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家、古典戏曲文献学家傅惜华
2009-12-21李慧
李 慧
内容提要:傅惜华20世纪著名的藏书家、古典戏曲文献研究专家,其一生著述甚丰,尤其在戏曲目录学领域贡献突出。本文将视角固定在图书典籍上,略述傅惜华对中国戏曲典籍的收藏保存、著录传播、捐公奉献。
关键词:傅惜华碧蕖馆藏书戏曲研究
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09)04—88—91
傅惜华(1907~1970),字宝泉,别号碧蕖馆主,满族,北京人。1926年起任《北京画报》戏剧版编辑,1931年以后在梅兰芳等人创办的北平国剧学会任编纂部主任,国剧学会图书馆主任,主编《国剧画报》、《戏剧丛刊》并负责编辑《中国戏剧大辞典》。20世纪40年代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大学讲授戏曲、小说。建国后在梅兰芳为院长的中国戏曲研究院任研究员、图书馆馆长。
傅惜华是20世纪著名的藏书家、古典戏曲文献和俗文学研究家,他留下的数以万计的珍贵藏书,泽被后世,其丰厚的学术论著、默默奉献的高尚品格,影响惠及几代戏曲研究者,至今仍给人们以重要的启示。
傅惜华作为一位藏书家,早在30年代即以收藏戏曲、小说等俗文学文献见称于世。在那个动乱一的年代,为了不使珍贵古籍流出国门,他视收藏古籍为己任。数十年如一日,节衣缩食,集腋成裘,苦心孤诣地收集了大量珍贵古籍文献,如:明万历本《荆钗记》、《红梨记》、《千金记》,金陵富春堂刻本《西厢记》(南西厢最古本),《东窗记》,继志斋刊本《旗亭记》、《义侠记》,天启三年刻本《博笑记》,天启抄本《灵犀佩》,天启刻本《一札三奇》,崇祯间刻本《花筵赚》、《四大痴传奇》,汇锦堂刻本《北西厢》。不见著录的清康熙钞本《元词备考》,极为宝贵的旧抄本《富贵图》,明万历间金陵大业堂刻本《唐书志传通俗演义题评》,钱塘王慎修精刻本《三遂平妖传》,人瑞堂刊《隋炀帝艳史》,金陵万卷楼刊本《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明崇祯刻本《西湖二集》等,不少属于传世较稀的罕见古本。
明清精绘插图版画之类书,也网罗极富,如明永乐十五年刻本《诸佛如来菩萨名称歌曲》,正德十五年刻本《雅乐图谱全集》,嘉靖间西清堂刻本《启蒙故事》,万历十五年金陵宫春堂刻本《古今烈女传》,万历十八年原刻本《闺范》,万历间刻本《状元图考》、《雪斋竹谱》,新安方氏刻本《墨海一集》,环翠堂刻本《环翠堂园景图》,天启问新安汪氏校刊《远西寄器图说录最》,金陵周如泉刊《万寿丹书》等,不胜枚举。
由满族人创制的“子弟书”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许多曲艺曲种都深受其影响,是满族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傅惜华先生积极地发掘、搜集、整理子弟书,从浩瀚、杂乱、无序的文献中搜集有价值的资料,共收有“子弟书”三百一十多种,其中还有五种附有曲谱的钞本。这些珍贵文献,对把握子弟书历史的真实面貌,探求不同时代子弟书的历史发展脉络是很有助益的。
今天看来,这些珍贵古籍如果没有傅惜华先生当年的及时保护和抢救,可能早就烟消云散,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了。从傅先生撰写的《近五年来所获之戏曲珍籍》等文章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先生当年访书、购书、藏书的经过,可以体会到先生曾为那些来不及抢救的珍籍的散失而惋惜,也曾为那些失而复得、得而又失的珍籍而难过的心情。更可以了解到这些珍贵古籍的价值。
随着戏曲观念的进步,傅惜华的收藏理念已明显不同于前人。他突破前人藏书的偏见,带着庄严的学术使命感,不仅搜求那些罕见的珍本、秘本,也专门搜求一般藏书家所忽视的梨园抄本、伶工传本、宫廷档案。他认为梨园抄本“既能上窥梨园嬗变之真,复可下备学府改弦之用,岂得轻觑而摈弃之耶”,故“每遇戏曲书籍,勿论旧椠名刻、南府官书、梨园传本,苟力所能逮,莫不尽事搜藏。”这和戏曲行家齐如山的收藏观大致相同,“无所谓难得不难得”,“从前虽觉平常,后来变得也很有价值了”,颇具超前专业眼光。
