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化背景下电视语境的特点及其影响
2009-12-21林芝雅胡浩宇
林芝雅 胡浩宇
摘要电视是人们获取信息最主要的大众传播媒介之一。电视语境是由电视台与观众之间所形成的语境。这种语境往往是通过不同的节目形态显现出来的。在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大行其道的今天,娱乐化背景下的电视语境对大众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关键词电视;语境;公众;语言
2004年的《中国电视媒体优秀栏目盘点》中显示,新闻类和综艺娱乐类栏目是众多频道打造的王牌栏目。而相对于电视新闻而言,电视娱乐节目更容易获得受众的青睐。娱乐节目满足了人们渴望缓解内心压抑的需求,节目中创造的轻松快乐的气氛,让观众得以摆脱压抑的心情,让追求快乐的天性得以完全释放出来。
可以说,当今传媒时代是娱乐大行其道的年代。越来越多的人在工作之余渴望获得信息的同时寻求一种放松的娱乐方式。从受众心理学角度而言,由于受众的心理在某些方面是相同的,如好奇、猎奇心理。这是人的本能兴趣。因此电视节目从饱和的政治化形态迅速向泛娱乐化形态转化,并已经形成今天的电视语境娱乐化局面。
语境是语言的使用环境。电视属于大众传播,是超时空的语境,它是人际传播的延伸,其语言是各种语体运用的集大成者。电视语境是利用信息技术向观众传送“声音+图像”信号而形成的画面、音乐,也可以是各种声响、语言或异地语言所构成的语境。这种语境往往是通过不同的节目形态显现出来的。
一、娱乐化背景下电视语境的特点
传统的电视语境有双重性、预设性、封闭性、艺术性等特点。
娱乐化背景下电视语境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有学者总结了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兴起的以《综艺大观》《正大综艺》为代表的综艺节目;第二阶段,是以《快乐大本营》《欢乐总动员》为代表的游戏娱乐节目;第三阶段,是《幸运52》《开心辞典》等益智类节目;第四阶段,是2003年出现的真人秀节目。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突出地体现了中国电视语境的一些新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声像结合更加紧密、电视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性加强
电视是用“声音+图像”创造语境的。多媒体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为电视传播形式的变革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使电视语境的物理条件不断完善。我们将早期和后期的《综艺大观》以及现在的《快乐大本营》等节目进行比较便不难发现,节目中的音响、音乐、画面等声像元素配合得更加紧密,使得语境更加生动、贴切。例如,早期的《综艺大观》舞台背景画面比较单调,节目没有相应的画面配合,但到后期,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节目都有与之相配的画面,比如在表演舞蹈的时候,大屏幕上出现的画面意境与舞蹈相配合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此外,字幕也可以作为有声语言的语境,有声与无声配合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例如,2007年8月25号的《快乐大本营》当中,嘉宾韩庚和韩国明星崔始源要进行比赛秀,主持人给出一段音乐让嘉宾即兴发挥,根据音乐跳出与音乐相符合的舞蹈,韩庚先来,跳得很好,现场一片欢呼,轮到崔始源时,音乐放出来时他还没想好怎么跳,屏幕上立刻跳出“这个该怎么跳”字样,使得当时现场紧张尴尬的气氛得到缓解。
这样的例子在如今的娱乐节目中已经十分常见,除此之外,音乐的运用也可以创造气氛,加强情感。当需要用语言表达强烈情感的时候,往往有音乐的配合,会使得情感更加突出。
这些技术的引入对传统的电视语言影响巨大。如今,电视语境的特点随着通讯技术和节目制作水平的提高,现场直播的出现打破了虚拟性,热线参与和谈话节目的出现打破封闭性,播音员由“播”到“说”打破刻板性。交流性的谈话语体被越来越多地使用。“阐说式”的电视语言逐渐演变成“交流式”的或者说是像与观众面对面的“谈话式”语言。这一切还有赖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网络具有电视媒体所不具有的与观众的互动性,电视通过和网络结合,充分利用网络手段丰富电视节目,扩大了电视在传播领域的影响力。2005年最火爆的电视节目《湖南卫视2005超级女生》,在整个节目播出过程中,新浪网时尚伊人频道适时推出了专题报道和评论,截至总决赛结束,一共收录新闻2541条,视频607条,图片15080张,投票1990万人次,论坛高达37万贴。《超级女声》正是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弥补了电视的时限性、单向性、线性等不足,极大地延伸了节目的生存空间。
2电视语境的表演性愈加突出
电视传播作为一种特殊的大众传播形式,其传播者的语言活动不是个人的,而是代表着一定的角色在进行,电视主持人也是角色,其言行必然带有一定程度的表演色彩,而且随着社会各个方面的变化以及受众心理的变化,这种表演性越来越突出。例如,第19期的《综艺大观》是由倪萍和牛群来主持的,他们的主持风格比较正规,而且是像新闻播音员一样坐在舞台上面,表演性较小,语调像朗诵,话语也比较书面,虽说也带有一定表演性的,但这种表演过于刻意,而且只是语言层面表现出来的。
