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视角中的电视收视与网络观看

2009-12-28赵高辉

声屏世界 2009年11期
关键词:莫利制作者流程

赵高辉

编者按:网络媒体等新媒体的日益成长使得传统电视媒体的收视似乎呈日渐式微之态。然而,在对受众接受信息的文化视角、行为习惯和电视传播的特点做进一步分析之后,有学者提出,面对网络媒体的来势汹汹,电视大可不必有唇亡齿寒之感,因为电视自身所带来有的文化意义正是其发展前景“柳暗花明”的依靠。

流媒体和各种视频分享网站的发展所带来的网络观看行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传统电视受众所接受。《新周刊》在今年年初发表《2009中国电视何去何从?》中提到,中国网民的数量达到2.98亿,约占总人口的22.6%。称网络已经成为具有主流影响的媒体,“电视将迎来它最大的竞争者,也是合作者,那就是网络、视频。”①伴随网络成长为主流媒体,电视的压力日渐显露,但是媒介之王的地位真的会被网络观看行为撼动?这个问题确实难以回答。笔者认为,电视的节目流程、电视观看与家庭、休闲,以及个人认同几个方面产生的文化意义,会成为电视与网络观看争夺战的“护身符”。

电视流程与网络观看的信息接受

广播公司的节目经过编排运作以后,呈现了特定的顺序,威廉斯将之称作流程,而且认为流程包含了很重要的文化设定。在他看来,流程这个特征在电视行为中占有核心的重要地位。对内,它应合乎电视机构的组织需要;对外,它让观众轻易获得一般生活经验。②即便很少人会在一天内把二十小时以上的电视节目看完,但是整个节目流程总是在那里,带有许多系列,弹指之间就可以收看。在威廉斯看来,流程是双重指向的,既满足于制作者也有利于受众。从这种意义上讲,正是流程的设置将制作者和受众连接起来,使得电视生产不再仅仅是制作者一方的事情。

流程便于制作者表达目的和意图,能使节目更加吸引受众,从而满足广告或者其它商业目的。这些对于制作者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对于受众的作用则需要进一步的分析。网络观看的优点在于受众可以从大量的信息中“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从而避开制作者刻意设置的流程,这样的观看目的性强,信息的获得也很有针对性。但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观看往往是杂乱无章的行为,它或许并不能实现受众对于各种信息的总体需求,就像一个挑食的人可能无法得到均衡的营养。

混乱信息的接收也可能使自己陷入一种偏听偏信的窘境。因为,即使是在有流程存在的节目流中,根据传播学的研究,受众仍会有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的倾向,而在网络这种自己寻找信息的语境下,同样的选择性行为更可能发生。电视媒介的信息安排比较注重信息的平衡,要保持信息的多样性和观点的多元性,这种平衡可能过滤掉受众选择性接收行为的不利结果,但是在网络语境中由于流程的缺失,这种过滤不复存在。网络媒体的群体极性、非理性产生的原因很复杂,但是上述这种信息的选择性接收,有可能加重产生极性和非理性行为的可能。

此外,在没有流程限制的网络语境下,受众对于信息获得有很大的权力,最终也可能掉进“你得到了你想要的信息,但是却没有得到你应该得到的信息”这样的怪圈中。这一观点看似与现在的社会环境不相符合,因为在大家看来,人们变得越来越理性,因此越来越不愿受到媒体的引导,这可能是一种事实,但是我们也不排除另一种情况,即快节奏的生活会抵消掉人们的理性。从某种程度上讲,人们确实有理性也有能力发现事实的真相,但是自己寻找真相的行为要付出一定的时间或者智力成本。需要追问的是,在越来越忙碌的生存环境中,尤其是对于白领和知识阶层而言,这些最可能被认为是有能力的人,会不会为了获得真相去花费巨大的时间和智力成本?有能力并不代表他们在现实中真的会这样做。这一点很关键,尽管我们无法从经验层面来证实他们不愿意在劳累之余仍然努力去追求真相,但是“不愿意”这种可能的存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们对于媒体解释的反感,因为如果他们的回答是“不愿意”,那么媒体的解读和诠释就变得必要和重要了。

威廉斯发现,没有以流程角度撰写的电视评论,误导很可能会紧随而至,也就是说对电视节目的解读就会发生偏差。对于从事电视研究的人尚且如此,那么对于在网络上哪个新闻有趣就拿来观看的行为而言,没有前后新闻构成的流程,更可能产生对于单个新闻的误读。因为“节目流程是特定文化下,各种意义与价值的流程”。③也就是说,流程本身也是一种意义和价值,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新闻背后的新闻。如果对于新闻的解读缺少了这些信息,那么对于新闻意义的了解很难说就是完整的。

流程安排注意的是气氛的营造与吸引力的培养,这个考虑在网络观看环境之下也无法做到。因此,在电视上经过氛围营造之后带来的观看体验和感受是独自观看网络电视所无法得到的,即便这些细微之处人们不一定都能捕捉到,但是从长期来看必然会对人们产生影响。

