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丘商宋文化的经济内涵
2009-12-23陈勇
陈 勇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区域文化对于区域经济的长久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区域文化最终能转化为本区域所特有的经济执行力。本文从豫东城市商丘所特有的商宋文化的起源和特点谈起,分析了影响商丘经济发展的现代区域文化,并提出了基于商丘区域文化的区域经济发展策略。
关键词:商宋文化 经济内涵
一切文化都是人的文化,而人的生存又总是离不开经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都是“经济人”。故经济性也就是文化的根本属性之一。到目前为止,经济仍是人类社会中最有影响力的因素。区域文化既受区域经济的影响,又对区域经济具有强大的反作用。
商丘区域文化:商宋文化的起源和特点
(一)地理环境是区域文化起源的直接因素
不同的区域,正是由于具有不同的地理环境,才导致区域文化的差异,这是一个直接的影响因素。马克思曾经说过:“外界自然条件在经济上可以划分为两大类,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例如土壤的自然肥力、鱼产丰富的水等;劳动资料的自然富源,如奔腾的瀑布,可以航行的河流,森林、金属、煤炭等。在文化初级阶段,第一类自然富源具有决定的意义;在较高的发展阶段,第二类自然富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商丘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1986年被确定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河南省的东部,面积10704平方公里,人口860万,辖一市、六县、二区,物产丰富,是国家著名的粮、棉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商丘北接齐鲁,南据江淮,西扼中原,东临沿海,是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贸中心,是河南实施“东引西进”的战略地桥头堡。集铁路、公路交通枢纽为一体,区位优势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地理环境越优越的地方,经济文化就越发达,而往往是有些地方地理环境很优越,经济文化反而很落后;而地理环境不是很优越的地方,经济文化反而很发达。
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指出:“自然条件很优势的地方往往人们不思进取,居安而不思危,长期下去,竞争力反而很差;而自然禀赋相对较差的区域或国家,由于艰苦的环境迫使人们奋发图强,改进科技,长此以往,竞争力反而增加”。
例如,浙江温州是一个多山的地方,地理条件很不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还是浙江三个最贫困的县之一,但是改革开放以后,温州人吃苦耐劳,勇冒风险,克服自然环境的不利因素,发展工商业,很快成为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商丘地处“黄金十字架”,气候宜人,中原地带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地理条件得天独厚,但经济实力不要说在全国,就是在河南省也处在落后位置,这不能不说是由于地处内陆,文化的开放性不够,其文化的惰性所导致的不良后果。
(二)历史政治原因对区域文化传统产生重大影响
重大的历史事件或政治改革是造成区域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一个区域如果发生重大的历史或政治事件,就会对区域文化造成很大的影响,可能会改变区域文化和原有的特征或形成新的区域文化。除此之外,历史名人的影响也不容小觑,也会对当地的区域文化造成很大的影响。
“木兰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2005年11月,商丘虞城县被文化部确认为花木兰故里,木兰文化传说更被录用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木兰热”的出现,虞城一批以“木兰”命名的企业应运而生,如木兰棉纺集团、木兰食品集团、木兰酿酒集团、木兰宾馆等。木兰祠也已收入《中国名胜大词典》、《京九线旅游大辞典》。 近年来,虞城县把“打响木兰品牌,树立木兰故里新形象”作为外宣工作的突破口,成功举办木兰文化节,展示了木兰故里的新形象。有力地向国内外全面宣传了其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交通优势、优惠政策和良好的投资环境,收到了很好效果。
商丘商宋文化的构成
(一)商文化
商业文化其实由来已久,人类进入实物——货币交换阶段以后,商业文化就产生了,所以商业活动就是商业文化的载体。商业文化是商品流通领域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因为商业文化以商品和服务为载体,以组织商品交易为纽带,反映、弘扬、拓展社会物质文明,实质是大文化定义在商业范畴的缩影。
据《世本•作篇》记载:“相土作乘马”、“核(亥)作服牛”。 《竹书纪年》也有“殷侯子亥宾于有易”的记载。距今大约3800年前,王亥“服牛”以后,开始用牛羊帛粟与其他部落进行以物易物的交换。因为他是商部落的人,其他部落的人见到他及他所带领的人就喊“商人”,而把用来交换的牛与帛称作“商品”。“商人”与“商品”的称谓,从那时起历经千年,一直沿袭至今。春秋之时,作为宋国都城的睢阳(今商丘),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商业都市之一,出现了被司马迁赞誉为“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的范蠡那样富不忘贫、富而助贫的大商人;汉代的睢阳,是梁国国都。梁孝王刘武时期,其商业文化氛围可与京师长安相媲美;北宋时的商丘称应天府、南京居陪都地位,其商业繁华程度仅次于东京开封。
今天的商丘人正是这些“商人”的后代,逐利而生是先祖们打下的烙印。与重农抑商的贬商、斥商、蔑商的文化传统相比较,商丘人在长期的经商活动中形成了亲商、爱商、尊商、重商、富商的文化传统;与重义轻利的传统价值观相比较,大量经商活动和悠久的经商传统使得商丘的地域文化形成了较为鲜明的义利并重、言商尚利的价值取向。