现在的娱乐节目中,主持人除了通过变换音色、语调的方式,充当不同角色,形成不同的角色语言,引导观众情感的投入,激起观众情感的共鸣,甚至还在主持节目的时候用夸张的表情或扮以形象的动作表演,达到调动观众情绪,活跃气氛的目的。
例如,《快乐大本营》中经常有主持人配合嘉宾表演的环节,如:在一期节目当中请的演员郑元畅,主持人谢娜在节目的一个环节充当了一个服装设计师,让嘉宾和其他三位男主持人穿上她设计的衣服走秀,这样每位主持人都变成了演出者。还有最近比较受欢迎的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节目,主持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是演出者,在舞台上尽情表演。
二、对公众语言的影响
相比文学语言,电视语言显得更为简单、明了、直观,因而也更易接受。
娱乐化背景下,电视语境下的媒体语言对社会语言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渗透到各层次、各年龄段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的使用。
1电视语境是新词新语产生的最佳媒介,对汉语语言发展变化具有导向作用
新词新语的出现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特别是在以娱乐化为背景的电视语境下,追求语言的创新、时尚、搞笑甚至怪诞本身也成了一种时尚之举并为人津津乐道。这种价值取向对公众的语言运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新词新语必须有媒体的依托才能有生长的土壤。电视的神圣化或者说权威化,使这些新词新语甚至原本很普通的词语在这种作用力下被赋予时尚的色彩,让人趋之若鹜,竞相模仿。
为了使节目气氛更加活跃放松,娱乐节目的主持人的语言往往比其他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更加时髦、俏皮。经常使用一些外来词、方言词或字母词,甚至使用中夹英式的语言,来凸显个性。同时,句式灵活多变,长短相间,口语化特征明显。
在词语创新方面,例如,“PK”一词因《超级女声》而流行,表示对决的意思,今天被广为使用。每年中央电视
台的《春晚》都会制造一些流行语。例如,2002年的“忽悠”,2001年小品“卖拐”中的“走两步,没病走两步”被人们津津乐道,2007年的“你太有才了!”大肆流行,2008年的蔡明在的小品中的一句“为什么呢?”很普通的一句话带上了幽默色彩,成为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幽默语言。除了这些新词新语,同时,还有很多新创造的准词缀,如“……门”,有“艳照门”“红楼门”等。
这些新词新语的创造极大地丰富了汉语的词汇系统。电视语境对汉语语言发展变化具有最重要的导向作用。
2口语化的电视交际语言,使公众语言日益带有娱乐性
为了追求最佳的娱乐效果,电视语言逐步从高雅、正规转换为通俗、诙谐。“阐说式”的电视语言被“谈话式”语言取代。“口语化”是当今电视语言的一个显著特点。大众语言也日益呈现出非正规化、狂欢化的娱乐性质。若我们稍加留意便不难发现,我们的日常生活语言幽默搞笑的特点越来越突出。下面列举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我的青春谁做主》的几句台词来说明这一点。虽然电视剧台词有夸张放大生活的特点,但足以代表现代大众的语言特色。
小样父亲:(住院时他弟弟妹妹来看他)怎么弄得像开追悼套,我都不好意思喘气儿了。
小样:只要有恒心,铁杵磨成针。
方宇:那得看本身是什么材料,咱俩是木杵顶多磨成牙签。
小样:不能提你,连方字都不行,我在家看到桌子角都能想起你来。
方字:你何苦这么自虐呢?那我不来,你还能把家具都磨成圆的?
小样:你个大傻帽,分明就是一只蜗牛,却偏要抢人家乌龟的壳,你不怕超重压死了你啊?
方宇:比喻很贴切,可是我听着很别扭。能不能换成螃蟹的壳啊?
3语言表达形式不规范现象愈演愈烈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虽然多样的语言形式带给了受众愉悦的享受,但媒体的责任更应加以重视。在当下的电视语境下,娱乐节目中时髦的港腔港调、不规范的语言现象、方言土语或另类的怪腔怪调比比皆是。
某些娱乐主持人刻意模仿港台腔等,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存在种种不规范的现象。如:“小男生”的“生”读成“森”等将后鼻音读成前鼻音、平舌读成卷舌;语气词的使用大大增加,如“好了啦”“好搞笑哦”“好漂亮吔”等。语法方面如“有”字句的流行。即“有”加上一个谓词性的成分构成“VP”结构,如“我有见过他”这样的语法结构频频出现在一些主持人口中。
许多不规范的语言现象的出现显然对公众语言学习和使用普通话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接受学习能力较强的青少年,同时又是娱乐节目的主要受众,容易以不规范的语言作为时尚、新潮的表现,不加辨别地效仿,这样发展下去,我们国家的普通话推广计划将受到严重影响。
大众传播娱乐化,使电视台娱乐性节目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新闻节目也充斥了很多娱乐性内容。严肃新闻也竭力用娱乐来包装,将名人趣事、暴力时间、灾害事件、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并以调侃式的语言加以包装以吸引眼球已经是司空见陵的做法。这些做法直接导致电视语境的泛娱乐化。我们认为,大众媒体在追求收视率的同时,更应该充分重视民族的文化逻辑和政治逻辑,强化社会责任感,做好“把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