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模式综述
2009-12-25谭天
谭 天
摘要:当前,有关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非常活跃,在这些研究的推动下,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不少有关体育教学模式的实验性研究,形成了一批相对地成熟的体育教学模式,这些模式的出现为体育教学和体育科学研究提供了合理、准确切入点。但是,我们现在面临的课题是对这些模式还缺乏整理和深入研究。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这近些年出现的教学模式进行整理,为体育教学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过程;结构特征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1-0021-01
一、教学模式的发展
教学模式是与教学实践的发展紧密联系的。我国最早的教学模式在古代孔子提出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提出了启发式教学模式。近代和现代教育史上,赫尔巴特提出了以心理学统觉为基础的“五段教学”模式。杜威提出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的“五步教学”模式。到了当代,以皮亚杰,布鲁纳等为代表提出了信息处理模式;以杜威为代表实用主义学派提出社会互动教学模式;罗杰斯等以人格心理学和人本主义思想作依据,提出人格发展教学模式。斯金纳等人以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作依据,提出行为控制教学模式。这些是当代教学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四个教学模式。
二、典型的体育教学模式介绍
(一)注重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体育教学模式
1.含义及教学指导思想:是近年在国内外的快乐体育思想下形成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思想是主张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和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体验到运动的各种乐趣,并通过对运动乐趣的体验逐步形成学生终身参加体育实践的志向和习惯。该教学模式主要是遵循运动情感变化规律来设计单元和教学课的。
2.教学过程的结构特征:由于运动的乐趣来源于多方面,因此使学生体验乐趣的教学途径也比较多样,类似的教学模式也比较多。但其教学过程的共同特点是具有一个或几个体验运动乐趣的环节,有时这些环节互相连接、层层递进,使学生能体验到运动、学习、挑战、交流和创造的多种乐趣。这类教学模式多采用游戏法、挑战性法、集体性比赛法、小群体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二)小群体学习式的体育教学模式
1.含义及教学指导思想:其基本思想是试图通过体育教学中的集体因素和学生间的交流的社会性作用,通过学生互帮互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的质量,并达到对学生社会性培养的作用。要指出的是小群体学习的模式与以往为提高教学效率和进行区别对待的分组教学是有根本的区别的。前者充分考虑了体育教学中的集体形成和人际交流的规律性来设计教学过程的。
2.教学过程的结构特征:小群体教学模式虽也形式多样,但一般在单元的开始都有一个分组和集体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使小组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各自的学习目标;在单元的前半,一般是以教师指导性较强的小组学习为主,在单元的后半,一般则以学生主体性较强的小组学习形式为主,此时教师主要起指导和参谋的作用;单元的前半以学习活动为主,单元的后半则以练习和交流活动为主;在单元结束时,一般有小组间比赛、小组总结、发表和全班总结等步骤。
(三)情景和模仿式的体育教学模式
1.含义及教学指导思想:是一种适应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利用低年级学生热衷模仿、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年龄特点,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模式,主要遵循幼儿认识和情感变化的规律来考虑教学过程。
2.教学过程的结构特征:教学的内容多是一组身体练习,小单元较多,在课的教学过程中一般有一个“情景设定”,或由一个情景来贯穿整个单元和课的教学过程,如:“夏令营”、“猴子运动会”、“小八路送情报”等,让学生学习和练习用情景串联起来的各种运动,多采用讲故事、情景诱导、保护与帮助的方法。
(四)发现式的体育教学模式
1.含义及教学指导思想:是主张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既懂又会,并使学生通过学习运动的原理,掌握灵活的运动学习方法,提高体育教学“智育”因素。这种理性的为终身体育服务的教学模式,主要遵循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认知的规律来考虑教学过程的。
2.教学过程的结构特征:这种教学模式在设计时,先将运动教材中有关原理和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组成“课题串”和“问题串”,每个问题都有其验证、讨论和归纳的方法,然后将几个大的问题分别放在各节课中;课的教学过程一般有问题提出、验证学习、集体讨论、归纳问题、得出结论等几个学习阶段,运动的学习和练习则紧密地穿插其中,多采用提问、设疑、讨论等教学方法。
(五)注重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体育教学模式
含义及教学指导思想:是近年来国内“成功体育”教学思想指导下开始逐步形成的教学模式。在国外,如日本和澳大利亚都有类似的体育思想和相近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主要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主张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运动学习乐趣积累小的成功为大的成功,以形成学生从事体育运动志向和学习自信心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思想有如下特点:A、主张让学生多体验成功但不否认过程中的失败;B、既强调竞争的作用也重视协同的作用;C、主张将相对的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D、主张营造温暖的集体学习氛围;E、强调既懂又会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