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振兴东北“四基地一区”定位的基础分析

2009-12-21赵昌平

经济师 2009年11期
关键词:定位

赵昌平

摘 要:文章在对振兴东北四基地一区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四基地一区的定位进行了分析。主要对振兴东北四基地一区定位的资源基础、产业基础、城市积聚基础、人才积聚基础与协同基础进行了分析,通过数据的分析论证了四基地一区定位的科学性。

关键词:振兴东北 “四基地一区” 定位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11-265-02

一、导论

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主题词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检索,有600多篇文献,这些文献从法制、体制、资源、税收、战略等角度讨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对策问题,而与振兴东北“四基地一区”直接相关的文献只有十多篇。有学者从区域协作的角度探讨了振兴东北的策略;一些学者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东北三省的产业选择问题;一些学者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研究了东北振兴的对策,一些学者从商品粮基地建设的角度讨论振兴问题。国家国务院东北振兴办主任张国宝对东北振兴“四基地一区”,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国家重要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区的定位以及相关的重要问题在新闻会上进行了阐述,东北三省的政协与相关官员在不同的场合对东北振兴的产业选择、区域协调、产业调整、生态安全、社会保障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解释。国家对振兴东北的“四基地一区”的战略定位是在综合考虑东北地区各省资源条件、产业结构、人才状况等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决策,有着科学的依据,对这一定位的依据进行深入的分析有利于探求“四基地一区”的协同机理。本文将从资源、产业基础、城市集聚、人才集聚等方面分析“四基地一区”的定位依据。

二、资源基础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赤峰市、哲里木盟、呼伦贝尔盟和兴安盟,全区共有土地面积124.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2.9%;共有人口1.1亿人,占全国的8.5%。是我国自然资源中的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东北地区有大面积湿地与森林,这为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区的建设提供了基础与依据。从2007年的中国统计资料来看,东北地区与内蒙古湿地面积为10982.8千公顷,占全国总湿地的28.5%;森林用地面积为5048.8千公顷,占全国总量的28.9%。东北平原在历史上就是重要的粮仓,东北地区共有耕地29727.3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比例为22.9%,同时东北地区还有稀缺的、肥沃的黑土地资源,但东北地区的粮食耕地因各种原因不断减少,黑土地流失比较严重。仅从1990年到1995年东北三省与内蒙共减少耕地1176千公顷,同时东北地区总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的黑土地因人为与自然因素的影响,造成水土流失面积达27.6万平方公里,厚度从将近1米变为20~30厘米。大面积可供耕种的土地与和肥沃的土壤为商品粮基地的建设奠定了基础,耕地减少与黑土地的流失也是在商品粮基地建设中需要遏制的方面。东北地区有丰富的能源与矿产资源,这些矿产为能源与化工、重型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表1是东北地区的能源与矿产资源的储存量与占全国总量的比例。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东北石油储藏量占全国的总量的1/3还多,煤炭储存量占28.4%。丰富的能源储备使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储备基地之一,也为东北建立新型能源与新型原材料基地奠定了基础。铁矿占全国总量的38.5%,菱镁矿占全国的85.6%,丰富的铁矿资源为钢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进而为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产业基础

振兴东北的“四基地一区”是一种产业布局的定位,它的建设需要有一定的基础,同时四大主导产业需要具有相对的比较优势,具有发展的空间与潜力。表2为东北地区的粮食与牧业产量与占全国的比例情况,自1999年以来东北地区的粮食产量在保持增长,占全国的比例不断上升,在2006年达到20%,这表明东北地区的粮食生产在全国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东北地区的奶类产量也在不断增加,2006年占全国比重的44.6%,东北地区的牧业生产在全国具有绝对的优势与领先地位。东北地区的玉米产量占全国的30%,在全国具有领先的优势,而玉米是新型能源乙醇汽油的重要原材料,表明东北有开发新型能源的基础与条件。

表3显示了东北三省与内蒙在原油、原煤、生铁、钢材产量自1997年至2007年的情况,从表中可看出东北地区在原材料产量方面呈增长趋势。黑龙江省在原油生产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在全国处于第1位,辽宁省在原油生产方面位于全国第7位。在原煤产量方面,内蒙位于全国第2位,黑龙江位于全国第4位,辽宁位于第10位,东北地区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在生铁方面辽宁的产量位于全国第3位,内蒙位于第8位,吉林与黑龙江排位比较靠后。成品钢材方面辽宁位于第4位,内蒙位于第14位,吉林与黑龙江排名比较靠后。总体来看,东北地区在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材料与能源方面有比较良好的产业基础,不同的省份在能源与原材料生产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内蒙煤产量较高,黑龙江原有产量最高,辽宁在生铁与钢材方面产量较高;而生铁与钢材的生产都需要能源,因而在东北区域内各省在能源与原材料上具有互补协同的基础。

表4是东北地区制造业企业的情况,从表中数据来看东北三省与内蒙古在过去5年内在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制造以及仪表仪器办公机械的企业个数在不断增长,这表明东北在装备制造业方面在过去取得了发展,已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从通用设备来看,辽宁通用设备企业数位于全国第5位,吉林与黑龙江位于15、16位,内蒙排名靠后;在专用设备上,辽宁企业数位于全国第6位,吉林与黑龙江位于全国第17、18位,内蒙排名靠后;在仪表仪器方面,辽宁位于第10位,其他省份排名比较靠后。总体来看,东北地区有发展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基础,在企业数量与规模上具有比较优势。在区域内部,辽宁的基础最好,吉林黑龙江处于中等水平,而内蒙基础很薄弱,这为区域内的产业转移与协同发展提供了基础。