傅惜华先生在30年代与梅兰芳、齐如山共同创办国剧学会,担任国剧学会图书馆主任。对戏曲认识的全面深入,使得他更加重视戏曲文献的收藏,并且收藏范围大有拓展:明代版画画谱、汉代画像拓片、演出服装、乐器、堂会及营业戏单、剧本曲谱、升平署档案、像片、唱片、名伶书画等都有收藏。经过他的不懈努力,依托他与梅兰芳、齐如山的私藏,再加上一些热心人士的捐赠,使大量分散于各处的珍贵戏曲史料得以完善的保存与集中,极大地丰富了戏曲文献收藏的内容。这些实物文献与书面文献相互印证,为戏曲研究提供了坚实、丰富的学术基础,对今天的戏曲研究和学科的建设发展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据其子女傅玲、傅殉回忆“父亲生前曾多次说过,我的书既是私人的,也是国家的,将来开个戏曲图书馆供大家阅读和研究”。“文化大革命”后,傅惜华的藏书除少部分散佚外,其余部分由其子女遵照其生前遗愿,全部捐献给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收藏,共计三万余册,多为古籍,里面包括一些刊刻年代早,印刷精良的刻本和一些珍贵的钞稿本。藏书中的昆曲舞台演出脚本、工尺谱、锣鼓经等曲谱钞本,以及子弟书、马头调、牌子曲钞本是当前戏曲、曲艺研究的热点,也是研究戏曲、曲艺以及中国近代中国民间文化与社会形态的重要资料。
傅惜华先生慷慨的私藏典籍捐公壮举,为他的碧蕖馆藏书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对后来学者而言,那是珍贵的财富,巨大的宝藏,更是指引后辈学人在学术道路上不断探索的明灯。
在学术研究中,目录学向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之功。目录的编制与利用一直为历代学者所推崇。傅惜华先生不仅富于戏曲文献收藏,在戏曲目录编制方面同样投入大量精力,成就蔚然可观。而这些成就的取得自有它的“源头活水”,不仅得益于他本人的学养修为,也与其丰富的戏曲文献收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傅先生的碧蕖馆既是藏书屋,又是读书处。他根据自己的治学要求收藏图书,为潜研学问而在书屋里研读收藏的文献,又为研读的文献而编制目录。藏、学、研、编完美结合,相辅相成,互促互动,将个人的收藏与研究融入到戏曲目录的编制中。其质高量丰的论著成果,充分体现了他在戏曲目录学领域中具有很高的修养与研究水平。
20世纪上半期是戏曲目录学的草创阶段,傅惜华在戏曲目录收录范围上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和尝试。《国剧学会图书馆书目》是他的首部戏曲目录学著作,所收为当时国剧学会图书馆所藏戏曲书籍。在这部著作中,傅惜华根据戏曲艺术的特点,最早提出了戏曲书籍的分类方法,在收录范围上较之前人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收录范围较广。分雅、花二部,花部与雅部占有相同的分量。全书分三卷,“上卷著录者,自元代迄于清末之南北曲目录,中卷系近代各省流行之俗剧目录;下卷所收则为音乐、韵学、影书、弹词、小调五门,原关系戏剧颇重,类皆必需参考之籍,故以为殿焉。话剧期刊二类,亦皆属之”。这种可贵的尝试,在学术领域中产生了很大影响,为后来学者提供了借鉴参考,也为他个人此后撰写的一系列戏曲目录学著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名家藏书各有其旨趣,傅惜华“不自珍秘,供同好者参考”的慷慨无私,尤其令人感佩。他曾撰写多篇文章介绍自己的收藏,如《近五年来所获之戏曲珍籍》一文介绍他自己1939—1943年间“购藏戏曲书籍之丛
编、杂剧、传奇、选集、曲谱、散曲”等较为罕见的戏曲书籍50种,《碧蕖馆藏曲志》介绍其所藏《牧羊记》、《灵犀配》等剧目,《碧蕖馆所藏抄本杂剧传奇目录》则专记其藏曲中少见之曲名、卷数、撰者、年代、册数等。此外,还有《碧蕖馆藏曲识略》、《碧蕖馆所藏抄本戏曲小记》等等。先生的著述不仅为后学者拓宽了视野,省却许多翻检之劳,也提供了更多的检阅之便。“文字典藏,天下公器”,运用于傅惜华先生,是为恰当。
傅惜华还受梅兰芳之邀对其藏曲进行整理介绍,他先是编制《缀玉轩所藏戏曲草目》2卷,“稽考各本剧名,撰人姓氏,传抄年代,详为著录”,继而又“取其所藏罕睹镌刻流传、或未见诸家著录旧抄珍本杂剧传奇二十四种”,编制成《缀玉轩藏曲志》一书,并“考其作者,详记行款,撮述梗概,并稽本事出处,辩证是非,附志梨园有无搬演”,该目录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此外,他还在1935年的《大公报-剧坛》上撰写《记缀玉轩藏内府钞本》一文,介绍梅兰芳所藏《狮吼记》等内府抄本戏曲。
