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磨坊与劳特雷克的艺术

2009-12-21

电影文学 2009年19期

刘 洋

摘要本文以好莱坞的优秀歌舞片《红磨坊》为切入点,介绍了这个当时巴黎最具风情的夜总会和发生在这里的感人故事。探讨电影的独特艺术风格的同时也引出了让红磨坊更闻名于世的法国天才画家劳特雷克。这个不幸的画家的一生和他的绘画风格都与红磨坊这块华丽的舞台息息相关,他一生钟情于表现红磨坊里的底层男女,并用画笔表达对世情玩笑般的嘲弄和背后深沉的反思。

关键词红磨坊;劳特雷克;康康舞

红磨坊这三个字对我来说具有三层意义,一个是位于法国巴黎北部蒙马特高地(Montmartre)上的以艳情的康康舞而闻名的夜总会,一个是经典的好莱坞歌舞片,而还有一个就是我所钟爱的法国画家劳特雷克一生流连的地方。

一、狂欢的红磨坊

蒙马特位于巴黎北部的丘陵地带,一度很偏僻,19世纪末这里才成为一个咖啡馆、酒吧、夜总会聚集的地方。1889年开业的红磨坊就是蒙玛特的著名欢场,也可以称得上是现今娱乐业的鼻祖,屋顶上为招引顾客设置的鲜红色的风车是其最大的特征。而这里便是2002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红磨坊》的原型地。这间大名鼎鼎的夜总会以女子露大腿的康康舞扬名世界,每到夜晚姑娘们随着响亮的音乐,拎起飘逸的长裙,踢动着裸露的玉腿,强烈刺激的舞姿颇具挑逗性。在这里,严肃的世俗道德被灯红酒绿的狂欢所淹没。不管是上层名流还是下层平民都常常在这儿聚会。因此红磨坊很快就名声大噪,吸引了包括英国皇太子在内的上流社会名士以及众多的年轻作家、艺术家,这里成了没有阶级界限的欢乐场。无论贫贱聪愚,人人来此纵欲狂欢,妓女与嫖客、毒品烟酒、寻找创作灵感的艺术家与络绎不绝的观光客群集于此,为这个地方更增华丽、颓废的魅惑色彩。

二、银幕上的红磨坊

可想而知,这样的一个人间天堂一直都是生长爱情和艺术的地方。它不仅点亮了天才画家劳特雷克的多彩人生也赋予他无限的创作灵感,更被多次搬上银幕,成为银幕上的不老传奇。1953年嘉宝主演的同名电影《红磨坊》就诠释了画家劳特雷克和红磨坊舞女的纠缠情史。1955年法国导演尚雷诺又以明星舞娘“空中开腿妮妮”的故事为主线拍摄了一部《法国康康舞》。而今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推出的澳大利亚知名导演巴兹·鲁赫曼执导的歌舞片《红磨坊》,讲述的依旧是发生在这里的一段故事。好莱坞当红影星伊万·麦戈雷格和妮可·肯德曼分别在片中担任男女主角。故事讲述19世纪末的法国,极具天赋的青年诗人克里斯蒂安,为了追求艺术和反抗中产阶级世界的虚伪与压抑只身来到巴黎,他在巴黎新结识的画家朋友劳特雷克是红磨坊的常客,劳特雷克又把他介绍给红磨坊的老板哈罗德,为红磨坊编写新的歌舞作品。在这个迷幻的世界里,克里斯蒂安和红磨坊的明星——被称为“闪亮的钻石”的舞女莎婷疯狂地相爱了。出身贫贱的莎婷渴望成为真正的大明星,为实现梦想她不惜牺牲自己的色相。可是,根本不相信爱情的莎婷却遇到克里斯蒂安走入她的生命,可是克里斯蒂安的穷困潦倒和莎婷的职业却注定了他们不会有好结果。默诺公爵(理查德·洛克斯伯格饰演)是“红磨坊”的常客,也是拜倒在莎婷石榴裙下的达官贵人之一。当哈罗德为了改建“红磨坊”而以莎婷设下美人计骗他投资时,公爵爽快地捐出了大把的钞票。其实,公爵对莎婷忠实迷恋的背后,隐藏着他强烈的占有欲,他无时无刻不在计算着如何将莎婷据为己有。当默诺得知有人对他的占有构成了威胁的时候,他那阴暗疯狂的心灵终于暴露了出来,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不惜雇杀手来除去这个威胁。而莎婷也陷入两难之中,金钱的诱惑,权力的逼迫,梦想的追求,真爱的渴望,这一切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将这对年轻人最终碾碎在红磨坊这绚丽的舞台上。

