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岛国为生存前景焦虑
2009-12-22
本报驻澳大利亚特约记者 陈小丫 本报特约记者 吴 为 陈 一 本报记者 郭孝伟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很多人都记住了一个陌生的国名——图瓦卢。这个如今跑得只剩下1万人的小岛国,被认为将是全世界“最先沉没的国家”。大会开场后,图瓦卢等小岛国的悲情与声泪俱下,就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大会结束时,人们的同情并没能为小岛国换来他们所渴望的生存保证。有评论说,在哥本哈根贝拉中心矗立的巨大地球模型上,都没有标注这些小岛国的“立足之处”,可见它们在现实国际社会中所处的窘迫地位,更别说要它们得到发达国家的足够关注了。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一样,小岛国也是发达国家制造的全球变暖问题的受害者。4年前,图瓦卢就曾宣称要控告美国和澳大利亚,因为正是这些发达国家的高碳排放导致全球变暖,海水上升。“但现在看来,富国好像在说,非洲可以挨饿,岛国可以沉没,我们只是希望继续开SUV”,峰会后,一篇评论犀利地写道。一位中国专家认为,在目前由大国主导的国际大棋局中,小岛国除了做好公关,还应更多地与发展中大国合作。
悲情牌收效不大
“我们什么也没有做,可是气候变化对我们的影响却最大。我有一个希望,15年后我可以有自己的孩子,他们会有一个家,那个时候我们还会有一个美丽的岛屿。”12月7日在气候大会开幕式后的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上,24岁的斐济女孩拉维塔就泪洒会场,她哽咽讲话的场景也成了许多人对此次峰会最难忘的印象。
“流泪”似乎成了最能代表小岛国谈判方法的关键词。12日,太平洋岛国图瓦卢谈判代表弗莱哽咽着呼吁出台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协议,他说:“我今早上哭醒了,一个大男人承认这一点并不容易,但我们国家的命运掌握在你们手里。”他呼吁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美国总统奥巴马采取切实行动,否则人类将付出沉痛的代价。“讽刺的是,世界的命运正由美国的一些议员决定”,他进一步补充说,基里巴斯、巴哈马、格林纳达和老挝等国家的人民将会失去赖以生存的家园。
美国政治革新网评论说,图瓦卢代表的是“小岛屿国家联盟”,虽然所有低海拔沿海地区都会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但小岛国尤为脆弱。它们不仅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不利地位,许多成员还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与发展中大国相比,它们有着不同的当务之急。它们是最期待“被拯救”的国家。
不过,会议最后并没有通过图瓦卢等小岛国提出的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而是提出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会议也没有通过具有约束力的减排方案。对此,众多小岛国反应不一。印度洋岛国马尔代夫表示接受最终协议,支持该协议作为未来一年推进更有力气候变化控制措施的手段。但图瓦卢代表弗莱强烈谴责这一协议。他说:“我们的未来不是用来出卖的,我遗憾地通知你们,图卢瓦不能接受这一文件。”
《苏格兰人报》20日在一篇激进的评论中说,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毫无意义的协议出台后,穷弱国家的人民将抬起头颅,绝望地面向天空。最后一刻通过的美国牵头的协议未能产生有约束力的方案,确保众多小岛屿国家的存在,他们感到被出卖了。新西兰广播电台报道说,新西兰议员西蒙斯认为,会议结果说明小岛国的困境被富国忽视了。
有的岛国面临消亡
湛蓝的大海、洁白的沙滩和随风摇曳的椰林是许多人心目中理想的度假胜地,但对于许多小岛国居民来说,他们感受越来越多的可能是威胁,气候变化就像是一剂慢性毒药,慢慢地剥夺着他们的生存空间。这也正是图瓦卢等小岛国主张采取严格减排措施的原因。
图瓦卢位于南太平洋,被认为是将最快消亡的国家之一。许多人曾预言,图瓦卢将在未来50年内被海水淹没。该国由9个环形珊瑚岛群组成,陆地面积仅26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小的国家之一。图瓦卢海拔最高点只有4.5米,大浪一过,海水甚至能从岛的这边流到那边,已经有6000多人离开图瓦卢移民海外,目前当地人口只剩下1万人左右。在图瓦卢新闻网站上,有一个“图瓦卢与全球变暖”专题,显著位置写着:“我们时刻生活在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严重后果的恐惧之中。”
如果说是人类的愚蠢行为将图瓦卢推入海底,那过错该归咎于谁呢?二战期间,美军在图瓦卢建立了运输补给站,机场跑道、海边防护墙和诸多二战时期建筑的主要材料来源于多孔的珊瑚礁,挖掘形成的深坑现在被污浊的海水和垃圾填满了。战争并不是唯一的罪魁祸首。岛民们一直开采礁石、砂砾用作建筑材料,破坏了周边的生态环境。
在南太平洋地区,类似的小岛国还有许多。《环球时报》记者此前在斐济和瓦努阿图采访期间就深切体会到了全球变暖给当地造成的危害。在斐济最大的维提岛,海浪不断冲击正在消退的海岸线和长有红树的湿地,有的人家的祖坟已经沉在水下。在瓦努阿图,大多数平民都居住在用芭蕉叶和茅草搭建的房屋中,没有任何防护措施,面对不时的大风大浪和节节升高的海水,许多人只能离开原有的居住地,搬到更高的地方。海水倒灌更是人们生活中的大敌,不仅破坏了农作物,也导致淡水资源越来越稀缺。今年10月初一场地震引发的海啸夺去了邻国萨摩亚的几百条人命。当海啸预警拉响时,瓦努阿图人如临大敌,成千上万人向山顶跑去。
