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理“更正”树立道德新标尺

2009-12-28刘继忠

声屏世界 2009年11期
关键词:温总理谎言总理

刘继忠

10月11日,新华社播发温总理在北京35中的听课笔记《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第二天,总理致信新华社总编室,说该文中的“岩石学的分类,应为沉积岩、岩浆岩(也可称为火成岩)、变质岩。特此更正,并向广大读者致以歉意”。这封更正并致歉信迅速在互联网中飞传,并“感动亿万读者”。细微之处见真情,总理的做法体现了他一贯的严谨律己、坦荡真诚、认真负责的博大胸怀,网友的高度赞誉也是发自内心的真情表露。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面对错误,国人却常常碍于面子,采取有意忘却,刻意粉饰,故意隐瞒乃至扭曲事实以自圆其说的策略,其结果经常是谎言越编越大,问题越掩越重,直至谎言破灭,自己落了个身败名裂才醒悟。温总理的更正并致歉信,也让媒体人感到脸红。这不在于媒体没有在稿件层层把关中看出稿件的讹误,而在于我国新闻媒体没有普遍形成有效的更正机制。试想,这篇稿件若不是温总理而是普通作者,估计这类知识性错误将不为人所知,因为类似的错误在各类媒体上经常出现,网络媒体上更是泛滥成灾,这点现已基本成为共识。“更正”是解决新闻失实、减少或避免纠纷的一种新闻纠错机制,也是一种国际公认的新闻职业规范。然而,“更正”在我国传媒界似乎是难以启齿之事,但凡遇到“更正”之事媒体总是躲躲闪闪,为此还有学者专门著文呼吁进一步完善我国新闻媒体的更正与答辩机制。目前,我国现行法规和行政规章虽有了完善的更正与答辩规定,不少媒体如《新京报》《北京青年报》也设置了专栏,但这一行为还没有在传媒界普及,网络媒体更无“更正”的网页,其“更正”经常被信息海洋淹没,至于当事人的“更正”或辩驳书更是难以见到。

一滴水能见太阳。“更正并致歉”虽不起眼,只需要几行字或几句话,却体现了当事人对自身错误的坦率态度,体现了媒体对新闻真实和对受众认真负责的态度。面对总理这杆标尺,那些仍在谎言中生活的公众人物,那些尚未建立更正机制的媒体,该醒悟了吧!

猜你喜欢

温总理谎言总理
新总理
总理答记者问最『强』音
总理说的事我们怎么做?
真实的谎言
谎言
总理说的事我们怎么做?
揭穿谎言
温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答记者问引用的古诗文释义
我见到了温总理
英首相亲笔致信温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