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促进课堂深度交互
2009-12-25毕海滨
毕海滨
课堂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主阵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外取得的良好效果,而更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要素除了学生、教师、教材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媒体要素——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重新分析上述四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对搞好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具有重要意义。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要素,可分为两大类:物质性要素与社会性要素。其中,物质性要素包括教学材料、信息技术认知工具等;社会性要素包括与个体发生互动的教师、其他学生等。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学生有意义地学习。如图1所示,以学生为中心形成了如下四种交互方式:人机交互——学生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人书交互——学生与教材的交互;生生交互——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师生交互——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其中人书交互只能是单向的,书是静态媒体,不会与学生产生互动。所以,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应重点研究人机交互、生生交互、师生交互三个基本教学活动环节。
一、人机交互
人机交互主要指学生与计算机网络支持的学习资源或教学平台进行的交互,人机交互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究的学习能力。计算机是一个双向媒体,不仅是一个信息输出系统,能够呈现教学信息;而且是一个信息接收与反馈系统,能接收学生输入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还可以从计算机提供的反馈中知道结果,并能获得支持与帮助。因此,学生与计算机之间可以进行多重双向交互。人机交互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个体自主学习的过程,这种方式的学生课堂参与度最高。学生在与计算机互动的过程中,在认识和思维上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实现个体的意义建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人机交互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二、生生交互
生生交互指学生之间通过协作完成某种学习任务。学生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个体差异。生生交互就是促使差异成为一种资源,改变学生在传统课堂中旁观者、接受者的角色,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生生交互把大量的课堂时间交给了学生,使其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生生交互中,学生之间由于智力水平、思维方式不同,因此能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产生新思路、新方法,使原有的观念更加完善和科学,产生“1+1>2”的效果。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生生交互包括面对面交流、实时在线聊天、非实时论坛或博客交流等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生生交互采取的形式主要包括两两交流、小组交流。在课堂之外,由于信息技术的介入,生生交互的时空进一步扩大。学生可以通过一些实时在线聊天工具如QQ、MSN等方式课下交流,也可以通过E-mail、BBS、博客等非实时技术手段进一步沟通。交互手段的丰富使课外协作学习变得更为方便。
三、师生交互
师生交互在课堂教学中也是不可或缺的,是师生交换信息的主要方式。教师主要通过师生对话的形式来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相关的示范、启发、引导与指点,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作为学科知识的熟练掌握者,教师可以给予学习者比较多的反馈信息。然而由于课堂教学毕竟时间有限,教师难以做到在有限的45分钟内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只能与个别学生进行交互,因此,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效率比较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教师与全体学生的互动,又有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互动;“抓两头带中间”,教师与个别学生互动时要尽量照顾到与学优生、学困生的互动,从而带动中间学生参与思考。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时间不宜太长,应起到启发、示范、反馈与纠错的作用。另外,一些信息技术手段如Blog、E-mail、论坛等完全可以作为课堂师生交互不足的补充,学生的一些问题或见解可以远程与教师课下交流。比如,有的教师创建了自己的教学博客,在博客上一方面把自己的教学经验与体会记录下来,另一方面搭建了一个自己与全体学生课下沟通的网络平台,将学生的一些问题放在网上,引起学生们进一步讨论,大大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改善了教学效果。
四、交互教学中各要素地位的转变
1.学生地位的转变
学生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目标的确定、活动过程的设计、认知工具资源的选择与组合,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着学生更主动、更有效地学习来进行的。学生的地位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协作交流,学生将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过程中真正的认知主体。
2.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所担任的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的角色。从一定意义上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作用,是为学生创设一种有利于他们主动学习和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教师的角色由原来的知识讲解员、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促进者。
3.媒体作用的转变
信息技术在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通过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学习者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形象、直观、生动、活泼、非线性)呈现信息;以最快捷的方式(各种各样的设施和网络)传递信息;以最符合人的思维规律和思维习惯的方式(交互式、高效率)处理信息。教学媒体既是辅助教师突破重点、难点的形象化教学工具,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主动发现的认知工具、协作交流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
4.教学内容的变化
教材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内容和知识来源,通过教师指导、自主学习与协作交流,学生可以从多种学习对象,包括教师、同学、认知工具以及其他社会资源学习与教材相关但比教材更为丰富、生动、形象的内容。
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为师生交互提供了更多的途径,使教学系统四个要素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整个教学过程向着互动、开放、民主与相对宽松的方向发展,由原来的逻辑演绎型的讲解式教学过程向着创设情境、深度体验、自主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商讨等新的教学过程转变。
总之,人机交互、生生交互、师生交互是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如果这三个环节无法落实,就不能保证教学过程中体现多重深度交互的思想,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参与性也难以实现。另一方面,具备了信息技术条件而不用或很少用,则是对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将信息技术仅仅用于课堂教学材料的美化呈现,更是技术应用的一种误区。在课堂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恰当应用需要把握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机交互、生生交互、师生交互三个关键教学活动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让课堂教学生动起来。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责任编辑 田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