用歌舞片的形式来诠释这个歌舞天堂里的故事是必然也是最好的选择。影片营造的绚丽的视觉效果再现了红磨坊当年的鼎盛。也奠定了本片华丽的风格,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反映这个名利场里的示于人前的纵情欢乐,和转身之后的冷落悲哀。影片生动地描述了19世纪末巴黎闻名于世的奢靡夜生活,描述了那时的爱情、死亡和再生、新技艺以及舞会的情况,成为那个时代的见证。更为吸引人的是本片把古典与现代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奢华颓靡的康康舞和甲壳虫、艾尔顿·约翰、麦当娜、斯汀、涅槃、皇后、U2以及Fat Boy Slim等乐队,歌手们耳熟能详的现代名曲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别具特色的斑斓效果。影片开场便是一曲Diamonds are girls best friend很好地点出莎婷拜金主义的交际花的身份,配合上绚丽的康康舞,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红磨坊的璀璨浮华。整部影片对那个时代的描绘细腻而又颇具风情,酒精、夜总会、名妓、爱情、歌舞、艺术家。所有的这一切编织成了一幅那个时代巴黎的生动的风情画。本片获得了2002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艺术指导奖和最佳服装设计奖,2002年美国电影学会最佳编曲和最佳编剧奖,并被美国《娱乐周刊》列为2001年必看的十部影片之一。

电影开场一段红磨坊招牌的康康舞,华丽的场景、夸张的色彩、旋转的镜头、撩人的舞姿以及人们亢奋的表情都把红磨坊的气氛推向高潮。这仿佛让我们置身于劳特雷克描绘的《红磨坊的舞会》中,流淌的线条、飘忽的色彩、扭曲的形象,这一切曾经让我感觉很排斥,如今却一一呈现在我眼前的镜头里。此时我对劳特雷克那独特的艺术天赋和表现能力不由得深深叹服。难以否认电影在色彩基调、人物形象上都巧妙地借鉴了劳特雷克的作品。甚至于因为劳特雷克赋予红磨坊太多的文化意义,以至于导演不忘在电影里为其安排了一个新艺术倡导者的角色贯穿其中。尽管这一角色只是徒有劳特雷克的矮小身材,大多数时间都在插科打诨,甚至在最后的歌剧里还扮演一把手风琴,在我看来过于轻浮了些,但至少在哈罗德诱骗公爵签署资助红磨坊的文件时,还是让观众看到了背景墙上张贴的模仿劳特雷克艺术风格的舞女莎婷的海报。

总之,一切有关红磨坊的讲述似乎都离不开这个小个子的男人——劳特雷克。劳特雷克的才华、声望和命运始终与红磨坊联系在一起。而究竟是什么让出身贵族的劳特雷克把一生和所有的创作都沉浸于此呢?

三、红磨坊的名士

1864年11月24日亨利·德·图鲁兹劳特雷克出生于法国西南部的一个显赫的贵族世家,看似注定要享受一生的荣华,却因为贵族间为保有地位和财产而不断地近亲联姻,使得后代大多具有先天的缺陷,劳特雷克就在这样注定不幸的命运中出生了。1878年14岁的劳特雷克不慎从椅子上摔落造成了左腿骨折,翌年,在一次同母亲散步时不小心跌到路边1米多深的沟里,右腿也被跌断了。这种脆弱的体质是因为劳特雷克家族一直都是近亲联姻,导致他从小就患有“多岐骨端症”。虽然后来骨头接好了,但这两次的意外之后他的双腿便再也不曾发育,即使是成年后他的身高也只有150厘米。双腿的残疾令劳特雷克不能再骑马和运动,也被排斥于贵族的社交生活之外,但也使他的

