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告诉孩子“六学会”等

2009-12-29雪等

伴侣 2009年6期

  告诉孩子“六学会”
  文/练雪
  儿子被美国康奈尔大学录取了。当他做完安检将要登机时,给我打了电话,跟我说了一句话:“爸,您放心吧!”为儿送行,我没有难过,只有高兴儿子长大了,可以独自跨洋去求学了。而使我更高兴的是,从小学到高中直至儿子在中国农大生命科学实验班的两年,告诉小儿的“六学会”终于没有白费,终于使我有了为儿子骄傲的理由。
  告诉孩子的“六学会”是:学会顾己,学会自习,学会实说,学会交往,学会嘴甜,学会正说。
  学会顾己:就是告诉孩子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我毫不忌讳地告诉孩子,万一哪天父母发生意外,你自己也要活下去,而且你长大了也必定要自己去生活闯天下。刚上小学没多少日子,我就教他学骑自行车,几乎从小学到中学都是小儿自己骑自行车上下学,没怎么接过。
  学会自习:自己孩子的学习能力如何?作为家长应该最清楚。让孩子理解求知贵在于“求”,而“求”是来自于内心的渴望,不能靠外力所为。我就告诉孩子除去上课专心听老师讲课之外,自己要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复习、预习的自习习惯。初中时告诉孩子别马虎。这一阶段的孩子,最易粗心丢三落四;高中时告诉孩子别贪多,集中精力在课上听老师讲习题,而不要过多的依靠教辅材料和各地出版的习题集。
  学会实说:孩子上小学时我就告诉他,学得如何可以不说,但要做到不撒谎。学校有什么事回来如实说,不打你也不骂你,我们一起分析。即使有一次老师冤枉了他,气得他和老师顶了嘴回家也如实哭诉,我们肯定了他,同时也劝他第二天主动找老师说明情况。
  学会交往:最关键的是,独生子女不能让他“独”,让孩子学会在学校与同学交往,在家与邻居相处。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在不同的学业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但有一个原则要告诉孩子是通用的,要生存。就必须学会如何与人交往。
  学会嘴甜:我老跟孩子说,在学校以至今后到社会上嘴甜点,对你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不会的问题主动找老师求教,也可以主动地向这门课学得好的同学请教,别闷着不理人。
  学会正说:小时候孩子一到考试时老跟我说,我被别的同学超过去怎么办?到平谷金海湖看走钢丝表演时孩子又说,演员掉下来怎么办?我就告诉孩子,这种反说是一种被动的心态,会对你的心情产生压抑感,从小一定要学会正说,对考试要说,我一定要超过他,即使这次没超过,也要正说,下次我一定要超过他;对那走钢丝的演员,一定要说,他肯定能走得完美。正说能养成孩子的主动思维,对提升他将来主动沟通、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
  当我望着飞机腾空之时,我自语道:儿飞了!该飞了!会飞了!飞得好不好,就看你自己了,父母的责任已尽到了。其实告诉孩子“六学会”目的也就是,不要让孩子预支烦恼,也不要让孩子透支快乐,而是要让孩子实实在在地去寻找自己人生的最高处。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文/鑫鑫
  清晨,一对母子在楼前晨练。儿子在拍球,母亲在旁边指导,好美的一幅亲子图啊!我会心一笑,一边做早饭,一边从窗子里欣赏。孩子七八岁的样子,正在练习拍皮球。他们动作笨拙,拍两下,就忍不住用手接住球,显然还是新手。
  “别接,别接。”母亲轻声提醒着。
  “别接,别接!”母亲升高的声音里满含着焦虑。
  “告诉你别接球,怎么就像没听见一样!”母亲终于动怒了。
  孩子把球抱着怀里,怯怯地看着母亲,不知如何是好了。
  “拍球哇!”
  孩子又开始拍球,可他始终不能连续拍很多下,球不是砸到脚,就是拍两下,就失败了。母亲无奈,只好亲自示范。
  儿子照着母亲的样子,小心翼翼地拍球。可还是不能让这位母亲满意。后来,母亲带领儿子怅然离去,应把更多的思索地留给了我。
  为什么不能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呢?
  起先我看到一幅绝美的图画,可是我母亲的暴躁破坏了这幅亲子图。端着十几分钟的拍球练习,呵斥之声不绝于耳,这需要孩子具有多么强的承受能力?如果孩子常年接受的都是类似的责备,他对自己还有什么信心?长此以往,他会对成人的批评日益麻木……
  我越想越害怕,年轻的父母们哪,我们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怎样当好这个老师,我们应该用心地想一想。孩子是跟我们一样平等的人,同时又是一个幼小的不完善的生命体。我们是否能够从心底里接受,孩子是不完美的,只要孩子付出了努力,我们就应该真心地赞赏他。
  仔细想一想,我们也是不完美的,我们也不能把每件事都做得那么好。既然如此,何必苛求孩子呢?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自信的人生,不是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