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逗趣、开门、放手,从不上辅导班的女孩圆梦耶鲁

2009-12-23纪广洋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耶鲁张女士夫妻俩

纪广洋

“我向耶鲁大学展现的是一个鲜活的中国学生,一个全面发展、有领袖能力的人,而不是一个书呆子。”

——闵婕语

2009年4月20日,南京外国语学校的高三女生闵婕收到了包括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杜克大学、加州大学等14所美国著名高校的录取通知书, 一时间,她成了学校里的焦点人物,许多学生家长登门取经。闵婕的成功来源于哪里?她独特的家庭教育又将给家长和学子们怎样的启发呢?

逗趣:让女儿感觉

吟诗作画比吃奶酪好

许多佼佼者的成长经历和发展趋势,都受启蒙家教的影响。闵婕同样如此。

1990年10月,闵婕出生于南京市玄武区的玄武湖畔,父亲闵卫国和母亲张女士都拥有研究生学历,分别是房地产公司的总经理和高管。虽然闵婕小时也受高知父母的影响和熏陶,但是,她的出类拔萃主要来源于父母与众不同的育女家教。

闵婕出生后,父母商议:孩子3岁之前,谁也不给她强行灌输任何知识和技能,让孩子原生态地成长,保持那颗童心和天性。他们知道,大自然对于孩子是一种弥足珍贵的生命阳光和水分。于是,玄武湖边、莫愁湖畔、中山陵、紫金山天文台等自然景观或风景名胜,都是他们带孩子常去的地方。有时候,小闵婕为了追一只蝴蝶或一只蚂蚱,累得满头大汗,跌得满身是泥土,但二人也不干涉,只是远远地跟着、看着。只要没有危险,就让孩子尽情尽兴地投入大自然、沉迷大自然。

为了不让独生女儿感到孤独,避免养成孤僻的性格,夫妻俩每逢节假日,就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玩,让孩子在人群中感受人间的温暖和关爱。

1992年“六一儿童节”那天,小闵婕还不满两周岁,夫妻俩带着孩子来到南京市盲人学校参加联欢活动。一开始,小闵婕看到那些盲童有些害怕和惊讶,甚至对盲童们躲躲闪闪。闵卫国看在眼里,并未对闵婕说什么,他自个却大孩子似的主动置身在盲童中间,与他们嘻嘻哈哈乐成一团,玩赛跑、捉迷藏。玩着玩着,他发现小闵婕也主动挤进来,“顶替”爸爸的角色,与盲童们玩成一片、乐成一片。

回家的路上,小闵婕对妈妈说:“他们真可爱、真可怜,我要是能经常当盲童的眼睛就好了……”回到家,看动画片的时候,她又对爸爸说:“爸爸说得对,看电视得离远点儿,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夫妻俩看到这么小的孩子,居然说出这么可人的童言童语,而且又那么有爱心和慧心,感到特别欣慰。

小闵婕3岁时,要上幼儿园了。张女士怕女儿去幼儿园后,在“知识”和“技能”方面与其他的孩子有明显的“差距”(毕竟她是自由自在、天真天然地长这么大的),易产生自卑心理,就与丈夫闵卫国商量,决定开始引导孩子产生一些学习兴趣。

1993年国庆节期间,张女士开始对女儿展开“逗趣家教”。假期的第二天上午,张女士拿出一些孩子特别爱吃的奶酪和果品。当已经有些懂事的闵婕让妈妈和她一块儿吃奶酪时,张女士却是一副特别沉迷的样子,捧着一本插图唐诗,“急着”诵读上面的《咏鹅》,她对女儿说:“你吃奶酪,妈妈读这个,妈妈太喜欢这个了!”她诵读到尽兴处,还把书本放下,手舞足蹈、生动活泼地模仿着鹅游水嬉戏时的各种动作和神态,时而伸长脖子“曲项向天歌”,时而双臂抖动着“红掌拨清波”……逗引得小闵婕早已忘了手中的奶酪,惊奇而羡慕地看着妈妈的高兴劲儿、沉迷劲儿。后来,她把奶酪一放,主动请求要与妈妈一起诵读和“表演”……两个小时不到,小闵婕接连会背并会表演《咏鹅》、《静夜思》、《小儿垂钓》《竹枝词》等6首诗词,还嚷嚷着要继续背、继续“表演”。

几天后,张女士又在小闵婕面前“废寝忘食”、“痴迷陶醉”地用蜡笔和水彩笔描绘那些诗词的“意境”,并将自己的一幅幅“作品”郑重其事地张贴在书房的墙壁上。

发现妈妈“杰作”的小闵婕,再次羡慕得不得了,她要妈妈的画笔,想与妈妈“比试比试”时,妈妈却说:“好乖乖,让妈妈再画几幅……”最后,她实在沉不住气了,就拿来自己最爱吃的奶酪,央求着与妈妈交换画笔……