绘画才能更加凸显,也更专心于绘画。

年轻的劳特雷克分别在当时著名的保恩和柯尔蒙的画室里学画,著名的画家凡·高和贝尔纳都曾经是他的同学,在那里他得到了严谨的艺术训练,具备良好的艺术功底。在那时他就已经区别于大多数忠实地再现模特的画家,他总是把模特的性格和特点夸张地表现出来。他对同时期最时髦的印象派所推崇的风景兴味索然,转而倾心于德加似的素描、线条和轮廓的研究。随后他又学习了高更的装饰性线条和色彩平淡,并很快将这一切消化吸收,融入了自己的风格。而这一风格在蒙马特时期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虽然拥有过人的机智和幽默,但在当时的时代。才智是不为世人所推崇的,身体上的残疾与家族遗传给他的傲慢,使他比常人更渴望自由与真诚。双腿的残疾、单调的生活和苦闷的心情,这一切的一切都把劳特雷克逐渐推向了绘画也推向了红磨坊。

贵族血统和画家的身份使得他在红磨坊大受欢迎,他甚至将自己的画室径直搬到了蒙马特。而劳特雷克也喜欢这种社交场所,这里不需要伪装的外表,只要意气相投就可以尽情地谈天享乐,没有阶级与贫富的区别。劳特雷克由于身体残疾所造成的自卑此时也暂时离开了,这里使他的身心感受到轻松,思维更活跃,艺术灵感也源源不断。在这里劳特雷克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艺术风格也不断成熟。但是身体的欠缺让劳特雷克的恋情注定失败,这也更引发了他对女人的欲望。基于生活、情感、本能、艺术等纠缠不清的原因,劳特雷克在红磨坊越陷越深。与此同时,在艺术上他却依旧抱着冷静的心态,客观地用画笔记录下蒙玛特和红磨坊里形形色色的男女们的喜怒哀乐,包括妓女们疲惫、麻木的身体表情以及男人们粗俗轻佻的耳光。虽然身处淫靡的环境,劳特雷克并没有丧失理智与智慧。他随时都在用客观和锐利的眼光观察和表现着生活中的秘密和人性的奥秘。这使得他的作品愈发大胆、真实、苛刻和夸张。劳特雷克的画作既不劝人向善也没有淫欲感,而是用色彩的素描大胆地绘制出现实。除此以外,他更常常用很稀的油彩来作画,这使他的画笔如同在画布上奔驰般的流畅。他尽力去展现每一个人的独特个性,在他的笔下,每个人都是那么鲜明独特,无法取代。他的作品可以说是19世纪末蒙马特夜世界的忠实写照,他客观地从各个侧面描绘那些欢场的女子们复杂的心态,从而把这一题材提炼到庄严的意境,使观者去反思社会与人生。

在这里劳特雷克恣意地描绘巴黎夜生活的华丽与奢靡,这些以红磨坊为代表的夜总会和妓女题材的作品。很快为他赢得了大师的名声,也从此i上红磨坊得以扬名。他擅长的快照似的裁切画面的构图,速写似的线条,稀薄的颜料,流畅的笔触,粉彩似的效果在这一时期不断得到锻炼和提升。最终成为他著称于世的风格。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因为酗酒与享乐,劳特雷克饱受失眠与精神病的困扰,1901年36岁的劳特雷克病逝于故乡波尔多。

劳特雷克的特殊遭遇成就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艺术无论是题材还是画风都是那么独具一格,他是第一个以专门表现社会淫逸为题材的画家,他以非凡的洞察力识破其本质,因此在他的作品中看不到猥亵与淫乱,其根本就在于它彻底地渗入了他们的生活,并希望藉自己的作品让人思考社会与人生这一严肃的主题。在他率真的嘲讽中构造出喜剧的效果,在他超凡智慧的游戏中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劳特雷克对真实孜孜以求,在外貌上他矮小孱弱,但在精神上,他敢于撕破当时社会所谓公正与道德的虚伪面纱,残疾带给他的不幸也造就了他一颗善感的心和犀利的眼光,他就是用这样的眼光度量一切,面带机智的微笑用画笔去注释一切,这正是为什么劳特雷克至今仍令我们难以忘怀的原因。

作为蒙马特和红磨坊的名士,关于劳特雷克的出身、残疾及丑闻伴随着这位矮小的巨匠的整个艺术生涯。然而属于图鲁兹劳特雷克时代的红磨坊如今已经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历经百年而不衰的更加自由奔放的红磨坊。但不管怎样红磨坊的绚丽与劳特雷克的艺术始终在现实和艺术里交相辉映,在此上演的梦幻故事也定将会永不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