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在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的本土化改革与实践
2009-12-25魏晓锋
魏晓锋
[摘 要]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德国职业教育中最具特色的核心部分,为德国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促进了德国的经济腾飞,成为享誉世界的职业教育模式。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认真研究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精髓,利用自身独特的优势,积极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道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关键词] 双元制 本土化 校企合作 定岗双元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概况
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最具特色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紧密结合、以企业培训为主的职业教育模式。受训者一方面在职业学校以学生身份接受职业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另一方面以学徒身份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和相应知识的培训。在学校与企业学习的合作中,企业培训是主体,学校教学处于辅助地位,学生在学校与企业学习的时间比为1∶4或2∶3,以培养既具有较强操作技能又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的技术工人。这种模式在德国中等职业教育领域所占的比例超过80%,突出反映了德国职业教育的观念和特点,以至于双元制职业教育几乎成了德国职业教育的代名词。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德国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为德国培养了大批高质量技术工人,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德国人曾自豪地将双元制称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目前,德国约有六成以上年轻人在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吸取其精髓以改进本国的职业教育。
二、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开展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探索历程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依托太仓市发达的产业体系,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培养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取得了显著效果,在国内外职业教育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1.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引进
2001年8月,学院的前身——原江苏省太仓职业教育中心校,与太仓第一家德资企业克恩-里伯斯公司及慧鱼公司合作,成立了第一个太仓德国企业专业工人培训中心,采用双元制模式培养中职层次的熟练工。该中心精选学员,已毕业的91名毕业生全部进入太仓德资企业工作,其中一半以上的学生由于工作出色被送往各自公司在德国的总部接受培训并成长为技术骨干。
2. 双元制职业教育层次的提升
在与克恩-里伯斯公司及慧鱼公司成功合作的基础上,学院于2004年又与德国舍弗勒公司合作,每年招收100名中职学生,进行双元制职业教育培养。2006年9月开始,学院继续与该公司合作,每年招收三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20名,成功地将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拓展到高职层次。
3. 双元制高职教育规模的拓展
由于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向高职层次的成功拓展,学院的影响力迅速扩大。2007年3月,德国工商行会上海代表处主动与学院联系合作,签约成立“AHK-上海、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技术工人培训中心”(简称中德培训中心),创新双元制模式,定岗双元培养高职机电、模具专业应用型技能人才。2007年9月,2007级100名学生与其中的14家德资企业签约,以“学院学生”和“德资企业准员工”的双重身份进入中德培训中心学习。
4. 双元制高职教育范围的扩大
为扩大双元制模式的受益面,让更多学生接受优质教育,在与德国企业进行双元制合作培养的同时,学院将视野转向更多内外资企业,与美国史泰博公司(世界500强企业)、苏州莱克电子有限公司、新阳光集团、申久化纤有限公司、东诚塑胶有限公司等十几家企业签约合作培养学生。部分学生进校后的第一年或第二年与企业签订协议,定岗双元培养。其余学生在第三年通过与企业进行双向选择,成为企业的员工,进行定岗双元培养。
在长达近十年对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中,学院根据国情、区情、校情对这一模式分别进行消化、吸收和改造,初步形成了具有学院特色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三、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
1. 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学院在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过程中把握其本质特征,并进行了本土化改革,主要内容如下:在办学思路上,德国双元制以企业为主,以实践为特色,学院则主要面向企业,通过产学紧密合作,推进产学合作教育;在培养机构上,德国双元制是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学院根据“工学交替,定岗双元培养”、“2+1定岗双元培养”两种形式,实现校企合作;在学生身份上,德国双元制模式中受训人员是学生与员工的双重身份,学院根据上述两种人才培养形式,实现学生双重身份的构建;在教师组成上,德国双元制模式是工厂师傅、实训教师承担实训教学,教师承担理论教学,学院则组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师”的教师队伍;在经费来源上,德国双元制模式由企业和联邦政府提供经费,学院则多渠道筹措外部经费。
2. 学院双元制本土化模式的两种形式
在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中,学院总结出了双元制本土化模式的两种具体表现形式。
(1)工学交替,定岗双元培养形式
这种形式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中的企业培训和跨企业培训,即按照企业的要求,由学院和企业联合组织培养学生的职业教育模式。学生进入学院后经过考试等环节的筛选,一部分学生直接与企业签订协议确定相应岗位,获得双重身份,既是学院学生,又是企业员工,以工学交替的形式进行学习,在学院和企业两个地方完成学习任务,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一部分学生在一年级时由学院培养完成岗位必须的理论和专业基础培训,进入二年级时与企业签订协议成为企业员工,接受工学交替定岗双元培养。还有一部分学生三年都在学院和通过行业协议共同投资组建的培训中心,由学院和行会组织的多家企业对其进行双元定岗培养,工学交替完成培养任务。