就这样,当小闵婕入幼儿园之后,不仅没出现父母担心的问题,还成了班级的“小诗人”、“小画家”、“小艺术家”。

开门:让女儿走向

更加广阔的成长空间

小闵婕在幼儿园是出了名的小能人,能唱能跳、能写能画,还特别懂事,老师和小伙伴们都很喜欢她。她代表班级和园里参加歌咏和绘画比赛,曾多次在区里和市里获奖。可是,在闵卫国和张女士看来,这些成绩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是让女儿走出家门、走出校门,走出大多家长期待和看重的传统意义上的“劝学樊篱”,在更加广阔的成长空间里,全面发展、自由翱翔。

1997年夏末,闵婕进入南京师范学院附小。新生第一堂课,老师让每位学生做一个自我介绍。轮到闵婕了,她站起来说:“我的名字好记,看到跑得快的、反应灵敏的,也就想起我了……书上说,地球是个家,我家住在地球上,我和老师和同学们就都是一个家里的……”

全班哄堂大笑,老师悄悄朝她竖起了大拇指……学子生涯的第一天,她就成为班级的第一任班长,而且在小学阶段连任了6年的班长和少先队队长。

闵婕上小学期间,国家教育部门已经开始提倡素质教育,想方设法为学生们减负。闵卫国夫妇为之高兴,同时,他俩又为闵婕拟定了更具特色的“开门家教”模式。

夫妻俩的英语水平都不错,到孩子该学外语的时候了,两人刻意在女儿面前用英语对话。第一次听到爸妈用英语对话时,小闵婕觉着很意外,她扑闪着大眼睛问爸妈:“你俩呜哩哇啦的说什么悄悄话呢?是在说我坏话吗?”妈妈就告诉她:“这是英语,你在学校里也快学了……”但是,效果并不太明显,如何才能调动闵婕对外语的兴趣呢?

夫妻俩一商量,还是走“开门”路线,决定带女儿去鼓楼广场的英语角。

英语角的氛围与家里就大不相同了,在这里,不仅有爱好外语的大人,还有刚学英语的孩子;不仅有白种人,还有黑人。刚在这里“泡”了一个下午,回家的路上,闵婕就对爸妈说:“这么多说英语、学英语的啊,真好玩!我也得好好学英语,好与那里的小朋友们用英语说话……”

无论学什么,无论干什么,自发的爱好和兴趣,就是最大的动力。小学二年级开始学英语时,还不到半学期,闵婕就把整个学期的英语课本掌握了。

1999年暑假,夫妻俩带闵婕去灵谷寺游玩时,一个老外用非常标准的普通话向闵卫国问路,他想去灵谷桂园。闵卫国一看是个不错的机会,就用手一指跑在前面的闵婕,对老外说:“请你用英语去问前面的那个女孩,那是我的女儿,你要想方设法让她为你带路,送你到想去的地方……”老外心领神会,马上追上去,与闵婕搭讪,二人谈到投机时,乐于助人并还蒙在鼓里的闵婕,转身对爸妈说:“这个外国伯伯要去灵谷桂园,我知道那里,咱们送他去吧。反正也是出来玩的,去哪里玩不是玩啊!”

爸妈欣然应允。一行四人,说说笑笑地结伴来到离灵谷寺不远的灵谷桂园。这里桂花万株、桂枝婆娑、花香袭人,漫步其间,恍如置身人间仙境。可是,就连初次来此游玩的老外都顾不得赏景了,他心甘情愿地成了闵婕的临时外教,而闵婕也成了他的小向导……

此后,只要有机会,夫妻俩就带着闵婕出行,天南海北地让孩子接触丰富多彩的世界。

2000年“五一”期间,夫妻俩带着闵婕开始远行了。在漓江游玩,当游艇逆流而上来到“百马图”石壁前时,导游小姐开始绘声绘色地讲解着景点的传闻,她借着扩音器大声说:“这石壁的自然图像,有好多像马的,谁能看出3匹马来,可以做秀才;谁能看出5匹马来,可以做榜眼;若能看出7匹马来,就可以做状元了!”于是,游客们争先恐后地观察石壁上的自然图像,数着自己对“马”的发现。当张女士刚数到5匹马时,闵婕拉着她的手说:“妈妈、妈妈,我看出来16匹马了!”当张女士表露出惊奇的神色时,闵婕怕妈妈不相信,就用小手指着那些图像一一解说:那个像奔马、那个像回头马、那个似饮水状……夫妻俩激动地在孩子脸上亲了又亲。

2001年的国庆节期间,闵卫国夫妇又带闵婕来到泰山,夫妻俩早就说好,一定要让闵婕一步步登上泰山。在父母的激励下,用了5个多小时,闵婕攀上了玉皇顶。在半山腰时,闵婕虽然有过想歇的念头,但她终于挺住了,用稚嫩的双脚硬是攀上了五岳之尊。

在闵婕上高中之前,跟着父母或夏令营、旅行团,不仅游过祖国众多的地方,还到过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地。在名山秀水、名胜古迹和异国风情的特定环境里,闵婕不仅增长了地理、历史和人文知识,还无形中增长了各种见识、锻炼了体能和生存能力。

夫妻俩的“开门策略”,还包括鼓励女儿走出家门、走进社会,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闵婕先后到南京博物院、下关福利院做义工、献爱心。

