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起点:案例分析

2009-12-25熊新华

基础教育参考 2009年11期
关键词:指针案例实验

熊新华

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新一轮课改深入发展的需要。如何才能使课堂教学有效甚至高效呢?我们在不断思考,不断探索。笔者认为,教师教学研究的起点应放在听课后的案例分析上。

案例分析是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诊断和评价,让教师上完课后,回过头来,反思自己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哪些是成功的做法等问题,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和创新之处,寻找问题和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从而找到改进的切入口。教师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研究,可以观察自己和他人的实践,分享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从而明确有效的教学行为及其理论依据,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以下以我校有效教学竞赛评比中课堂教学片断为例,谈点个人看法。

案例1

课题:物质的量浓度(片断)(苏教版必修1)

教师在讲解课本第23页的例题后给出下列练习。

(一)判断

(1)将53.0g Na2CO3·10H2O溶解在水中,配成500m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0mol/L。

(2)略。

(二)填空

(3)将17g NH3通入水中形成500ml溶液,则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4)~(6)略。

(7)配制500ml 0.1mol/L的CuSO4溶液,需胆矾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标况下1体积水溶解336体积HCl,所得盐酸密度为1.18g/cm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分析:从上面的片断来看,教师这一段的教学任务是公式的应用,教学内容也是精心安排的,其中例题是公式的基本应用,为后面的拓展打下知识基础;后面的8个练习安排得既有数量又有质量,也能看出该授课教师平时习惯于进行大容量的训练。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本段教学,那就是“精讲多练”。

质疑:教师安排的8个练习,都是判断、填空练习,无疑会使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评判更加迅速和准确,然而这样的练习却看不到学生的思维过程,不利于教师对整个解题过程的正确审视,因而也就很难对学生学习的掌握程度作全面的信息反馈。同时,这些题形异理同,训练得再多也不能增强学生对公式的理性理解。事实上,只要选定两道题(二)(7)和(8),请学生在黑板上认真板演,并引导学生认真领会方法、审视过程、辨析正误,就可使大多数学生对公式应用产生本质的理解。这样,既减少了训练数量,又没有减少思考,从而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轻其学习负担。

案例2

课题:化学能转为电能(片断)(苏教版必修2)

在学习了原电池基本原理,向学生呈现原电池的典型装置后,通过分组实验,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教师投影,学生探究投影片上的实验内容:

1.把Cu片换成另一Zn片,观察两电极表面现象以及检流计指针是否偏转。

2.把Zn片换成碳棒,观察两电极表面现象以及检流计指针是否偏转。

3.把Cu片换成铝片,观察两电极表面现象以及检流计指针是否偏转。

4.把稀H2SO4换成纯碱溶液,观察两电极表面现象以及检流计指针是否偏转。

5.把稀H2SO4换成橙子,观察检流计指针是否偏转。

6.把5中橙子分开,观察检流计指针是否偏转。

7.把稀H2SO4换成酒精,观察两电极表面现象以及检流计指针是否偏转。

8.把稀H2SO4换成蔗糖溶液,观察两电极表面现象以及检流计指针是否偏转。

分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基本上能反映一个教师的教学思想(或教学观点),就本片断而言,教师主要是想通过几个实验探究得出形成原电池的条件,通过投影指导学生操作,很好地引导学生朝教师设定的思维方向思考和探索。本节课结束,学生掌握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应该不成问题,而且通过动手探究,学生获得了认知和体验,对学生建立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会产生一定的固化作用。

质疑:学生根据投影内容有条不紊地探究,结论的得出当然在情理之中,但认真审读教学过程不难发现,教师设计这种模式化探究,明显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特别是具有指挥作用的投影片,将学生的思维引进了狭窄的羊肠小道。今后学生遇到实验探究问题该怎么办?是等教师指导一步做一步吗?形似探究,实则并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创新精神未得到充分展示,教学充其量是有效而非高效。因此,在化学课堂的实验探究中,教师不能按瓶抓药,当然也不能完全放开,处理好教师指导与学生探究的关系会使实验探究实现更大的价值。本部分内容教师完全可以不用投影,放手让学生分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师适当引导,效果会更佳。

案例3

课题: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片断)(苏教版必修1)

1.情境创设:演示NaCl(aq)、H2SO4(aq)、NaOH(aq)导电实验,引出NaCl(s),NaCl(熔融),Cu,乙醇的导电实验;

2.质疑讨论:共同探究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抓住为什么能导电这个核心问题进行探讨;

3.反馈纠正: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归纳总结出导电的原因,影响导电的因素,自然建构电离、电离方程式、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知识;

4.迁移创新:提炼出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实现知识向能力形成的跨越。

分析:通过对物质导电实验的探究,以导电引发出的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质疑、讨论、反馈、纠正,这些环节较好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过程,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在问题讨论过程中,借助教师的提问、引导、点拨,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形成结论,各种知识、技能、方法、能力像成熟的果实一样自然地从问题主线上落下,深深印入学生的大脑。此设计方案较好地落实了新课程的要求,可谓上乘之作。

质疑:本片断是以实验引发问题而进行探究,笔者认为,如果把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学生的自我能动性会得到更大发挥,探究问题的热情会更加强烈,特别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得到更好的开拓。

案例分析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教师将日常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思考、认识等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记录下来,这些内容具有真情实感,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案例积累多了,广大教师就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真切地感悟教学规律,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思维方法、高效的工作方法、良好的工作习惯,从而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教学效益和实践能力。这里,笔者挂一漏万地对所听一些课例片断作了带有浓郁个人观点的评说,旨在说明课堂案例分析大有余地,广大教师不妨在这方面多做一些探索,或许能在教海中拾到一枚美丽的贝壳。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2-53.

[3]郑金洲.教育随思[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7-11.

[4]吕炳君,何兰芝.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5:253-263.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市龙冈中学

(责任编辑 田欣欣)

猜你喜欢

指针案例实验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郊游
为什么表的指针都按照顺时针方向转动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最酷的太空实验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