家庭收视行为与家庭关系建构

莫利指出,只要与家人或朋友看上一会儿电视,大家就有了讨论或争论的话题(至少是对节目中的某些部分)。屏幕上的信息很可能会“引发”一场争论,此后讨论的话题又变成了完全不相干的内容。④尽管莫利在这里不是为了说明电视收看能给家人和朋友带来的交流话题,而是想说明媒介信息不能孤立地影响我们,但是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电视的收看过程其实就是家人和朋友在一起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电视给了我们一个交谈的话题,或者给了人们交流的话语由头,于是电视收看行为本身成为家人进行交流的纽带、中介或者说工具。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电视的收看行为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因为,尽管是以家庭为单位交流,但话题可能指向更加广阔的社会,正如莫利提出的,由电视信息引发的交谈最后不知道会落脚在哪里。

上述的这一文化特点是其他类型的媒体所不具备的,尤其是现在的网络电视。一个公认的观点就是,网络媒体的受众是个人的、原子化的受众,这样的受众的收看行为是以个体为主要形式的,因此这种收看形式就不可能把电视收看行为所具有的交流功能随时随地带进收看过程中。

另外,在大家越来越忙碌的时代背景下,家庭也越来越成为缓解压力的场所。压力越大,对“家”的需求就越大,因此,家庭关系的强化和家庭氛围的营造可能是现代人的生活追求之一。因此,电视在家庭交流中具有的上述优势不可能让这种收看行为消失。值得一提的是,莫利提出,家庭中很多丈夫在表现他们是“一家之主”的时候,显现出一定程度的焦虑。据此可以认为,他们在此事上的焦虑是因为他们在家里的权力最终是脆弱的而且是有些不稳固的,不是那种他们能够自信地把握着的固定和永恒的“持有物”。这样,也许拿着遥控器对他们有着相当重要的“象征意义”。⑤

电视观看的“媒介按摩”作用

有研究发现,观看者打开电视机的时候,不是为了看这个或者那个节目,而是为了满足“看电视”的欲望。⑥网络上获得信息靠的是受众自己“拉”的行为,拉的目的代表了一种工具性的需求,这与看电视这种情绪或者情感上的需求不是同一种类型。对于人这样一种社会的个体而言,观看电视的欲望实际上代表的是一种认同的渴望或者是通过电视进行一种社会化的欲望,这充分表现了电视的社会文化属性。而对于网络电视而言,工具性欲望的满足只是暂时的或者可以说是身体上的,而观看电视本身所实现的欲望满足是一种长远的或者说是心理上的。有的人回到家里看电视并不是看内容,更是要祛除内心的孤独,或者习惯性的开着电视只是为了告诉自己,已经回到家里了。在这里,电视充分发挥了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即按摩”的理论观点。从传播的监测环境、社会调适等功能来看,电视与当下快速发展的网络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我们将电视文化研究的成果加入到我们审视收看行为的过程之中,就会发现,电视带给受众的心理上或者文化上的享受可能有别于网络收看行为。

尽管我们会说,喜欢看电视的人是沙发土豆,但是,这种比喻也形象地展示了电视观众在收看电视时的放松和舒适。而在网络收看时,这种感受可能是无法得到的。网络最大的特点是互动,因此,如果受众需要不停地转换按钮,或者在几十分钟的收视中要进行搜索和操作,那么观看的过程始终伴随着人的劳动。在观看电视的时候,我们可以完全放松,不需要注意播放了多少时间,下面应该播放什么,尽管我们对于我们不能操控而深感痛恨。但是,如果让受众在观看电视的过程中不停地投入有意注意,那么就不能享受到放松观看的快乐,也就是说看电视不是一种休闲娱乐,而更像是一种任务。在完成这种任务的时候,受众还要有心理上(有意注意)和身体上的(动手操作)的成本支出,那么这种支出,在某种意义上减少了因为可以自由收看而带来的收益。因此,在某种情况下,受众最终的心理满足感并没有因为你实现了自由掌控收视时间和避开了广告等等干扰所带来的应该有的快感。

结语

电视的发展只有一个向度,即高清大屏幕,而网络电视则必然要顾及两个向度,一个是高清大屏,另一个是便携。然而,网络电视的这两个向度在不断的发展中是相互冲突的。如果要想发展高清大屏幕那么就必须伤害到便携功能,因为大屏幕必然带来携带上的不便,这在现在这种快节奏的社会发展中,必然成为网络观看行为普及的一个瓶颈。尽管我们从一些美国大报告别纸质出版转向网络的新闻中,可以看到网络媒体来势汹汹,但是电视大可不必有唇亡齿寒之感,因为电视自身所带有的文化意义正是其发展前景“柳暗花明”的依靠。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本文责编:邵满春

注释

①胡赳赳:《2009中国电视何去何从?》,《新周刊》,http://ent.sina.com.cn/v/m/2009-03-15/。

②③ Raymond Williams著,冯建三译:《电视:科技与文化形式》,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2月新版,第119~120页、第148页

④⑤[英]戴维·莫利著,史安斌主译:《电视、受众与文化研究》,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第87页、第169页。

⑥[美]约翰·菲斯克著,祁阿红,张 鲲译:《电视文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8月第1版,第141页。

猜你喜欢

莫利制作者流程
Sugar Painting 糖画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有限莫利秩4的单坏群的性质
卷雪茄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纪录片伦理问题的几个维度
关于莫利秩3的无限群结构的探讨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古人怎样制作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