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对策
2009-12-21刘建勇
刘建勇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变得日趋重要,但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严重,给投资者造成很大损失,如何使会计信息质量提高,文章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作用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11-164-02
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者提供的关于企业在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反映,它要求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企业管理部门以及资本市场等提供相应的决策的依据。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质量在经济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但在会计工作中,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日趋严重。基础会计信息的失真,造成国家税收大量流失,造成许多不良贷款,同时造成管理混乱,为经济犯罪活动提供方便,对投资者、债权人的预测和决策会起到误导作用,使其利益受损,引起纠纷,影响社会稳定。
一、会计信息的重要作用
会计信息是会计信息系统的最终输出产品,是企业经济信息的核心,它是报告经济活动执行情况、衡量经济效益、辅助管理人员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和监督的一个重要信息,会计信息提供者把来自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和企业有联系的外部单位有关的经济业务数据作为主要输入,为投资者、债权人、决策者、政府等服务对象提供计划预测数据。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日趋严重的趋势,有以下方面的原因:制度方面的原因、产权方面的原因、信息不对称方面的原因、职业道德方面的原因、审计方面的原因等等,这些都可能导致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随着改革的深入,现代企业制度逐渐建立,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审计准则逐步形成体系,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会有所好转。
1.会计信息之间没有竞争,没有生存危机。由于我国的会计信息属卖方市场,只把会计信息作为最主要的要求批漏,而非会计信息,如产品市场占有额、销售增长率、经营者信誉等不被人们重视。如果会计信息与非会计信息之间存在激烈竞争,会计信息在失真、质量低且对决策者无用时,投资者就会放弃会计信息,转而使用非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就面临生存危机,这样,就能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才仅仅十几年,非会计信息少之又少,会计信息之间没有竞争,没有生存危机,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2.投资人没有形成应有的关心。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国有企业的比重大,即使是上市公司也大多是国有企业改组上市的,国家股、国有企业法人股占据证券市场的绝大部分,国家作为投资主体是一个空洞的概念,从而造成投资人缺位,容易形成内部人控制,没有形成从国有者角度的应有的关心。中小投资者作为会计信息的最主要使用者,是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法律的保护,只有法律保护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才谈得上真正保护所有者的利益,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就要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3.准则、法规执行缺乏效力,监管不力。会计准则、法规作为制度,只是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其真正的约束力体现在有效地执行中。制度的执行,体现为相关的法律制度安排以及各种实际的判例上,一个无法得到执行的制度,就不具有基本的约束力。尽管《会计法》赋予了会计人员依法行使监督的权力,但有效监督的氛围并未形成,真正敢于监督的人并不多,有些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与控制制度形同虚设。在我国市场缺乏效率的现阶段,笔者认为,其他法律制度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必须高于会计准则等技术规范的要求,而这些执行机制的完善有赖于立法与司法的支持,即政府监管的深化。
4.审计工作不独立。会计报表在公布之前都要经过审计师的审计,如果审计部门及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始终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按照职业规范的要求进行审计工作,那么会计信息失真将有大幅度的减少。目前,我国审计市场的基本情况是:审计业务的地域性强,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当地政府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存在大量的事务所,没有形成规模、行业方面的特征,事务所的非审计业务收入很少,少量的审计业务收入是他们生存的关键,不能通过降低自生成本来争取竟争优势,审计师的独立性受到严重的冲击,容易形成“购买会计原则”。就内部审计而言,目前,由于管理体制不顺、审计手段落后、审计力量薄弱等原因,造成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很难谈工作到位不到位,很多内部审计机构只是停留在公司文件中的组织机构图纸上,而没有专门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更谈不上目标和功能,即使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了内部审计人员,本质上还是管理当局的职能机构,对其授权也仅仅停留在纸上,独立性大打折扣。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在成熟市场经济中,企业是为股东的利益服务的,尤其是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企业是股东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承受来自股东的压力,如果管理层不能满足股东的要求就会面临着被罢免的危险。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如何解决投资人主体对企业的有效控制,是解决其他经济问题的根本。投资人作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更应以所有者的身份来看待会计信息失真,而不仅仅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待。
1.加快法制建设,加强法规的约束和执法力度,建立健全多方位评价体系。首先,虽然我国有《公司法》、《证券法》等对会计信息失真、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做出了一些规定,但是对出具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进行惩罚的力度目前仍然偏弱,广大中小投资者仍然感到投诉无门,他们的利益得不到充分的保护。因此,法律应加强对成熟市场诸如美国市场的《证券法》、《证券交易法》等法律内容的研究,对由于会计信息失真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确定以及如何分担失真会计信息的法律责任等给予明确的认定。其次,“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也极大地损害着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应加强法规的约束和执法力度。最后,建立健全多方位评价体系,增加非会计信息的社会供给,减少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依赖。
2.加快会计理论研究,完善会计准则,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的建设。会计理论体系是会计发展的基础,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必须加快会计理论研究,完善会计准则和严格实施,使其更好地反映企业经济全貌和经济实质。同时应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的建设,加大对注册会计师行业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使其违规成本大于违规收益。应明确规定会计师事务所负责人和执业的注册会计师要对审计报告是否客观、公正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作出保证。对于为获取经济利益而丧失职业道德、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必须严究民事责任,对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其刑事责任,建立良好的信誉市场环境。
3.加快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提高执业能力。会计执业能力定义为:“会计人员的执业能力是使其能够以职业责任所要求的水准高质量地执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道德观念的综合。”由此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执业能力就是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及职业品质的综合体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既提出了会计职业道德的“诚实守信”原则,又突出了会计“不做假账”的职业要求,是职业道德在会计行业的细化和延伸。会计信息失真是人为原因引发的,会计人员的执业环境在不断变化,社会对会计人员的执业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在现实的中国,随着改革的深入,会计工作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针对会计人员核算失真,我们更应该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以及后续教育水平,给会计人员注入新鲜血液,保持其蓬勃的生命力,提高其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水平,并加以考核,使考核成绩成为其继续执业的前提条件,从而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
4.加强内部审计。首先,从树立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和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的角度看,审计委员会或内部审计部门必须上挂一级管理,内部审计工作绩效考核不与经营业绩挂钩,其自身工作成效根据科学合理的内审质量考评体系(定量指标主要包括审计覆盖率、审计计划完成率、被审计者违法违纪问题重复发生率和审计处理落实率等。定性指标一般包括审计人员的素质能否胜任审计监控工作,审计机构内部管理与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审计机构和人员是否及时、正确处理已查证的各种问题等)进行考核,确保经营管理活动置于有效监控之下。其次,建立一支高效率、责任心强的审计队伍,努力培养“复合型”、“专家型”的内审人才。最后,改变落后的内部审计模式和技术手段,加大内审督导的深度和广度。要从以账表导向的审计模式逐步转变到系统导向和风险导向的审计模式,要从事后审计逐步向事前、事中前移,逐步建立起内控制度的评价体系,将内部审计工作渗透到业务经营管理的各个过程和环节。内部审计人员要认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审计报告能真实地反映被审事项的实际状况,努力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技术性障碍。
参考文献:
1.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会计研究,2004
2.葛家澎,林志军.西方会计理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3.娄尔行译.论财务会计概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
(作者单位:太原市城市建设发展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0)(责编:芝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