四、城市集聚基础

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地区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或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或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城市群是城市集聚的表现,它具有吸引集聚与扩散辐射功能,通过城市群的吸引与辐射来拉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东北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个典型的城市群与一个典型的城市带,一个是以沈阳大连为双中心的辽中南城市群,一个是以哈尔滨为中心的哈大齐城市带。辽中南城市群包括2个副省级市、6个地级市和9个县级市以及19个县,建制镇318个,是全国著名的工业化、城市化区域,是人口密度、经济密度、交通密度高度集聚的区域。是渤海经济圈、京津塘经济圈与东北经济圈的联系枢纽。哈大齐城市带形成了农业——矿产资源——加工工业的协同组合系统,哈大齐城市带是东北经济与东北亚经济圈向联系的窗口与枢纽。自2004年以来,东北地区的这两个城市连绵带不断加强对周边的辐射与城市连绵带之间的经济联系,东北区域内的高速公路网络体系逐渐形成,哈尔滨至沈阳、大连、长春、吉林等城市的高速公路不断建成通车,铁路与航空的城市间对接已经完成,发达的交通网络系统促进了两大城市群之间的协同与融合。从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来看,东北地区在前50位的城市有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等主要的中心城市,辽中南的盘锦、抚顺、、本溪等城市在100名以内。总体而言东北地区的城市集聚有了一定的基础,中心城市发展较好,中心城市的辐射城市与其他经济圈的城市相比较存在一定的差距。东北地区城市群的发展为振兴东北的“四基地一区”建设的空间集聚协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城市发展的行政、政策的不协调制约了城市与产业群的协同发展,“四基地一区”需要形成合适的协同机制来促进空间集聚协同效应的产生与发展。

五、人才集聚的基础

资本与劳动力投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两大要素,区域内的人才集聚状况直接影响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从历年的统计数据来看,自1999年以来东北地区的高等学校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从157所增加到225所,同时教职工人数也由154214人增加到240650人。但东北地区的高等学校的数量与教职工人数占全国的比例在下降,这表明东北地区在人才的储备与培养方面的增速比沿海以及教育发达的省份要慢。东北地区的高校主要分布在综合性大学、理工、农业、林业、财经、体育、艺术、语言职业技术等方面,其中内蒙与东北三省共有76所职业技术学院,占院校总数的1/3。从高等院校的分布来看,东北地区的高校分布的门类比较齐全。农业与林业学校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与牧业基地的建设与生态保障区的建设提供了人才的培育基地,理工与综合性大学为装备制造业、新型能源与原材料基地以及创新基地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语言类学校为东北地区融入到东北亚经济圈以及全球一体化中提供了专门的人才。同时东北地区的高等院校与高校教师占全国比重的下降也说明东北在教育与科技上的投资上的相对降低,同时也说明东北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在下降,这需要东北地区在振兴东北经济的同时还要改善其教育与科研环境,提高外在环境对人才的吸引力,通过人才的积聚推动东北经济的发展。

六、“四基地一区”的协同基础

商品粮与农牧业生产基地、新型原材料与能源保障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区域的建设涉及到东北地区的主要产业,这些产业间能否产生协同效应与产业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有关,相关程度愈高产业间的依赖与关联性越强,产生协同合作的可能性越强。对“四基地一区”的主要产业的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可以认识和了解产业协同的基础。从相关性的数据分析来看,粮食与林业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原油与原煤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粮食产业与能源产业有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性较小。装备制造业与能源产业以及创新基地由于数据不全在此没有做相关性分析,但装备制造业的生产与加工需要能源与原材料的保障,它们之间应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七、小结

从上述的分析来看,振兴东北四基地一区的定位是在对东北地区的资源基础、产业基础、城市空间状况、人才积聚状况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给出的准确的定位,是科学的。同时四基地一区的相关产业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各相关产业之间具有内在的协同关系,在振兴东北经济时需要将相关产业的协同效应发挥出来,同时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来促进产业间的协同发展。

[本文为辽宁省社科基金振兴东北四基地一区的协同效应研究(L07BJY011)的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林志华.产业集聚与东北振兴的协同效应分析.东北财经大学学报[J],2006(10)

2.李辉,张旭明.产业集群的协同效应研究.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J],2006(3)

3.卢时雨,鞠晓伟.产业集群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作用机理及对策研究.现代情报[J],2007(3)

4.詹海微,牛士华,李奎.产业集聚与振兴东北协同效应分析.北方经贸[J],2007(7)

5.邱国栋,白景坤.价值生成分析:一个协同效应的理论框架.中国工业经济[J],2007(6)

6.马林,曹阳,赵英才.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内蒙经济发展区域协作的基本思路.经济地理[J],2006(3)

7.马林,杨玉文.区域经济合作理论与实践及其对东北区域合作的启示.经济问题探索[J],2007(5)

8.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M],2008

(作者系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副教授 辽宁大连 116026)

(责编:芝荣)

猜你喜欢

定位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一种新型回转定位锁紧装置
少儿智能定位鞋服成新宠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基于RFID的室内无线定位识别系统
基于S120的拧紧机定位控制系统的设计
青年择业要有准确定位
说定位:如何挖到第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