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部崛起的态势分析

2009-12-22罗序斌周绍森

开放导报 2009年3期
关键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

罗序斌 周绍森

[摘要]本文从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质量、经济发展效益的内涵入手,选取和构建相应的指标评价体系,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态势进行全方位的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证明新世纪以来中部地区自身发展迅速,但与东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相比,依然相对滞后,中部崛起是一个迫切而又长期的战略任务。面对中部地区这种发展态势和当前金融危机的冲击,本文提出了破解中部发展困局,实现中部发展新跨越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中部地区经济发展金融危机前景展望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09)03-0084-04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部地区人力资本先导模式和技术赶超模型及实证分析》(06BJL068)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罗序斌(1981-),江西九江人,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南昌大学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与科技管理。周绍森(1941-),江西萍乡人,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与科技管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一、中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分析

(一)GDP总量变动比较

从GDP总量变动情况来看,2007年中部地区GDP增长率为21.13%,比2001年增加了12.34个百分点,增长速度较快,但中部地区2001~2007年间GDP平均增长速度只有14.92%,不仅比东部地区低2.08个百分点,而且也落后西部地区1.47个百分点。从GDP占全国比重来看,2001年中部地区GDP占全国比重为20.17%,之后逐年下降,2007年下降到18.9%;而东部、西部地区GDP占全国比重2001年分别为52.79%、17.09%,之后逐年呈上升趋势,2007年分别达到了55.3%、17.4%。2001年东部GDP占全国比重比中部高32.6个百分点,2007年东部比中部则高出36.4个百分点,差距在不断拉大;而西部2001年比中部低3.4个百分点,到2007年仅比中部低1.5个百分点,差距则在不断缩小。这表明东部地区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主导作用依然显著,继续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领跑者,而西部地区已根本打破过去东快、西慢,中部居中的格局,后来居上,成为我国第二大经济快速增长板块,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仍较缓慢。

(二)人均GDP变动比较

新世纪以来,中部地区人均GDP的变化趋势表现为以下两个特征:一是就全国四大经济板块来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人均GDP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则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东部地区人均GDP一直是中部地区的2倍以上,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而西部与中部的人均GDP之比越来越接近于1,这意味着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地区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而西部与中部地区的贫富差距则越来越小,西部地区人们富裕程度有赶超中部的明显趋势。

二、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分析

在对经济发展的问题研究中,人们对经济发展关注的焦点集中在GDP的统计量的变动——发展速度,却忽视了使经济发展的统计量富有实际意义的重要方面——发展质量。而对于什么是经济发展质量,如何评价经济发展质量,目前可谓众说纷纭,还尚未有统一的定义和评价指标体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认为经济发展质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优劣程度,反映了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即经济发展能够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程度;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即经济内部以及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协调状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即资源、环境承载经济长期发展的能力。基于此,我们从生产率质量、经济结构、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源开发四个方面构建指标评价体系,来对经济发展质量进行全面评价。

(一)生产率质量比较

从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比较来看,2007年,中部地区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00455元,不仅远低于东部和东北地区,而且也比西部地区少3192元;从投资产出效果系数指标比较来看,中部地区投资产出效果系数为1.88,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和东北地区,但却比东部地区少0.47个点;而从单位产出的废气和废水指标比较来看,大多数省份是农业省的中部地区除好于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之外,两项指标值均普遍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这揭示出中部地区工业经济活动生产率低下,投资效益不理想,工业生产污染重,排放高,环境破坏大。

(二)经济结构状况比较

从三次产业产值占GDP比重来看,中部地区产业结构特征表现在:一是农业所占比重较大。2007年中部地区第一产业的比重为14.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3个百分点,而东部和东北地区的第一产业产值仅为6.9%和12.1%;二是工业化进程发展缓慢。2007年中部地区第二产业的比重为49.5%,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东部和东北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调整空间;三是现代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2007年中部地区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为35.9%,在全国四大经济区域中所占份额最低。

从外贸依存度来看,中部地区2007年进出口总额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只有10.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5.3个百分点,比东北地区少17.4个百分点,而与东部地区相比差距更大,甚至也落后于西部地区1.6个百分点,表明中部地区的经济外向程度低,外贸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弱。此外,从城镇化率指标来看,中部地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39.3%,比全国平均水平少5.6个百分点,仅比西部地区多2.3个百分点,而与东部和东北地区相比差距更大,中部地区城市化进程任重而道远。

(三)技术进步水平比较

从科技投入来看,中部地区科技人才流失严重,科技经费投入明显不足,不能满足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要求。2007年,东部地区高校研究与发展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数占全国总数的比例为46%,西部地区占21.03%,而中部地区仅占全国总数的17.09%,远远低于东部地区所占比例,也落后于西部地区所占比例;东部地区高校研究与发展经费总投资占全国的比例为54.83%,西部地区占16.89%,而中部地区仅为14.26%,比东部地区低42.57个百分点,而且也比西部地区少2.63个百分点。从科技产出来看,中部地区科技产出水平与全国相比差距甚大,且差距还呈逐渐扩大的趋势。2001年全国人均技术成果成交额61.33元,比中部地区多33.85元;2007年全国达到了168.51元,比中部地区多106.49元。从全要素生产率(TFP)来看,我们根据新增长理论数学模型并结合我国及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实际,建立了动态生产函数,并实证分析了中部各省的经济发展方式,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各省改革开放以来物质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均高于全国水平(34.95%),其中:山西45.28%、安徽40.74%、江

