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后奥运时期北京奥运场馆利用的思考

2009-12-25陈虹枢朱东华

学理论·下 2009年11期

孙 瑶 郜 磊 陈虹枢 朱东华

摘要:针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圆满结束后,在后奥运时期,如何对奥运场馆进行有效的赛后利用这一问题,对北京、雅典、悉尼三届奥运会主场馆科技含量进行了比较,并在分析雅典、悉尼奥运会场馆赛后利用情况的基础上,对我国目前奥运场馆赛后管理经营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奥运会场馆;主场馆比较;赛后利用;后奥运时期

中图分类号:G811.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9—0254—02

引言

奥运会带给北京乃至整个中国以前所未有的机遇,尤其是在科技和经济方面。奥运场馆建设是举办奥运会的基础。奥运会结束后,主体育场(通常又称为奥林匹克体育场)及其它场馆将成为奥运会留给主办城市的宝贵遗产。本文主要从科技、环保等方面对北京、雅典、悉尼奥运会主体育场建设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后奥运时期如何利用这些遗产进行探讨。

1.北京、雅典、悉尼奥运会主体育场对比分析

1.1近三届奥运主体育场简介

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鸟巢”是一个大跨度的曲线结构,有大量的曲线箱形结构,钢结构总重4.2万吨,最大跨度343米,其三维扭曲像麻花一样,结构相当复杂。为了完成设计与建筑的完美结合,整个施工过程处处存在着很大挑战。可以说,“鸟巢”的诞生离不开当今先进建筑科技的支持。其中,钢结构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而高强钢Q460(11cm)厚板焊接性试验、焊接工艺技术,大跨度马鞍型钢结构支撑卸载技术等更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另外,国家体育场设置了100kW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该系统采用单晶硅、不可逆流、无储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减少了废气排放,十分环保。

雅典奥运会的主体育场雅典奥林匹克体育场由1982年举办欧洲田径锦标赛的体育场改建而来,其中由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设计的顶棚别具特色,堪称建筑奇迹。这个宽大而优美的顶棚结构是由金属和玻璃建成,总面积超过一万平方公尺,重达17000吨,特殊的涂层设计能够使照射到顶棚上的阳光有60%反射回去。顶棚有两条长304公尺,高80公尺巨大的拱形结构来支撑看台上方厚重的钢铁和玻璃顶棚。

澳大利亚体育场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堪称“科技奥运”与“环保奥运”的示范工程,其结构新颖、造型奇特:东西两侧看台上横跨两座跨距近300m长的巨大钢结构空间架,用于遮阳和雨篷,结构钢材用量1.2万吨,混凝土中钢筋用量1万吨;顶板为透明聚碳酸酯板材,重量轻,并且可以使草坪上的太阳阴影降到最小,减少了用电量,环境非常适合白天的电视转播,该项技术是世界体育场建设科技的重大突破;此外,体育场能够自然通风,不用风扇、空调或是其他机械设备。由天然气助燃的发电机保障电力供应,进一步节约了能耗。

1.2近三届奥运主体育场的对比分析

近三届奥运会的主体育场都是钢结构建筑。钢结构建筑科技含量很高,是一种可循环使用的建筑结构,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建筑之一。工期方面,由于雅典奥林匹克体育场是在旧馆的基础上改建而成,所以其建设工期仅有一年半,远少于澳大利亚体育场的两年半和“鸟巢”的四年零七个月。另外,成本方面,雅典奥林匹克体育场更是只用了1.4亿欧元(约1.2亿美元),而澳大利亚体育场和“鸟巢”建设的总开销要高出其3倍以上。

科技方面,雅典奥运会主体育场虽然看上去新颖气派,但在设计和建造时却没有考虑环保问题,既没有使用环保材料,也没有使用太阳能等环保技术。比如场馆的管道使用的是化工材料PVC,该材料明显不利于环保。在环保方面做的最出色的要数悉尼的澳大利亚体育场,其在节能和节水上都考虑得非常周到,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最绿色的奥林匹克体育场”。

而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在建筑施工难度和高科技的使用上都要强于悉尼和雅典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其中多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且通过对国家体育场多个重要关键技术难题的创造性解决,使中国建筑业在很多方面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中国建筑早日跻身国际先进水平做出重大贡献。

2.雅典、悉尼场馆赛后利用的警示

为使奥运场馆尤其是主体育场建成城市新地标,主办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于奥运场馆的规划、设计与建设上。但在奥运会之后有效利用这些花费巨资修建的场馆成为是政府、场馆业主和经营管理者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重大问题。事实上,奥运场馆成为举办城市负担的例子并不鲜见。