与图瓦卢的情况比起来,瓦努阿图等地的情况要好许多,它们不仅面积大了不少,地势也要高一些。地震和火山运动还让瓦努阿图的一些岛屿出现了隆升现象,这让瓦努阿图人颇为庆幸,他们的国家不会是最早因海平面上升而被淹没的那一批。当地报纸《贸易邮报》的主编吉恩21日通过邮件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对于气候变化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瓦努阿图人已经麻木了,对于他们来说,椰仁干的出口价格远比气候变化来得更实际。不过吉恩说,瓦努阿图人知道,气候变化问题对于他们有多重要,资源匮乏、远离主要市场又不被大国看重的太平洋岛国,只有在这个问题上才能在国际社会吸引人们的注意,从而获得更多的国际援助来改善他们的生活。他们也知道,如果海平面继续上升,以后即便是山顶,也无法保证能有容身之地了。
小岛国为生存找出路
在生死存亡的压力下,小岛国不得不为将来的生存找出路,组织成立小岛屿国家联盟就是他们在国际社会争取话语权的重要步骤。小岛国联盟成立于1990年,目前在全球有42个成员国和观察员,大多分布在太平洋和加勒比地区,总人口达3亿多。其中,古巴人口最多,巴布亚新几内亚面积最大。除了新加坡等少数较为富裕的国家外,大部分成员都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小岛国联盟的定位是,在联合国框架内,作为一个游说集团为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发出声音。自成立之日起,它们就一直在不同场合呼吁各国为控制全球变暖尽快付诸行动,成员国的态度往往比其他国家更为激进。
不过由于自身实力的制约,即使结成联盟,小岛国在国际上的影响仍然很有限。《泰晤士报》最近在一篇报道中说,小岛国并没有成为关注的焦点,即使是气候灾难大片也更倾向于展示富裕地区的事件,诸如伦敦被海水吞没,曼哈顿被滔天巨浪吞噬。不过这些情节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西方有资金有技术建造巨大的防洪设施保卫自己的城市。而在太平洋以及印度洋的许多小岛,数百万的人们仅仅生活在高潮标志几厘米之上。他们没有资金来保护自己,希望富国能够为他们提供资金建设防洪设施。
美国政治革新网说,在国际谈判中,人们的注意力全在大国身上,小岛屿国家的独特和紧迫的需要常常被忽略。在一个名为“对峙思潮”的网站上,一篇文章更生动地描述了小岛国在国际社会中所处的尴尬境地。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会议中心,一个巨大的地球模型引人注目,许多代表纷纷在这里拍照留念。但是,令人窘迫的是,这个地球模型上没有许多小岛国的踪迹。也许这些国家太小了,在地球模型上难有立足之地,这仿佛在向世人进行一种昭示。
对外移民是图瓦卢等国家不得不考虑的选择,几年前,图瓦卢曾向澳大利亚、新西兰提出移民请求,但都遭到拒绝,至今没有一个国家表示愿意接收他们。图瓦卢驻斐济大使曾表示,他的工作就是帮助图瓦卢人移民海外。而对于像马尔代夫这样通过旅游积累了一定财富的国家则考虑在澳大利亚或印度等地购买“国土”。2008年马尔代夫新总统纳希德上任不久,就宣布要积累旅游收入,购买新的国土,重新安置其38.6万国民。纳希德还透露,作为另一种选择,他还曾接待来自迪拜的一名企业家,讨论在马尔代夫建设水下乐园的可能性。对此,《泰晤士报》评论说,对于那些有钱人而言,气候变化带来的问题不过是可以解决的资金问题,但对于马尔代夫多数人而言,却并没这么乐观。这个号称南亚最富的国家人均GDP不过3100英镑,而且贫富不均,42%的人生活水平接近贫困线。
小岛国应多和大国合作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庞军博士21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对于小岛国来说,气候变暖后它们将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许多国家都面临国土被淹没的灭顶之灾。在这次气候峰会中,这些小岛国受到了舆论的很大关注和同情,但他们的主张并没有得到太多认同,这主要是由于发达国家始终不太愿意履行自己的义务,而且这些小岛国在国际事务中并没有很大的发言权,影响力较小。不过,因为这些国家的命运就是气候变化的标志,也是其他所有国家命运的缩影,所以他们的声音将会越来越受到关注。
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对记者说,除了气温升高,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啸、洪水、飓风等灾害变得频繁,加上小岛国经济都十分困难,这让它们的生存状况堪忧。在目前的国际大棋局中,仍然是由大国主导,但以国家为单位而不是以人口为单位的议事规则实际上对小岛国是有利的。不过,有的小岛国在处理各种事务时,往往也只是考虑自己的眼前利益,在气候问题上,他们跟大国的合作有时缺乏远见。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灾难,小岛国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舆论的关注做宣传,但更应该和大国合作,做好生存问题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