西44.4%、河南46.67%、湖北46.7%、湖南45.9%;全要素生产率均低于全国水平(44.2%),其中:山西30.82%、安徽27.97、江西25.19、河南19.81%、湖北27.38%、湖南27.20%。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依然是依靠物质资本投入为主,发展方式粗放。

(四)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比较

从教育经费投入情况来看,中部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难以满足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对教育发展的需求。2006年,全国小学生均预算内事业费为1634元,而中部地区平均为1266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7%,其中湖北、江西和河南三省均处于全国后5位之列;初中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全国为1897元.中部地区平均为1442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00多元;普通高中和地方所属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平均分别为1548元和3363元,分别相当于全国水平的69%和721,,其中江西和湖南两省甚至低于3000元。

从每10万人口中拥有大学生数来看,2007年,中部地区每10万人口中拥有大学生数为1906人,而东部地区达到了2927人,中部仅占东部的65%;东北地区每10万人口中拥有大学生数也达到了2399人,比中部地区多493人。而从三次产业从业人员受教育分布来看,2005年,中部地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文盲和小学的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不大,初中则略好于全国,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2.28(第一产业)、3.28(第二产业)、4.14(第三产业)个百分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高中的比重分别为4.31%、17.94%、24.86%,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0.37、7.43、0.83个百分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大专的比重分别为0.19%、5.66%、20.38%,比全国水平分别低0.04、1.24、3.45个百分点,这表明中部地区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初中后教育严重滞后,特别是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短缺,不能满足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

三、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效益分析

居民能否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是经济发展效益高低的重要标志。经济发展的效益可从居民收入和消费情况来衡量,它要求经济发展更加关注和改善民生。

(一)居民收入情况比较

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情况来看,2007中部地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634元,比东部地区少5340元,差距巨大,仅比西部地区多325元,比东北地区多171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比东部地区少2011元,比东北地区少504元,仅比西部地区高816元。而就居民收入增长情况而言,各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基本持平,中部地区七年间也翻了一翻,在四大经济区域中处在第二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要慢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中部地区在四大经济区域中排在东北、西部地区之后。此外,从反映居民收入分配是否公平的指标——城乡居民收入比来看,中部地区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73,稍低于西部水平,但中部地区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七年来扩大了13.9个百分点,比西部地区多11.4个百分点,这说明中部地区近年来城乡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尽管东部和东北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变动情况也很大,尤其是东部地区达到了23.9%,可是这两个地区的2007年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都要好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二)居民消费情况比较

从恩格尔系数来看,2007年中部地区城镇恩格尔系数为37.16%,比东部、东北地区分别高2.12、1.18个百分点,仅比西部低1.71个百分点;农村恩格尔系数为44.84%,比东部、东北地区分别高4.28、6.28个百分点,仅比西部地区低1.78个百分点,说明中部地区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食品消费比例较大。此外,中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比东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低3787.27元、138.15元和191.14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东部和东北地区分别低1343.41元和242.71元,仅比西部地区多410.68元,表明中部地区总体消费信心不足,不敢消费,不利于对经济的拉动。

四、发展前景展望

近年来,中部地区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从经济发展速度来看,中部与东部差距在不断扩大,而与西部的差距则在不断缩小。从经济发展质量来看,中部地区全员劳动生产率全国最低,工业生产对环境污染普遍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物质资本投入,生产方式粗放;工业化程度还不高,与东部和东北地区相比差距较大,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城镇化进程缓慢,且经济对外开放程度远低于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也低于西部地区;科技投入不足,科技人员流失严重,自主创新能力弱,技术进步水平在全国处于相对落后状况;教育经费投入明显偏低,中部各省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财政经费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初中后教育发展也普遍低于全国水平,并已成为人力资源开发的短板,高素质人才的现状很难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从经济发展效益来看,中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大低于东部地区,人均消费支出比东部、东北及西部均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消费支出低于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稍好于西部地区。总而言之,新世纪以来中部地区自身发展迅速,但与东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相比,依然相对滞后,中部崛起是一个迫切而又长期的战略任务。

从根本上破解中部发展困局,加速中部崛起,一是要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为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重大任务来抓,确保中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要全力以赴保增长,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坚持一定时间内固定资产有大幅度增长,进一步提升中部的经济实力,增强发展后劲。要千方百计保民生,把扩大就业、促进创业放在改善民生之首,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服务;坚持新增财力向困难群众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公共社会事业倾斜,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加大力度保稳定,为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二是要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创新科学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探索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三化”路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依靠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两大内生动力”,促进科学跨越,从根本上实现中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立足基础,转变消极对待农业的态度,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在区域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中部地区农业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培育特色农业产业群与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群,使中部地区农业资源优势转变为区域的经济优势,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中部地区崛起的关键,也是中部地区发展的前景所在。

[参考文献]

[1]周绍森等.中部发展与区域合作[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4-13.

[2]王再文.比较优势、制度变迁与中国中部崛起[M].北索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35-137.

[3]冷崇总.关于构建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08,(4).

[4]李永有.经济发展质量的实证分析,江苏的经验——基于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的分析[J].财贸经济,2008,(8).

[5]苏荣.推进科学发展加速江西崛起[N].江西日报,2009004-02(A1).

责任编辑:垠喜

猜你喜欢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Brand Value: Excavating and Management of Tourism in the Rural and Village Region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