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运作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理想化状态
2009-12-22杨璟
杨 璟
拥有知识产权、却缺乏资金,这是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的普遍现象。要实现知识产权向生产要素的转化,加快无形资产向有形资产的转变,突破融资瓶颈,成为这些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上世纪90年代末,“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在国内提出来以后,受到各界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关注。随着人们对知识产权认识的增强,知识产权的拥有量已经被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视为自身发展不可或缺的巨大财富。以知识产权作为质押物而获得银行贷款也成了中小企业的迫切需求。然而知识产权属于一种无形资产,知识产权本身的特性导致了其价值评估的困难,也给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完善造成阻碍。
目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市场现状如何?如何排除障碍完善市场?未来发展趋势怎样?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于近日专程采访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司长马维野。
《创新时代》:据了解,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早在10年前就已提出,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搞起来。直到2006年,为解决一直困扰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中国交通银行才又开始重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什么这种新生的融资模式如此“难产”?
马维野: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这种新型的融资模式作为一种“新生物”,社会各界对其缺乏重视度。而更重要的还是因为“知识产权”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无形资产,存在的不确定性很多,其本身的特性导致了对这种质押物评估准确性的把握,而价值评估的困难也使得金融机构因风险大而不会轻易放贷。这也可以归结为无形资产的转化市场欠缺完善。毕竟目前国内对无形资产的评估标准还不完善、法律规范还很欠缺,评估机构还不成熟。在这种境况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真正被社会各界所接受还需要一定时间。
《创新时代》:很多不确定因素,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的正式提出有些艰难。然而推行这种模式的初衷是什么?
马维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在中国虽然是个瓶颈问题,但非常重要,而且前景可观。这种融资模式有助于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前景好,是目前中国经济最活跃、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最主要贡献的元素。然而,金融风暴出现以后,很多中小企业遭受到巨大打击,而且很多企业已经破产或者濒临破产。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资金。而由于各银行已经不再轻易给中小企业贷款,使中小企业陷入融资难的境地。
作为知识产权宏观管理部门,国家知识产权局有责任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铺路。我们要给企业找到向银行贷款的质押物。从国外的经验中,我们学习到,知识产权这种无形资产可以当做抵押物。虽然“看不到,摸不着”,但这确实可以变成“真金白银”。
除了可以解决有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因缺少固定资产抵押而贷不到款的问题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也有利于企业重视知识产权工作,自觉推进自主创新。而且专利质押有助于推动企业创新成果商品化,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知识产权价值流转的实现,有助于维护知识产权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创新时代》:2009年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通过并确定了国内首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单位。建立“试点”单位的目的是什么?试点单位的运行情况如何?
马维野:2009年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将北京海淀区知识产权局、吉林长春市知识产权局、湖南湘潭市知识产权局、广东佛山市南海区知识产权局、宁夏回族自治区知识产权局和江西南昌市知识产权局确立为国内首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单位。这6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总体来说运行不错,但仍存在问题。毕竟是试点阶段,还没有雏形,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但是通过试点的试行,可以把握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不足,比如说评估难、交易三方认识不够等问题。这也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市场化运作奠定了基础。
试行知识产权融资项目,一为解决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各试点可以引导金融机构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对接,并对知识产权资产评估进行行政管理,规范知识产权评估市场。二为培养一批无形资产评估人才。三为进一步加强社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认识。
《创新时代》:目前看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市场存在的风险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马维野:从知识产权保护本身来看,我国在这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知识产权价值的评估问题。从无形资产评估市场来看,知识产权价值的评估属于无形资产价值的评估,在我国,无形资产评估远远困难于有形资产评估。而无形资产评估当中知识产权评估难于其它任何资产评估,知识产权评估当中,专利资产评估又难于其它任何知识产权评估。专利价值的评估,是整个知识产权评估市场的形成的关键之一。
知识产权的评估更关注未来的价值。这就表明知识产权的价值波动性太大,不确定性太大。这也决定了对评估师资质要求的苛刻,对使用的评价方法要求的苛刻。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不但缺乏有经验的无形资产专业评估师,而且我们现在仍然用现成的对有形资产、固定资产的评估方法来用于对无形资产、知识产权资产的评价。这是贯穿于从理论到方法再到实践的过程中的一个致命问题。
比如说现行的《担保法》,其框架下的融资担保交易过分依赖于不动产担保,既对那些有专利有知识产权却无固定资产可用于担保的中小企业融资产生了很大阻力,也容易产生系列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后果。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市场环境还没有成型。评估机构、金融机构、权利人的认识还远远不够。这些都导致了很多商业银行至今无法推出专利质押贷款产品。
除了存在一般意义上的信贷风险和小企业风险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还有其特有风险。首当其冲便是法律风险,由于目前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尚不缝全,专利本身存在较大的权利不稳定性,权利人的权属与权益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权属争议。这直接影响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是否有意义,质押能否成立。
《创新时代》:刚才您提出了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那今后的解决之道有哪些?
马维野:首先,整个社会仍需要大幅度提高知识产权认识。要正确理解什么叫知识产权。我并不同意“知识产权是产权化的知识”、“知识产权是知识的产权化”等一些说法。这是望文生义得出的解释。现在我们所接触的“知识产权”由Intellectual Property翻译而来,但我认为Intellectual Property更确切的翻译应该是“智力活动产生的财产或用智力活动产生的财产的独占权”。
除了要准确把握知识产权的概念。还要明确,知识产权制度的本质不只是鼓励创新,重要是“支持竞争、保护垄断”。知识产权精神和雷锋精神是完全不同的。知识产权制度的本质是激发创造性,最重要的是拿着这种垄断性的东西去参与市场竞争。
我认为,首先还是要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价值观。知识产权是促进发展的工具,而不是知识产权工作的终点。不是为保护知识产权而保护,而是要为发展而保护。同时,作为权利人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拥有知识产权的价值,这种价值只有和其他生产要素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作用,否则一文不值;金融机构要真正理解知识产权的价值,增强认同感;评估机构要练就发现知识产权价值的业务本领,增强职业道德修养,不能局限于固定资产评估为知识产权价值作出贡献。
其次,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大力度监管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市场的良性发展,出台并完善一些适宜市场发展的政策和规范。
第三,无形资产评估机构要尽快培养出一批经验丰富的评估师,要跳出有形资产评估模式的局限圈子。
第四,金融机构要有远见卓识的视觉和洞察力。
《创新时代》:您认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未来市场的理想状态是怎样的?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理想目标就是市场化运作:权利人有得到贷款的迫切需求,金融机构有发放贷款的“欲望”。要达到这种理想化程度,知识产权文化即诚信在其中非常重要。质押贷款离不开文化,诚信是质押贷款的文化基础。重视创新、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是诚信的体现。诚信是奠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