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产业转移效应影响因素分析及理论模型构
2009-12-23严薇赵宏宇夏恩君
严 薇 赵宏宇 夏恩君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国际产业转移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关注的问题。发达国家可以通过产业转移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全球战略目标;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本文在分析国际产业转移效应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国际产业转移效应理论模型,为国际产业转移效应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国际产业转移 影响因素 理论模型
国际产业转移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关注的问题。发达国家可以通过产业转移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全球战略目标;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国际产业转移的主导力量是跨国公司,目的是实现跨国公司及其母国的利益最大化。国际产业转移的方向通常是由产业层级较高的区域移向产业层级较低的区域,当今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流向是以发达国家为源头,以发展中国家为目标地。转移的内容是将低层级产业或高层级产业中的低层级环节从发达国家转移到次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
国际产业转移效应的影响因素
国际产业转移效应即国际产业转移对产业转出国和接纳国产生的影响。国际产业转移对相对落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存在产业转移效应,这种效应是相对落后国家经济起飞的最初动因之一。国际产业转移会在产业结构、资源配置、技术转移、企业竞争力、就业等方面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见图1)。但国际产业转移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利用积极的一面,消除和弥补消极的一面。
(一)技术因素
跨国公司是世界先进技术的主要供应来源,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国际产业转移必然通过各种途径实现技术转移。直接投资形式的国际产业转移可以通过技术转让或溢出效应提高东道国的技术水平,而贸易、外包等形式的产业转移扩大了东道国产品生产规模,刺激科技水平的提高。
(二)劳动力因素
通过国际产业转移建立起来的新产业,会吸收一定的劳动力就业,或从其它产业流入一定量的劳动力。由于这些新产业通常从事制成品的生产,因而它们雇佣的劳动力一般会增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就业比重,使一定的农业劳动力或手工劳动者进入工业部门,使就业结构发生变化。
(三)资本因素
发达国家在国际产业转移中所移出的产业,一般不会是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和资本有机构成最高的产业。但是,不能据此认为产业转移无助于发展中国家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发展中国家在产业转移中移入的产业,其资本有机构成通常高于本国其它产业,因而,一般也会提高发展中国家社会资本有机构成。
(四)资源配置因素
通过国际产业转移,产业转出国可以释放衰退产业占有的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同时,跨国公司可以从东道国获取廉价生产要素,降低生产成本,充分发挥全球生产网络的优势。对于产业接纳国来讲,新产业的进入使得本国要素流向发生改变,原有的资源流动均衡被打破,新的高效的资源配置机制将会重新建立起来。
(五)市场结构因素
在一个非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里,产业转出国向移入国转移技术的新旧程度及速度,从根本上说取决于移入国市场竞争的压力,即其它同类移入产业的先进程度以及移入国同类产业的技术吸收、改进和革新能力。因此,一个介于完全垄断与完全竞争之间的市场结构,将有利于产业转移效应的发挥。
(六)竞争力因素
国际产业转移的结果将会导致产业转出国生产能力下降甚至消失,随着转出产业的逐渐萎缩,新兴产业得以有更多的资源投入,优势得到强化,使得该国的产业竞争力继续处于领先地位。对于产业接纳国来讲,产业转移为本国创造了新兴产业,优化了产业结构,促进了地区经济繁荣。同时,产业的转入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创新能力,总体上将会提高整个地区的竞争力。
(七)投资环境因素
国际产业转移实际上就是产业或企业寻找有利于其发展的再投资过程,而移入国资本的缺乏是经济发展中的瓶颈,由于本身的区位经济条件、产业发展环境等因素处于劣势,政府往往通过提高工作效率与完善服务意识等,影响产业转移的实现。
国际产业转移效应理论模型构建
由于国际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分为可量化和不可量化两部分,而本文构建的国际产业转移效应理论模型主要分析可量化部分的国际产业转移效应,因此利用C-D生产函数(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重新解释变量,构造产业转移效应计量模型,对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技术因素、资本因素及劳动力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由于篇幅限制,计量分析过程本文不再赘述。根据计量分析结果,本文构建了国际产业转移效应理论模型(见图2)。
(一)技术溢出效应
若产业转移不引起移入国资本投入与劳动力投入增加,而只导致移入国生产技术水平系数变动,则这部分所带来的效应是由于较高技术水平的移入产业替代了移入国原有等量产业,从而引起移入国产业层次提升,这部分效应即为“技术溢出效应”。技术的溢出,是指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移出国的先进技术为移入国消化吸收所导致的移入国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其表现形式有两个,一是由于移入产业所包含的技术本身被移入国的产业模仿、消化、吸收,导致移入国产业的技术进步;二是具有先进技术的移入产业在对移入国相关产业作用的过程中,往往会拉动后者的技术。
(二)产业关联效应
若产业转移不引起移入国劳动投入与生产技术水平系数变动,而只导致移入国资本投入增加,则这种情况下所产生的效应是由于高质量产业进入带动了移入国关联产业发展,从而拉动了产出增长,这部分效应即为“产业关联效应”。产业关联包括前向关联、后向关联和旁侧关联。前向关联效应,是指移入产业的活动通过削减下游产业的投入成本,从而促进下游产业的发展,或者客观上造成产业间结构失衡而使原有的瓶颈问题得以解决,从而为新的工业活动创造条件。后向关联效应,是指移入产业的发展对各种要素的投入提出新的要求,从而刺激相关上游投入品产业的发展。旁侧关联效应,是指移入产业的发展引起周围事物的一系列变化。
(三)就业扩大效应
若产业转移不引起移入国资本投入与生产技术水平系数变动,而只引起移入国劳动力投入增加,则这部分效应是由于高质量产业的进入引起移入国就业扩大,从而进一步引起产出增加,即为“就业扩大效应”。产业转移对于就业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产业接纳国可以获得直接的就业促进效应,而产业转出国可能会造成就业机会的丧失。
参考文献:
1.郭少新.区域产业转移与西部优势产业培育[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2.李凯,周强.关于区域竞争力理论的回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