(二)火文化
商丘是火的发祥地、火的故乡。这里长眠着中国的普罗米修斯—燧人氏和管理火种的火神阏伯。商丘在上古时期是燧人氏与众人繁衍生息的地方,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燧人氏在这里钻木燃起了中华文明的第一束火花。人工取火这一重大发明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燧人氏在商丘钻木取火,使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蛮夷时代,开启了中华文明。这与欧洲普罗米修斯从天界盗下火种在奥林匹亚山点燃欧洲文明一样,代表的是一种人类的智慧、人类社会的文明和文明的发展。如果总结其精神内涵,“点燃人类文明的圣地”这句话,永远是当地人民最大的骄傲和继往开来、开拓进取的最神圣的精神驱动力。由于商丘是华夏文明之火的发祥地,中国友好观光年“黄河之旅”首游式、河南省第七届运动会火种采集仪式、首届信用河南圣火采集仪式、全国十运会“华夏文明之火”采集仪式均在商丘燧皇陵举行。
基于区域文化的区域经济发展策略
商文化、火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文化,属于意识形态领域范畴,是城市的社会价值,为城市的发展提供着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作为一种精神领域层面上的文化,其对“全面提速、振兴商丘”所产生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既然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有如此大的影响作用,而且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和区域文化越来越有一体化的趋势,那么出台相关政策,促进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区域文化激励政策,并在此基础上创建基于区域文化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就很有必要了。
(一)对传统地区文化的扬弃
商丘商宋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是双面的。其正面影响在于它提倡崇商重利的价值观念、不屈不挠的勤奋精神、鲜明的人本主义。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其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明显,表现为惟利是图,目光短浅,甚至于采用不法的手段去谋取利益,使商丘人的诚信度大大降低,影响到许多对外的合作项目。
在现代企业文化中,成功弘扬商业文化的正面作用的当属浙商。浙江自古以来就非常推崇“百工之技”和经商才华。浙江靠海,使它的区域文化具有很强的海洋文化的特征,比较开放。浙江人自古以来一直经受海洋文化的浸泡和洗礼,专业技能的世代相传造就了成千上万的能工巧匠,海商文化的熏陶孕育了浙江人精明的商业头脑和敏锐的商业意识。有人把浙江文化总结为“四千精神”,即“走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这几种精神正是发展市场经济所需要的精神。
(二)对区域经济文化进行综合建设
商文化、火文化起源于商丘,而商文化、火文化的精神内涵在商丘却尚未形成一种浓厚的氛围。文化体制改革要与文化产业发展大力结合,使商丘这块沃土烙上鲜明的商文化、火文化痕迹,让外地人来到商丘即感受到商丘人亲商、爱商、尊商、重商、富商的优良文化传统及商丘人作为商文化、火文化起源地而自然流露出的自信与骄傲,应该是最根本的目标。其中,政府应起主导作用。
首先,将重视文化经营上升为建设经济文化。将文化的发扬、整理、张扬与经济行为相结合,并将文化作为一个独特的大产业。区域政府和区域中的企业在开发文化产业中都大有可为,在政府和企业的推动下,各种适应市场经济的经济文化一定能深入人心,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软件基础。
其次,塑“诚信”之风,规范经济秩序。诚信对市场经济建设十分重要,正如经济学家诺思所言:“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并不能保证效率,一个有效率的自由市场制度,除了需要一个有效的产权和法律制度相配合之外,还需要在诚实、正直、公正、正义等方面有良好道德的人去操作这个市场”。这句话既是对企业而言,也是对政府而言的。
再次,发挥区域优势,培育区域核心竞争力。区域核心竞争力一般是依靠区域中的有生命力的企业来支撑的。企业竞争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还是塑造良好的、适应甚至引导市场经济发展的企业文化。政府在这方面的角色是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提高办事效率,减少企业运营的制度阻力。对于商丘市而言,近年来,神火、永煤的能源开采,商铝的金属加工等成为地方财政的支柱产业,因此,政府应以这些龙头企业为对象,努力为它们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条件,改善环境,减少阻力。
致力于推行上海文化运动,就是意识到了区域新经济文化的重大作用。中国最发达的区域尚且如此,对于广大中原地区,像河南商丘这样有着深厚商业文化底蕴而且经济却欠发达的区域来说,通过提升区域新经济文化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2007
2.迈克尔•波特著.国家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2
3.王海英.豫东量具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分析[J].经济师,2006(10)
4.郭沫若.中国史稿[M].人民出版社,1963
5.吴义能,蔡靖方.浅议区域新经济文化的创建[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6
6.盛世豪,郑燕伟.“浙江现象”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陈勇(1974-),女,河南商丘人,商丘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