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应尊重中国死刑律法

2009-12-24

环球时报 2009-12-24
关键词:犯罪率毒贩民意

很多中国人不理解,为什么英国首相布朗会为一个被判死刑的毒贩求情。而不少英国人也很难理解,为什么中国还存在死刑。英国毒贩在华被判死刑引发的争议,折射出了两国司法的差异,也让人们看到了中西相互沟通的难度。

在给中国领导人的信中,布朗用恳求的语气希望别对这个毒贩处以死刑。英国政府当然会站在英国人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但是,英国政府同样应当理解的是,中国政府也要尊重中国的民意和法律。糊里糊涂的妥协解决不了问题,布朗首相在英国最高法院成立时说的这句话,再恰当也不过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理解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首先要看这个国家的社会状况和基本民意。几年前,是否废除死刑的问题曾在中国引起广泛争论,结果有90%以上的民众表示反对废除死刑。其主要原因既有传统的,也有现实的。

自古以来,死刑就占据着中国刑罚体系的中心,而现实的社会状况又使民众认为,废除死刑将会使犯罪率上升。因此,中国只能走保留死刑、减少死刑、坚持少杀,防止错杀的路子。

事实上,对废除死刑的民意抵触,在当今世界还广泛存在。包括美国、日本近100个国家仍在执行死刑。1967年美国一度废除了死刑,但一些州最终迫于保守派的压力和犯罪率的上升,在1976年恢复了死刑。

实际上,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采取了这样逐步减少死刑的作法。欧洲最后一个废除死刑的是法国,不过是在2007年才完成,这离第一个废除死刑的挪威,已经过去了140年。

近几年,中国也在不断减少死刑判决率,采用更人道化的死刑执行方式,同时为防止错杀改进了法律程序。但是,要让中国一下子废除死刑,恐怕是不符合实际的。

早有学者预言,中国废除死刑需要一个世纪的时间。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废除死刑后社会治安秩序会趋向好转,还是会产生更大动荡,尚很难预料。中国要做的是对社会转型的加倍呵护,而不是在死刑的废除上操之过急。

从英国毒贩案可以看出,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某个具体问题上出现的尖锐分歧,往往是因为对不同社会背景的隔阂造成的。西方一些人士借用所谓人权、现代化、文明水平的概念,指责中国法律、社会治理的欠缺,要么是不了解,要么是根本不愿了解中国的社会现实。因此,此案如能成为中英,乃至中国与西方国家相互沟通的典型案例,将会有助于找到产生误解的原因。▲

猜你喜欢

犯罪率毒贩民意
谁是接头人
消失的毒贩
浅谈信用卡诈骗犯罪之恶意透支
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增长与犯罪率
张可可问所有人:如何看待央视前往巴西贫民窟采访毒贩和拍摄贩毒的过程?
民意更关注事件真相
浅谈民意与司法适用的关系
央企高管薪水何时不再是民意问题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