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递人性 追求完美

2009-12-28郜海镭

创作评谭 2009年6期
关键词:摄影艺术金奖摄影家

郜海镭

一走进叶学龄摄影艺术馆的长廊,就像进入了艺术的殿堂、花鸟的世界。在一幅幅美轮美奂的摄影作品面前,我一一驻足品读,不禁思绪良多——摄影艺术应该如何表现生态,如何传递人性,如何追求完美……99幅凝固在瓷板上、配上了拟人化标题和优美诗篇的作品,的确让我感到震撼。我似乎对这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老人,突然间产生了强烈的陌生感!我惊诧这个年逾古稀的身体里,竟然储蓄了那么丰沛的艺术激情和青春活力!我惊叹这个十年前的门外汉,竟然创造了如此令人称绝的摄影精品!

叶学龄同志1998年从省政协副主席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的十年间,创造了江西摄影艺术的多个第一:一是1999年摄影作品《融融母爱》获第十九届全国摄影艺术展金奖,是江西摄影作品在“国展”中获得的第一块金牌;二是2001年发起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以摄影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组织——江西生态摄影研究会;三是2002年摄影作品《热恋》获第十届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金奖,是江西第一位斩获国际金奖的摄影家;四是2006年摄影作品《母亲归来》获文化部“群星奖”,又是我省第一个摄影家获此殊荣。他的艺术成就需要总结,经验值得探讨,精神值得弘扬。

叶学龄摄影艺术的成功,关键在于紧扣了时代的一个重要主题——生态。从某种意义上说,风光摄影可以归为生态摄影。叶学龄的摄影艺术,通过表现鸟和花在江西青山绿水间愉悦的生存状态,从艺术的视角,用摄影的语言,诠释了江西良好的生态环境,展示了江西生态的独特之美,客观上为江西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宣传推介的良好作用。

叶学龄摄影艺术的成功,也给文联及各文艺家协会提出了新的课题。那就是在新形势下,用什么方法去组织精品力作的创作,推出在全国有影响、有实力、有地位的艺术名家?如何组织艺术家深入生活、深入基层、厚积薄发?如何在研讨、宣传、推介等方面为艺术家提供优质服务?如何在体制机制上提供江西出作品、出人才的沃土……都值得思考。

叶学龄年逾花甲才开始学摄影,在短短十年里,就开拓出一片全新的事业,结出丰硕的艺术成果,从一个侧面说明,从艺的时间长短不是要件,年龄大小也不是关键,最为要紧的是精神的力量!从其十年摄影创作的历程一路走来,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一路留下的深深足迹,依稀体会到其十年汗水的余温,聆听到其十年耕耘留给我们的启示。

——是强烈的责任感使然。叶学龄同志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就把对家乡的赞美,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通过相机表达的方式,镜头对准的是最能体现江西生态优美、生态质量的白鹤、白鹭、鸳鸯、荷花等,通过表现这些大自然的精灵,来彰显江西良好的生态,赞美江西美好的生活,甚至把所有获奖的奖金全部交了党费。正是这种责任感,让每一个接触过他的人都受到感染和鼓舞。

——是深入生活、不畏艰苦的艺术砥砺。鸟类摄影,是摄影艺术中难度最大的一类,对摄影者的要求甚高。十年来,叶学龄为了拍好白鹤、白鹭,常常顶烈日,冒严寒,栉风沐雨,风餐露宿。尤其是严冬季节在鄱阳湖沼泽地带拍候鸟,那种难度,一般的年轻人都难以承受,而他,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经常为了一个镜头,在冰冷的泥潭里,一蹲就是几个小时,有时还遇上危险。“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就是凭着这种人一我十、不畏艰险、不怕劳累的精神,才捕捉到了许多摄影者难以捕捉到的精彩影像,创作出了许多令人叫绝的艺术精品。而这种精神,恰恰是我们很多年轻的摄影家、艺术家所缺乏的。

——是专注执着、一以贯之的艺术追求。叶学龄十年如一日,就是凭着一份责任、一股干劲、一腔热情、一种执着,始终专注于花鸟类摄影,足迹遍及江西所有的鸟类摄影地,拍摄了十几万张摄影图片。业精于勤,天道酬勤,是通理,是规律。可以说,有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精神,干什么事情都能成功!

——是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可贵品质。杜甫曾云:语不惊人死不休。叶学龄也是通过这样强烈的精品意识,为我们呈现拍案叫绝的精彩瞬间的。这些精美作品的背后,是他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艺术追求和敬业精神。自从1839年法国的达盖尔发明摄影术以来,摄影艺术至今已走过近200年的历程。“一图胜千言”,没有什么比一幅生动的照片和影像更能展现历史,更能打动观众的了。叶学龄用他几近完美、亲切动人的鸟类摄影作品,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江西的生态美,打动了国内外的艺术家,也打动了普通老百姓,更打动了摄影爱好者,激励着我省有抱负的摄影家、艺术家去勇攀艺术高峰,创造精品力作。

——是视角独特、以情动人的深层感悟。读叶学龄的作品,你可以看到人类的亲情、友情、爱情在鸟的世界里一一呈现,你甚至可以感受到情感的体温。叶学龄就是通过拟人化的艺术手法,把鸟类的情感与人类的情感相互贯通融合,所以他镜头里的一切生命都人格化了。摄影的过程,就成了他与自然交谈,与鸟对话的过程,既体现了他对生命的敬畏和理解,也形成了叶学龄“传递人性、以情动人”的艺术风格。时至今日,在几乎人手一个数码相机的时代,人们对影像渐趋麻木,作为影像记录工具的摄影,不能只还原现实,更要传递人性,表达人类普遍的情感。邂逅并不等于沟通,把镜头只对准对象也不等于关怀。摄影对对象的反映作用,要比自己的情绪折射到对象中去重要得多。摄影师只构成作品的一半,另一半是摄影对象。只有对摄影对象充满敬意,才能生情、生理。摄影家不但要做现实世界的“人性见证者”,还要做反映情感世界的“人性创造者”。叶学龄如果像一般的摄影爱好者那样,停留在浮光掠影、浅尝辄止上,如果没有强烈的精品意识,没有高度的人文关怀,就不可能拍出那么感人至深、令人称绝的摄影精品,更不可能在国际大赛、国内大展中屡获金奖。由此我想,但凡有理想、有抱负的文学家、艺术家,都应树立精品意识,增强人文关怀,努力提高文化的厚度、思想的深度、情感的温度,只有这样,其艺术作品才会不断提高感染的力度、提升艺术的高度。

久久站在那幅获第十届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金奖的摄影作品《热恋》面前,那展翅的白鹤依稀幻化成了一个白发皓首的古稀老人,似乎正在诠释着对生态摄影艺术的孜孜热恋……

(作者为中共江西省文联党组书记)

猜你喜欢

摄影艺术金奖摄影家
第十三届厦门国际动漫节“金海豚奖”揭晓
黄山老年大学摄影家协会作品选登
逻辑思维
摄影家胡小平眼中的锦屏
摄影家罗剑平眼中的锦屏
摄影家杨黎明眼中的锦屏
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入选名单
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福建入选作品
论摄影艺术
林玲摄影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