通过一系列走出去的策略,让闵婕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拓宽了视野。

放手:培养女儿的

自学能力和自强自立

2003年9月初,闵婕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外国语学校初中班。成为一名中学生的闵婕,在父母的眼里已经是个小大人,他们深知温室里长不出良材,溺爱和宠爱更是对孩子的另一种不负责。从初一开始,夫妻俩就尝试着对闵婕实行“放手教育”。

初一寒假里,有老师建议学生们在假期里报个对应的辅导班,闵婕征询父母的意见,父母异口同声地说:“孩子,你已经不小了,以后这些事情,就自己做主吧……我们认为,无论如何,你只要能掌握那些知识就可以了。”闵婕就说:“我自己都可以看懂、可以研究明白的。”最后,她决定不报任何一个辅导班。

即便是闵婕上高中期间分文理班,她征询父母意见的时候,夫妻俩还是那句话:“孩子,你是大人了,你自己做主吧!”

后来证实,在这个上辅导班成风的年代,有90%以上的中学生上过各种各样的辅导班,有80%以上的尖子生参加过各种各样的学科竞赛。然而,闵婕既没参加过任何的辅导班,更没参加过任何的竞赛。正是因为闵婕的自学能力和自我主见,让她越来越优秀、越来越出类拔萃。闵婕回忆,初一的时候,父母的那句“孩子,你已经不小了”让她忽然之间长大了许多。以至于,从初中开始,作为班委的她,就一直是班里、校里的小能人、小红人,校里校外的一些学习活动或沙龙聚会,她都能够组织得有条不紊、恰到好处,令老师放心、让同学们佩服。到了高中,她的视角、触角和足迹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校内,甚至不局限于国内了。

2007年4月,她代表南京外国语学校、代表中国,出访新西兰,参加在那里举办的四国五校会议。在14天的时间里,她参加了由中国、新西兰、日本和澳大利亚四国学生代表参加的演讲、野营、对话等交流活动,宣传了华夏文化,领略了异国文明。

2008年2月,她又参加美国常青藤模拟联合国大会,会期12天,她在那里不仅参加了学术文化交流,还参观了心仪已久的麻省理工学院和耶鲁大学。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她有了入学耶鲁的想法和计划。

2008年4月,她参加中国国际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并出任该大会主席助理。

2008年7月,她筹划、组建了第一届南京市中学生校际模拟联合国大会,并出任第一任秘书长。

与此同时,她还一直担任班长、校电视台台长……这些看似“不务正业”的活动和职务,充分说明了父母以及学校提供的非常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让她远离了题海战术,远离了苦学和枯学的樊篱,有更多时间和更大的空间让她自由发挥、蓬勃成长。

从去年10月,她就陆续接到来自美国多所名校的录取通知书。可是,她认定了非耶鲁不上,而耶鲁却似乎还想为她施加些锻炼和磨炼的机会。

2008年底,闵婕信心十足地给耶鲁寄去了申请材料,可是,等来等去,她却没有被耶鲁“提前录取”,而是被打入了“待审”的行列。

闵婕虽说还不到20岁,可是,经历这些年的成长和磨砺,她哪会认输呢?她不仅不气馁不放弃,还再接再厉,加大了申请的力度和“技巧”。她第二轮“进攻”耶鲁的材料准备了10个版本,还特意写了一篇有关竹子的美文。在申请材料中,她写竹子的坚韧不屈,以此寓意自己成长过程中克服困难的心志和追求。她通过描写竹子,引出自己的两个故事:一是她小时候不会骑车,却硬要参加独轮车表演,为了能成功,练习中她摔了很多次但都没放弃;二是她在北京学习时,适逢校际模拟联合国大会,整整一个月忙碌不堪,但仍坚持了下来。这篇富有特色的美文,给她加了不少分,而且让主审官对她有了特别深刻和美好的印象。

事实证明,就像她预期和设想的那样,耶鲁大学终于向她伸出橄榄枝。按她自己的话说:“有人戏称申请就像相亲,我寄出的‘情书成功了,从某种程度上说,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准确地自我定位。”

而这个“准确地自我定位”隐含着闵婕父母几多的智慧和培育。她说:“我想念国际关系专业,希望自己今后能成为一个影响世界的人,所以致力于培养领袖型人才的耶鲁大学更适合我。”

闵婕的成功,尤其是爸妈打破“劝学樊篱”、“放任”孩子自由成长、快乐成长的“育女经”,无疑是素质教育的典范。作为家长,对孩子适当地放手,让他们自由成长、自主成才,从小就养成自学能力和自强自立的心志,比什么都重要。

(责任编辑/豫良)Tel:(010)84220026

E-mail:jyly8@163.com

网址:http://www.mf-china.com.cn

猜你喜欢

耶鲁张女士夫妻俩
女子用按摩仪减肥把肾都压扁了
两碗面一份鱼要1488元?
和张女士的小日子
花19万想买通“阎王”为女儿续命 “神婆”说“阎王爷”登记错了
耶鲁大学的灵魂
学农
认错
猜猜我是谁
一双筷子
生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