‘
马廉在20世纪是颇为有名的一位通俗文学收藏家,也多有珍本秘籍戏曲收藏。傅惜华先生“近一月之力”将马氏藏书“尽得饱读”之后,写成《平妖堂所藏明代善本戏曲》,收录马氏所藏《六十种曲》,《琵琶记》等明代善本戏曲34种,并“粗记版本,撮述内容”。
对北京大学图书馆的藏曲,傅先生曾撰写《北大图书馆藏曲志》专门介绍其中的善本部分。他还十分关注国外戏曲文献的收藏,曾到日本考察、寻访中国典籍,写下《日本现存中国善本之戏曲》一文,向国内学人介绍日本藏曲情况。《记长泽氏所藏钞本戏曲》介绍日本汉学家长规矩也的戏曲文献收藏,分传奇、昆曲谱、戈腔谱、身段谱、乱弹剧本等5个部类,介绍了《一种情》、《松雪缘》等抄本剧本、曲谱。
傅惜华先生还曾到位于北京的西什库天主教堂属下的北堂图书馆参观,在发现了一些珍品后,编制了《北堂图书馆所藏善本戏曲音乐书录》,并撰文对《偷逃记》、《青衫记》、《霞盏记》三种戏曲进行详细介绍,称这些发现“为余近年来搜书访曲之一大快事”。
伴随新中国的成立,傅惜华的学术研究也进入鼎盛时期,他治学更为勤奋。依托自己丰富的藏书及对戏曲自身更加深入的认识,坚持广阔的研究视野,采取扎实的搜集、编目、校勘等研究方法,编制出了具有集大成性质的戏曲目录学著作《中国古典戏曲总录》,这标志着他的戏曲目录编制及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古典戏曲总录》是一套中国古典戏曲目录的系列著作,被列为当时中国戏曲研究院主编的《中国戏曲史资料丛刊》。根据傅惜华的编辑设想,“专门著录宋金元明清五代之南北戏曲家作品,包括‘杂剧,t戏文“院本“传奇等古典剧本”。拟分八编出版,其第八编《中国古典戏曲研究书目》计划收录戏曲研究著作,可惜未能完成。此套丛书尽管为未竟之作,但就已出版的《元代杂剧全目》、《明代杂剧全目》、《明代传奇全目》、《清代杂剧全目》及可知大体情况的《清代传奇全目》等各书来看,较之先前的各类戏曲目录著作,其不仅收录完备、规模空前,而且编辑体例科学完善,著录内容详尽,包括作家小传、剧名、版本、存佚、收藏地点等。书后附《引用书籍解题》、《作家名号索引》、《杂剧剧目索引》、《传奇名目索引》,所供信息丰富、检索使用方便。该书在20世纪戏曲史上无疑是一部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科学完备的戏曲目录学著作。出版几十年来,一直为戏曲研究者必备之参考书,有着较为权威的地位。此外,他的《北京传统曲艺总录》尽收元明清以来至解放前北京地区流行的各种传统曲艺作品,并详注版本、藏处等,至今没有超其上者。《宝卷总录》、《子弟书总录》等无论对版本目录学还是对曲艺史学来说,均具有开创性意义。其论著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来愈显示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重要意义。
傅惜华先生精于戏曲文献收藏与研究,注重考证,学风严谨,令人钦佩。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承前人研究成果,整合学术资源,既是后学对前辈最好的纪念,也是我们应尽之职责。为了纪念傅惜华先生对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贡献,遥接前辈之心境,延承传统之魂灵,中国艺术研究院不仅将整理影印出版傅惜华藏书作为院重点项目,图书馆还建立了“傅惜华戏曲特藏书库”,由专业的高级研究馆员专管,戏曲研究专家负责整理与研究,一些研究成果多次获国家级、省部级、院级奖励。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傅惜华先生当年构思的影响下,编制完成了《中国戏曲研究书目提要》,既是为了总结先生的学术成就,研究他留下的宝贵遗产,也是对先生的缅怀和思念。《傅惜华戏曲论丛》已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同时还在积极准备再版其20世纪50年代的一些论著。傅惜华的藏书通过向公众、社会开放的形式,使一家之藏为众人所用,融人了现代图书馆而永续延绵,生机无限,先生在天有灵也会为之莞尔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