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动式品德课中的活动内容有效性特征探究

2009-12-23吴宏祥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学情品德内容

吴宏祥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活动式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重要载体和途径、课程的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活动来实现。然而,当越来越多的品德课以一种比较热闹的场面加以呈现时,学生在其中真正受到教育的究竟有多少,就成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开展活动式品德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最应该注意的是活动的有效性。

何为有效?有效就是指通过活动教学,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句话,有效的活动能使学生通过活动获得发展。在影响活动式品德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中,活动内容的有效性是关键。那么具备什么特征的活动内容才是有效的呢?

一、活动内容具有鲜明的教育性

品德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因此活动内容必须有鲜明的教育性,才能为实现活动的教育目标服务。

比如有一位教师在上观摩课《我有一双勤劳的手》的时候,安排学生现场进行剥白果(银杏)比赛。大多数学生由于用力过猛,把银杏果肉敲碎了。老师在一旁不停地指导:“轻一点儿,轻一点儿。”这一活动内容的设计缺乏鲜明的教育性。比赛的目的是分出胜负还是要从中明白劳动应有技巧?虽然结果出乎老师的预料,但如果老师充分利用课堂生成的因素,在学生敲碎果肉后,因势利导:“这几位同学把白果的果肉敲碎告诉我们,劳动要讲究方法和技巧。现在我们再来尝试一下敲白果,各组推荐一位发言人说出巧妙地剥开果壳的方法。”接下来同学们通过实践,就会得出结论:轻轻地敲尖的一头,就能顺利地剥开果壳。

二、活动内容要能体现活动目标

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活动目标是活动教学的灵魂,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教师在设计每个活动的时候,都必须考虑活动的落脚点和价值,离开或偏离活动目标的活动内容即使再好也是无效的。

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想想他们的难处》的时候,安排了一个活动:让两位学生分别表演盲人走路和哑巴问路。这个活动很吸引人,大家观看表演时个个忍俊不禁。教师问学生:看了刚才两位同学的表演,你有什么话想说?总以为学生会说“残疾人生活真不容易”“他们真的太难了”之类的话,没想到大多数学生都说不出来。仔细分析,这是由于学生没有残疾人的生活体验,他们只是观众,当然不会体验到残疾人的难处。从这个层面来看,这个活动没有很好地体现活动目标。如果把活动内容改为让所有学生用一只手解纽扣、系纽扣,虽然活动中也会笑,但笑过之后,学生会体验到残疾人的难处。

三、活动内容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道德教育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要注意把活动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活动内容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达到教育无痕的效果。

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秋天到了》的时候,设计了以下课前活动。(1)家里感受秋天。课前布置学生观察家里吃的、穿的、用的与暑假相比较有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与秋娃娃的到来有什么关系?(2)超市里找秋天。超市是学生经常光顾的场所,超市里摆放的物品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超市里摆放的物品与暑假相比较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与秋娃娃的到来有什么关系?(3)大自然里看秋天。利用晨会课的时间,带领学生在校园里观察花草树木,看看秋天是什么颜色。有了以上课前活动作铺垫,课堂上,引导学生来交流所见所闻,水到渠成。这样的活动内容与学生的生活零距离,学生在课上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不说不快,活动目标达成度高,活动是有效的。

四、活动内容要适度

活动内容的适度,既有活动数量的适度,也有活动内容的难易适度。活动量太大,会喧宾夺主,学生也会疲劳,活动会低效;活动内容太难,学生会没有兴趣,课堂上会冷场,活动会低效甚至负效。所以我们在选择活动内容时要综合考虑学情,只有适度的活动内容,才会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发展,活动内容才有效。

有一位老师在教学《筑起血肉长城》的时候,安排了一个活动:分小组进行抗日歌曲PK,谁知没有一人上场演唱,老师只好尴尬地收场。之后,老师又说大家课后在爸爸妈妈或者音乐老师的帮助下,学唱教材108-109页中的一首抗日歌曲,下节课我们来比赛。余下的时间怎么办呢?老师布置学生预习下一课。这一活动内容之所以无效,是因为老师没有了解学情。《长城谣》、《大刀进行曲》、《游击队歌》、《保卫黄河》这几首抗日歌曲学生都不熟悉,可以说90后的年轻人都不太熟悉,更谈不上会唱,所以这一活动内容对于他们来说太难了。如果没有经过培训,课上怎么PK?针对学情,老师可以分两步准备:一是提前一周与音乐老师联系,教唱其中两首简单的歌曲或其他与抗日有关的歌曲;二是找一本二年级的语文教材,其中有篇课文《歌唱二小放牛郎》,语文老师在教学时,已要求学生背诵,并且学唱了同名歌曲。课上老师先带大家温习一下这篇课文,并听一遍这首歌。有了这两项准备,就可以顺利进行小组抗日歌曲PK了。

可见,教师只有在切实地了解学生的前提之下,才能合理地、有针对性地选择活动适度的活动内容,实现活动教学的有效性。

五、活动内容要有创造性

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这就是说,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活动教学的实际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品德教材呈现给我们的往往只是一个思路,低年级教材中的不少内容只是一个引子,教学时要求我们根据学情和当地实际来充实。加之教材中有些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学生对活动就没有了兴趣。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活动目标和学情创设活动内容。

比如有位老师在执教《我不胆小》的时候,设计了“我为胆小开药方”的活动。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对“晚上怕黑”这一胆小症状进行诊断,并开出“药方”。由于晚上怕黑在学生中有一定的普遍性,学生有话可说,开了不少“药方”,但不是全部可行的。这时教师要加以引导,寻求“妙方”。这一创造性的活动对孩子来说是新鲜有趣的,学生在活动中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活动内容是有效的。

总之,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设计深刻、有实效的品德活动,使活动式品德教学真正为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使品德教学真正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猜你喜欢

学情品德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主要内容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