在工学交替定岗双元培养形式中,企业的作用贯穿于学生整个三年的学习生活。企业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具有充分决定权,对这些特殊的员工充满耐心并寄予厚望,往往针对岗位精雕细琢,全程参与培养,这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订单培养模式。
目前,学院的中德培训中心,机电系的“舍弗勒班”、“新阳光班”,商贸系的“史泰博班”,电子系的“莱克电子班”等都采用工学交替定岗双元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已达500多人。
(2)“2+1”定岗双元培养形式
这种形式是学院参照德国双元制模式的基本要求组织实施,吸取了德国双元制精髓,使学生在校三年的培养均保证在“企业元”和“学校元”双元的共同作用下完成。前两年学生主要在学院的课堂和教学工厂中学习文化知识、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第三年通过双向选择与企业签约,进行定岗双元培养,在企业生产岗位上实习。在这一模式中,为了凸显学生前两年在学院学习中“企业元”的作用,学院参照德国双元制模式中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时间比例,尽量增加学生的实训和在企业生产部门的短期实习时间;学院教学工厂的环境也尽可能模拟企业生产车间,内部为全框架、开放式设计,分培训师办公区、专业理论教学区、实践操作区等三大功能区;培训师都是来自企业的高级技术工人,并且他们还要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理论、模式、方法和实践操作的专门培训。同时,为了避免学生第三年在企业生产岗位上实习时学院管理失控,学院特别重视第三年“学校元”的作用。学院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对学生的就业意识、能力等进行培训;组织双向选择会,促进学生与企业的相互了解;要求学生的校企双方指导老师填写教学档案并定期交流,反馈学生各方面情况。
在“2+1”定岗双元培养形式中,以学院为主导、以企业为辅助对学生进行培养,前两年学院的教学工厂与实训环境构成“企业元”,补充完善企业角色,第三年学院的作用也没有削弱,“学校元”和“企业元”在三年中共同完成人才培养。这充分体现了双元制的精髓,是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在太仓本土运用最广泛的一种形式,涵盖现有16个专业所有班级和学生。
四、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
1. 突破学历导向,构建面向区域的多层次职业教育体系
德国双元制模式的根本特征是岗位培训。学院在双元制模式本土化改革中,突破学历教育的局限,实现了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结合、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重、专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通过采用灵活有效的方式,充分利用学院现有资源提供职业继续教育,构建在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下面向区域的多层次职业教育体系。主要表现在:第一,扩大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受益面,满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提供大批量、多层次、多类型的岗位培训。第二,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在培训过程中根据经济发展需要,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从企业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原版教材、教学设备,形成良性循环,与企业合作更加密切。
2. 突破学科导向,突出就业技能与创业能力的培养
学科导向是以学科课程逻辑来组织教育的模式,它不能适应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要求,也难以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学院在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下,紧跟市场、贴近行业、依托产业,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使职业教育模式从“学科导向型”向“就业导向型”转变。为此,学院改革教学内容。在理论教学内容上,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整合、模块化,并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进行教材的开发;在技能教学内容上,则以项目化的方式进行,并同生产紧密联系,提高了学生学习与训练的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以交互式替代灌输式,“做中学,学中做”,从而使学生学习的态度从“要我学”变为主动积极的“我要学”;在教学手段上,将现场教学、实践教学、模型教学与多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强调理论知识在实践环节中的灵活应用。紧紧围绕职业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形成宽广的知识技能面,获得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市场竞争力。2009年7月,在德国工商会组织的德国职业资格“机械模具工”和“机电一体化工”中期考试中,学院2007级96名学生参加了3个小时的理论考试和8个小时的实践考核,通过率100%,得到了德国工商会职业资格考试委员会的高度赞许。目前,中德培训中心每年新生在入学时与德资企业的签约率就已高达70%左右,合作德资企业也从2007年的14家增至2009年的26家。
3. 突破学校导向,实现学院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
在双元制教育中,校企合作是前提,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形成必须突破传统的以学校为导向的方式。太仓市政府高度重视校企互惠互助机制的建立,除主动为校企合作牵线搭桥外,还专门发布引导校企合作的有关文件。同时,学院也制订了相关制度,促进各教学单位、各专业与企业联姻。2009年7月22日,学院召开校企联盟行动大会,全市有数百家内外资企业踊跃参与,将校企合作推向新的台阶。目前,近百家企业与学院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其中70余家与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成为学院稳定的实训实习基地、教师培训基地和科研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太仓因其区位优势迅速成为德国企业投资的聚集地,现已有百余家德资企业入驻,初步形成了精密机械、电子信息、汽车配件等三大产业群,并形成了以德国企业为主的欧美企业群、以日本企业为主的日韩企业群和以港台企业为主的国内企业群等三大企业集群。今后,学院将根据这些企业群的不同需求继续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双元制模式探索,培养技能精湛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太仓及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系江苏健雄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 邓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