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购C头异常情况及处理

2009-12-25郑秀峰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09年23期
关键词:极化频率电压

郑秀峰

目前,高频头已实现国产化,在国内生产的厂家很多,但无统一标准,质量也参差不齐,有些新购C头按常规的使用方法,C头并不一定能正常工作,使数字机表现出各类不同的异常现象。严格的讲,有些异常现象虽然不能算做故障,可能只是C头在设计、调试过程中的一个瑕疵,但有时会给使用带来一些不便,在事先不知情的情况下,可能会使天馈系统的安装调试走弯路。

1、“本振漂移”现象

主要表现为:在数字机中输入节目运营商公布的标准下行频率,接收不到信号,或虽可接收到信号,但显示的“信号质量”数值严重偏低,反复调整天馈系统也不能使“信号质量”大幅提升,有时在启用盲扫功能时,可搜索到节目,但搜索到的下行频率数值与标准的下行频率明显不符。本振频率漂移的C头可通过调整C头的本振调整螺丝校正,也可通过增加或降低本振频率或节目参数中的下行频率来处理。

2、“反极化”现象

多数双极化C头接收水平极化信号的极化针与隔离针是平行的,垂直极化针与隔离针是垂直的,当拿到一个C头安装时,可直接根据所要接收卫星和极化针排列情况大致设置C头极化角即可。有的C头水平、垂直极化针排列与大多数C头正好相反,如按常规的使用方法安装C头,会使接收的信号强度变小,甚至不能接收到信号。使用此类C头时,只需改变C头的安装方式,或在数字机中修改极化方式,使数字机极化方式与C头中实际起作用的极化针一致即可。

3、“只能接收水平极化信号”现象

此类故障常见于数字机极化电压生成及切换电路,因此应注意与数字机故障相区别。接通数字机电源,操作数字机极化方式在水平、垂直极化间切换,在数字机中频信号输入端子处测量有正常的13/18V极化电压,说明数字机极化电压生成及切换电路正常,C头应存在故障。在C头内部两个高频放大电路分别对两个相互垂直极化针输入的水平、垂直极化卫星信号进行低噪声放大,两个不同极化的高放电路并不是同时工作的,必须由极化切换电路进行切换,通常高频头的水平、垂直极化切换转换点电压为14.5V,当数字机输出极化电压大于14.5V(如:18V)时,高频头内部电子极化开关切换至水平极化信号高放电路,数字机接收水平极化信号;当数字机输出极化电压小于14.5V(如:13V)时,高频头内部电子极化开关切换至垂直极化信号高放电路,数字机接收垂直极化信号。设置数字机接收垂直极化信号而实际无法接收到该极化方式信号,是由于高频头内电子极化切换开关的切换电压值设定过低,即极化切换转换点电压设定值低于通常的14.5V,数字机输出的水平、垂直极化电压均超过高频头实际的极化切换转换点电压设定值,高频头只工作在接收水平极化方式状态,表现为数字机只能接收到水平极化信号。处理方法是:在高频头的供电线路中正向串接整流二极管,串接的二极管使数字机输出的水平、垂直极化电压同比例下降,因水平极化电压较高,电压稍降低后不会影响水平极化信号的接收,而垂直极化电压下降到实际的极化切换转换点电压设定值以下时,就可以接收到垂直极化信号了。串接整流二极管的个数由具体试验情况确定。

猜你喜欢

极化频率电压
活跃在高考中的一个恒等式
处理器频率天梯
振动与频率
极低场核磁共振成像系统中预极化线圈的设计
极低场核磁共振成像系统中预极化线圈的设计
极化恒等式在向量数量积中的运用
谈谈电压
一类非线性离散动力系统的频率收敛性
KU波段高频头 两种极化方式增益差别的对比测试
我们身边的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