2.1雅典的困惑

在梦幻般的雅典奥运会落下帷幕之后,人们关心的就是这些代价巨大耗资不菲的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问题。雅典奥运会场馆建设、奥运会运营和其他相关支出达120亿美元,超过除北京奥运会以外历届奥运会的经费投入,是预算55亿美元的两倍多,同时,2004年希腊的国家财政赤字也随之增加,占GDP的3%以上。然而由于奥运前,雅典对奥运场馆建设规划不够周全,尤其场馆的建设支出、场馆的赛后利用、场馆建设工期等方面存在很大隐患。奥运会结束后,场馆的赛后利用问题迟迟没有定论,这也导致希腊政府目前每年仍需投入近1亿欧元的维护费。如今,一座座漂亮的体育场馆沾满了尘土,无人问津,曾经被认为会是雅典奥运会后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场馆成了财政上的巨大黑洞。

2.2悉尼的无奈

如果说雅典奥运场馆赛后运营不利的主要原因在于雅典在奥运会场馆建设的前期论证和规划不够的话,那么悉尼的主要问题就是其奥运会场馆经营管理难度太大。悉尼奥运被称为“白象”,白象在英文中解释为大而无用的意思。2000年悉尼奥运会曾被萨马兰奇赞为历史上“最好的一届”,然而作为奥林匹克历史上容积最大的体育场,悉尼政府却不得不每年拿出4600万澳元的维护费(约合3220万美元)维持悉尼的奥运场馆能够开门。

3.关于北京奥运场馆赛后经营的几点建议

为举办第29届奥运会,北京共设立了31个目前国际上高档次的体育场馆群,组成一个主中心,三个分中心,分别是:主中心奥林匹克公园,分中心包括西部社区中心,大学生运动中心和北部旅游区中心。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目前90%以上的体育场馆都是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场所,大都处在亏损状态。如何解决体育场馆的赛后利用就成了一项难题。对此,笔者给出以下建议:

第一,继续举办各种体育活动,采用多元化的经营模式,保证奥运场馆区域仍然成为北京的大型体育活动中心。例如引入更多的国际一流赛事,保持场馆使用率,将北京打造成为国际重要体育赛事中心。除此之外,还可以举办大学体育竞赛活动、国家级高水平活动集训、居民健身活动、社区体育俱乐部活动等。

第二,利用奥运场馆优势,发展旅游、会展、商贸、娱乐等活动。体育旅游作为旅游市场的一种新产品,是旅游业与体育产业交叉渗透产生的一个新领域。奥运场馆是独特的奥运文化遗产,是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因此需要对奥运遗产区域内的商务、旅游、休闲功能进行了完善的规划。例如可以以奥林匹克公园为中心开展具有浓厚奥运氛围的奥运旅游,将国际一流的奥运场馆、体育设施、当地的文化与特色纪念品等融为一体,为广大游客提供一条龙的服务,形成奥运旅游文化集聚区。另外,在北京奥运场馆的规划与设计中,原本就考虑了会展功能,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北京市自身的市场能力和信息集聚功能,使北京逐步迈入国际会展中心的行列。

事实上,相比以往的奥运主办城市,北京奥运会后场馆利用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体育旅游,因为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还有就是国人日益高涨的旅游热情。作为闻名世界的体育建筑奇迹国际体育场“鸟巢”,应该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第三,打造专业化经营管理团队,实现专业化运营。场馆利用率提高的关键在于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机制,实行专业的体育经纪公司的管理,按照市场原则经营利用场馆。通过以往奥运场馆运营的经验来看,场馆商业化程度越高,利用率就越高。然而长期以来,场馆管理人员主要由退役运动员以及设备维护人员构成,运营管理人员比例少,并且明显呈现学历偏低,专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所以,为使奥运场馆能够合理而充分的利用,应大力培育体育场馆管理和营销的人才,加强专业化管理团队的建设工作,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体育场馆亏损的局面。

4.结束语

举办奥运使全体国民感到振奋、自豪和骄傲,奥运也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在后奥运时期,我们应认真的研究如何管理和利用好这些财富,使之可持续发扬光大,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参考文献:

[1]高毅存.奥运会城市的场馆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樊海清,张吉信.浅谈钢结构建筑的发展[J].四川建筑,28,(3):126-127.

[3]孙娟.转变经营思路、实现奥运场馆赛后的综合利用[J].广州体育学院学,27,(2):23-26.

[4]王学实,郭惠平.北京奥运场馆赛后经营战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41,(12):81-84.

[5]邵恒忠.试论北京如何应对“后奥运效应”[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2):6-9.

[6]林显鹏.现代奥运会体育场馆建设及赛后利用研究[J].中国勘察设,28,(11):1441-1444.

(责任编辑/彭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