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蛐蛐
2009-12-28张涛
张 涛
星期六,我到时政家玩。时政提议:“不如我们捉几只蛐蛐来,让它们斗一斗。”我满口答应:“OK。”(开门见山是一种不错的开头方式,直接点题。)
我们各自找了一个装蛐蛐的瓶子,来到门前的草丛中,就开始抓蛐蛐了。我不停地用脚踢着前面的枯草,忽然,我俩同时看见了两只蛐蛐。时政快速地用一只手捂住蛐蛐,稍微松开一点儿,又用另一只手捏住蛐蛐身子,把它放进瓶子里。我也试着用手一盖,再松开一条缝,没料到狡猾的蛐蛐一下子从手指缝中,窜到我的衣服上。(这一小节写“我”和时政不同的捉法,动词运用准确生动。)我吓得乱蹦乱跳,结果让那小家伙趁机逃走了,气得我鼻子都歪了。(把“我”十分生气的样子表现了出来,简洁传神。)
一只蛐蛐斗不起来,还得捉,虽然许多地方都传来蛐蛐的叫声,但我根本不知道它们的藏身之处。忽然,我发现一棵草上趴着一只灰色大蛐蛐。我闪电般往草上扑去,没想到大蛐蛐不是傻瓜,很快跳到旁边的电线杆上。我跟踪而至,大蛐蛐一闪,不小心粘到了蜘蛛网上。它使劲挣扎,我用棍子轻轻一捣,蛐蛐掉下来了。(重点写“我”与蛐蛐智斗经过,场面紧张刺激。)我用手捏住了这个倒霉蛋,(不说蛐蛐,说“倒霉蛋”,既幽默,又避免用词重复。)回头一看,时政已经抓了不少了。于是,我们便展开了斗蛐蛐游戏。
我们用几块砖头垒成一座小围墙,中间空着,这是蛐蛐们的决斗场地。我们把瓶盖打开,把蛐蛐倒进去,想让它们自相残杀。谁知它们并不想打架,聚在一起,似乎在商量怎么逃跑。(是碰碰触角,还是小嘴动弹不停,可以写一写。)
过了很长时间,我等得不耐烦了,找来一根大约4厘米长的小树枝,轻打灰色大蛐蛐的屁股,它后腿一蹬,竟然一下子跳出了围城外,其他蛐蛐纷纷胜利大逃亡。(风趣!小学生习作不必写得那么一本正经。)还是时政身手敏捷,把大部份蛐蛐捉拿归案。我也不甘示弱,用速度快如一阵风的双手捕捉逃犯。蛐蛐总是从我细长的指缝间逃脱。我不服气,像疯子一样,东扑西赶,终于逮到了一只。我狠狠捏住蛐蛐的后腿,差点把它捏残废了。(这一节是高潮,假如轻而易举把蛐蛐逮到,作文就没意思了。一次次逃脱,一次次追捕,是不是扣人心弦呀?)
蛐蛐们见逃跑无望,乖乖打起架来。其中一只蛐蛐咬断了哥们的须子,为了表示歉意,它把受伤的弟兄背了起来,其它蛐蛐也停战了。(题目是“捉”,蛐蛐打架就三言两语地一带而过,这叫详略得当。)
我们被它们团结友爱的精神感动了,把砖头推开,让蛐蛐们回到了大自然中。(如果让蛐蛐互相之间拼杀至死,就显得太残忍了。让他们回到大自然中快乐生活,这样的做法是正确的,这样的结尾也很自然,没有空喊口号“我们要保护动物”,也没有拖泥带水,很棒!)
(指导教师秦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