你依靠,身前三叠湖为你送爽,左右侧柏为你遮阴。你气定神闲,去除杂念,摈弃万物,在闭目片刻后突然睁眼抬望,就会看见天上七八颗星星在闪闪发亮。时间虽短,却足以证明景观之奇特了。为此,元代著名诗人图帖木儿曾作诗赞美云:二三点滴露如雨,六七颗星犹在天。
  波罗峪山高岭大,正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但高归高,险归险,但山山有道走,峰峰有路通。每到峰回路转之处,眼前都会豁然开朗,或山花烂漫,或松柏苍翠,山山不同景,岭岭有奇观。在波罗峪坐佛山上向北望去,有一座山峰非常令人称奇。在视野之中当属最高(海拔657米)而顶部却平坦无异,侧面一望,犹如一头巨象站在那里。其顶部南北长约60余米,东西宽约20余米,四周极其陡峭。当年曾有丁姓人家在此占山为王,故名丁字寨。站立其上,晴天可北眺黄河,南望泰山,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唐末黄巢起义,曾被唐军一路追杀至此,义军以此为据,准备滚木雷石将唐军杀得死伤惨重。后黄巢在丁字寨再次招兵买马,结果一呼百应,丁字寨上下立即旌旗蔽日,战鼓喧天。平日不理朝政的唐僖宗也慌了手脚,急令各路军马征讨黄巢,一时间丁字寨下硝烟四起战火纷飞。唐军还企图诱降黄巢,被黄巢果断拒绝并斩来使,遂率万余人马和唐朝的5万大军在丁字寨上下展开殊死决战,血染战袍,斩数员唐朝大将于马下,艰难地赢得了胜利。后黄巢在丁字寨下整顿大军,祭祀誓师,打出“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旗号,一路向西,浩浩荡荡,势如破竹,并于880年一举攻入长安,做了皇帝。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而今,占地2586亩的波罗峪在山东佳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下,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情景交融、相得益彰;目前园区内已建成6000平米左右的香山书院假日酒店,该酒店为仿明清古典建筑,中式布局。主厅阳光厅约400平米,可同时容纳30张八仙桌与200把红木椅子供客人使用。厅内还有古装大戏台一个,可举行戏剧演出,亦可做新闻发布会之用。其建筑之宏伟、装帧之精美不禁让人啧啧称奇。并以此为龙头,形成了集吃、住、购、玩、会议、婚庆、带薪休假、拓展训练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休闲度假区,成为济南市南部山区首屈一指的旅游胜地和休闲文化产业第一品牌。
  北有千佛山,南有波罗峪。春日里。它百花盛开,蜂蝶飞舞;夏日里,它泉水叮咚,瀑布飞虹;秋日里,它果实累累,层林尽染;冬日里,它银装素裹,冰清玉洁。大美无形,波罗峪的山水,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大音希声,波罗峪的山水,让久居闹市的人们又重新领略到了身心的宁静。它铭刻着历史,传承着未来。波罗峪,成功者的乐园;波罗峪,充满希望的彼岸。
  
  泉州·“2009温陵妈祖会”
  曾秀钗
  
  10月28—30日,2009温陵妈祖会在泉州天后宫举行,泉州天后宫妈祖神像首次走出宫庙,与泉州50多尊妈祖宫庙神像一道,在泉州天后宫广场周边巡安踩街,来自台湾的65个宫庙300多人和福建省内主要妈祖宫庙的代表及信众800多人参加。
  泉州市天后宫文管处副主任唐宏杰介绍,此次温陵妈祖会的主题是“弘扬妈祖文化,促进两岸交流”,主要是为了庆祝妈祖信仰习俗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促进泉台文化交流与合作。
  泉州市鲤城区政府副区长陈建通表示,“妈祖信俗”与古城泉州有着千丝万缕的不解之缘。泉州天后宫是妈祖信俗的重要发祥地和传播地,是大陆古建筑中现存历史最久、规格最高、面积最大的祭祀海神的庙宇。每年前来进香的台湾妈祖信众有数十万人次。泉州天后宫董事会以弘扬妈祖文化为核心,多次组织和参与访问团体赴台进行文物展览与文化交流,成为泉台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