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龄留学”继续“大行其道”
2009-12-22杨杨
杨 杨
高先生是河北省沧州市某民营企业的股东,早在儿子刚上初一的时候,就已经为孩子的教育规划做好了准备,“考不上比较好的高中,就直接送到澳大利亚学习4年”。
高先生的这种想法源自于他的客户陈经理。陈经理在女儿中考前作出决定,送女儿到英国去读书。在高先生的交际圈中,有14个孩子在上高中前就被送到国外读书了。“这几个孩子都有些偏科,如果留在国内,肯定上不了名牌高校,花些钱送到国外学习吧,怎么着也能拿个‘洋学历。”高先生如是说。
过去,出国留学大都是公派行为,自费留学对于一般家庭来说还属于“奢侈品”,而现在,这种状态已经被改变。“自费出国学习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且手续简单,留学中介机构基本上都达到了‘一站式服务。”准备送16岁的女儿去英国读书的于某告诉记者。
在成人留学热潮多年不退的情况下,低龄留学生人数逐年锐增。
2009年是个转折年
有调研数据显示,1997年前,20岁以下的人不到留学生人数的5%;1998年至2008年,这部分人群的比重超过了15%。2007年,上海市教委国际交流处发布留学调查报告,在上海市出国留学生当中,15到19岁占据了大约27%。
记者在北京新东方报名处获悉,2005年报名出国学习的孩子只有30来人,而2008年已经达到了2000人。
杭州新东方报名处有数据显示,2008年,雅思、托福、SAT等出国考试培训班里,高中生比例已经达到25%。
“至2000年,中国总共只送出34万留学生。但截至2008年,中国已送出139万留学生,短短8年的时间就有100万中国人出国留学,每年送出的留学生均超过20万。估计最多3年,中国留学生总数就会超过200万。这其中,很大部分是低龄留学生。”《人才战争》一书的作者、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耀辉告诉记者,“随着人们的选择越来越多,低龄留学成为热潮的趋势只会有增无减。”
2009年,自费出国留学的低龄学生队伍继续壮大。有公开数据显示,天津2009年暑期出国留学生总数的60%-70%都是自费出国留学的“90后”。
6月,刚刚公布今年参加高考的人数后,便有专家发表观点,2009年可以说是中国应届高考生开始时兴出国留学放弃高考的转折年。
“之所以说是个转折年,是因为2009年有847Y学生没有参加高考,参加高考的学生人数首次出现下降。同时,出国直接读高中、大学的人数以每年两三成的速度大幅度增长,今年的增长率仍在提高。”王耀辉认为,2009年是留学生年龄“走低”的转折年。
大趋势的背后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内家长在孩子高中没有毕业甚至更早的时间便将其送到国外学习,留学低龄化已经成为新兴的大趋势。而大趋势的背后,“存在着多方面的因素。”王耀辉这样总结。
“从直接原因来说,低龄化‘留学热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家长对中国教育体系、高考制度的日渐失望。”王耀辉分析,国内竞争激烈却又偏向“应试教育”的教育环境,阻碍了适应全球化竞争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即使拿到文凭,也只能体现答卷能力,严重缺乏实用性。而且国内高考的选拔标准单一,在美国,一年可以有6次高考设计,选择性更多。更有吸引力的是同等条件的学生在国外可以申请到更好的本科院校和专业,完成本科教育后也会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当地名校读硕士课程。
王耀辉认为,中国应从高考报名人数减少中吸取到改革教育体系的动力。中国必须增强自身培养人才的“造血”能力,如果教育体系既不能为国家发展、经济建设培养足够的合适的人才,又造成中国大量优秀的年轻人流失到海外,就必须要改革自身。而高等教育作为以“培养人才”为主要目的的非大众化、非义务的教育体系,改革就必须先从高考这一选拔制度着手,扭转“应试教育”的大方向。
与过去大学毕业后出国深造有可能是公派留学相比,“低龄留学”基本上是自费,而且很大程度上是由家长主导。王耀辉告诉记者,家长们之所以愿意自费送孩子出国留学,从根本上说,体现出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以及个人收入的相对提高。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人民币升值带来的留学费用的降低,以及欧美等放宽招纳收费低龄留学生的限制,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家庭,在为孩子选择高等教育的时候多了一些选择权,他们可以比较中国和外国高等教育的优劣,选择送孩子接受海外的高等教育。
据了解,近几年,可供选择的留学国家越来越多,除了传统的留学热门国家,如美、英、澳、加拿大等热度不减外,其他国家如新西兰、瑞士、西班牙等也开始成为热门留学目的地。而且专业选择日趋多样化。在过去,学生选择专业大多集中在商科、计算机专业。现在,国际传媒、体育管理、物流、酒店管理、机场管理、房地产管理、汽车设计等一些新专业也越来越成为中国学生的选择。这些,对当前的“低龄留学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王耀辉还表示,目前国内的就业形势,也使很多家长在孩子教育规划上转向了国外留学。既可以避开就业高峰,也可以通过留学增加自己的就业筹码。
低龄留学切忌“水土不服”
在中国学生到海外学习的留学史中,曾经也掀起过低龄化“留学热”。但当时总是和“留学垃圾”等字眼儿联系到一起。沉迷于网络游戏、比吃比穿、思想堕落的“小留学生”大有人在。出国多年,不仅达不到父母预期的国际型人才,甚至连一门外语都没有学好。如今,再次掀起低龄化“留学热”,“这需要我们注意一些‘低龄留学的特殊情况。”王耀辉表示。
低龄留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等没有完全成熟,相对于成人留学生来说,不同的社会文化和学习环境会给他们带来更大压力。有的学生的学习方法、生活方式可能不会很顺利地适应国外的节奏,导致“水土不服”。
“西方教育的教育模式是宽进严出,家长们一定要综合考虑孩子的自身条件以及各方面能力,理性决定是否让孩子过早留学。一般情况下,考试成绩中上但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国外新环境下容易较快融入。”王耀辉建议,“在选择国外学校的时候,也要慎重,以适合孩子的学校为宜,而不要一味攀名校。”
鼓励“外流”警惕“流失”
随着中国日益与全球接轨,国内会需要越来越多的熟悉西方国家的国际化人才。王耀辉认为,“低龄留学潮”与“成年留学潮”一样,整体上对我国的人才培养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同时,因为我国的整体教育实力离欧美发达国家还有一段距离,而在科学与工程领域,大多数情况下又是无国界差异的,人才外流也是有必要的。当然,前提是人才外流,而不是演变成人才流失。“对于个人来说,确实需要综合考量个人的情况进行冷静的选择,但从整体来说,我认为对留学应持鼓励态度,因为我们必须承认本土教育体系培养人才的能力离欧美发达国家还有一段距离,既滞后自身经济的发展,也不能完全适应全球化竞争以及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外流人才去学习先进的科技、理念是必需的,也是应该提倡的。我们需要真正重视以及警惕的是人才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