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间电视新闻的发展思考

2009-12-28

声屏世界 2009年11期
关键词:朝闻新闻节目电视新闻

徐 婧

早在1952年,美国出现了第一档早间电视新闻节目,即NBC的《今天》(Today)。我国的早间新闻起步较晚,1991年北京电视台开播的《北京您早》开创了我国早间电视新闻的先河,而199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开播的《东方时空》被认为是真正改变中国百姓早间不收看电视习惯的早间新闻节目。如今,央视新闻频道的《朝闻天下》、央视二套的《第一时间》、东方卫视的《看东方》、北京卫视的《北京您早》、凤凰卫视的《凤凰早班车》是早新闻节目中的优秀代表。这几档节目如此吸引观众的目光,缘于其节目构成和编排已经不再是传统的“联播型”“杂志型”,它们摈弃了回顾和梳理昨日新闻事件和一些生活服务资讯的老套路,将早间新闻换上新装,在节目包装、编排、稿件处理、主持人风格定人定位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全新改革。可以说,从硬塞给观众新闻资讯到让观众选取每天需要的新闻,服务性电视新闻节目已经成为清晨荧屏的亮点。

以“适其需要,合其口味,为其服务”为根本宗旨。服务性电视新闻节目,主要是指利用电视作为传播媒介,既向观众报道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及对这些事实所做的分析、评论,同时又为观众提供当前物质文化和家庭生活、社会经济所急需的各项有益服务的动态信息节目。这类栏目具有极大的潜力,它不仅为观众提供反映客观世界的信息,又能有效地满足观众的实际需求;既突出了电视媒体时效的迅捷,又切实为观众提供了具体的服务;不仅具备新闻节目“快速、详尽、现场、真实”的特征,而且还在“服务”二字上狠下工夫,使节目更贴近群众需要。这种服务是积极主动的,观众收看节目后,能对生活产生某种影响,得到实际收益。如江西卫视的《新闻早报》在节目的一开始就对眼下的新闻热点事件进行深度报道,不仅对事件本身关注,还援引很多国内外知名媒体的观点,对事件进行点评。同时,在节目的后半段,一些有意思的趣味新闻节目“软化”,以介绍生活小常识来丰富节目的服务内容。

结构平缓,节奏较快,内容轻松,以传播大量信息为目的。节目在早间播出,是人们比较繁忙的时刻,他们洗漱、吃饭、收拾房间或是准备上班、上学,不会在电视新闻上投入很大的注意力。平缓的结构,适合人们在忙碌中接收信息;较快的节奏,激扬的晨曲,也配合了早间较快的行为方式,振奋了人们的精神。早晨,观众最想看的是轻松活泼的节目内容,而不是冗长的、需要思考的内容。在早间,绝大多数人还是在“听”电视,而非“看”电视。由此,电视节目的播报就逐渐有了广播形象语言的特点,新闻体裁以快速易懂的消息为主。深度报道、专题报道等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会与早间观众的接受心理相冲突。

从《第一时间》《朝闻天下》的成功我们不难看出,早间电视新闻在选材上已经逐步从“硬”向“软”转变,除了提供必不可少的硬新闻之外,也看到一些较“软”的内容,比如一些交通、天气、市场、物价等最新动态的资讯,让即将出门的上班族决定穿什么衣服、走哪条道路、谈什么话题,而留守在家的人士也可借此了解当天的周围环境,从而决定一天的生活安排。早间同时也是电视台为当天播出的其他节目做导视预告的最佳时段,比如,早间播出的最新消息,很有可能会成为当日黄金时间要深入报道的内容。

直播手段的运用,坚持平民视角,缩短与观众的距离,并与观众适时互动。《第一时间》节目设置里有主持人读短信的板块,观众可以在此抒发一天的心情,或是参与话题的讨论;《朝闻天下》中,主持人不时地与气象主持人连线,随时了解全国各地天气及出行方面的信息。另外,在很多台的新闻节目中,我们都不难发现上下班高峰时段的交通实时连线。这些现场直播手段的运用,既增强了现场感、真实性,又缩短了与观众的距离,使报道的内容与观众适时互动,可充分调动观众的参与意识。

早间服务性电视新闻节目人文关怀更具平民性,在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上都贴近百姓的生活。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改版就体现了从远离到亲近,从“灌输”到“互动”的理念,在播报方式上也尽显“生活特色”。我们可以注意到,早间时段电视节目的播出形式往往有所创新,少有双人播报,多为单人播报,而且主持人的语言接近口语,语速较快,还时常引用一些百姓喜闻乐见的顺口溜、歇后语,并辅以手势等体态语,注重与观众的交流。

虽然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视早新闻的市场还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开发,运作模式和新闻理念也亟待提高。应该承认的是,中国的电视观众是需要这道电视新闻早餐的,关键是提供的食品是否符合他们的胃口,能否带给他们物有所值的回报。

(作者单位:江西电视台)

猜你喜欢

朝闻新闻节目电视新闻
闻蝉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方言新闻节目探索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技术初探
盗席者的辩护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