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青春的《挽歌》
2009-12-21高辰鹏徐瑞华顾庆媛
高辰鹏 徐瑞华 顾庆媛
摘要《挽歌》改编自菲利普·罗斯的小说《垂死的肉身》。主人公大卫是一位颇有声望的文化评论家,同时在一所大学里兼任讲师。62岁的单身汉大卫的不羁生活在遇到24岁的康斯薇拉时受到了严重挑战,这个来自富有的古巴家庭的学生,引起了他强烈的占有欲……
关键词生命;青春;《挽歌》
凭借《甘地传》而获得1982年金球奖和奥斯卡双料影帝殊荣的本·金斯利(Ben Kingsley)扮演的大卫成长于美国动荡的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那个年代爆发的追求个性解放的“新左派运动”深深影响了当时的大学生,他们所倡导的自由意志和纵欲狂欢的价值观使自己被称为“嬉皮士”或“鲜花之子”(Flower Children)。当年的大卫是不羁的,没有任何牵绊,这种自由的快乐甚至延续到现在。单身的他自私地经营着井井有条的生活。大卫偶尔会站在窗边看着外面的雨发呆,孤单的他似乎又在担心着什么,似乎是在担心自己年老的躯体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享受更多的快乐和自由。
现年62岁的大卫在一所大学里教授文艺理论和实用批评主义。影片中第一次出现他授课镜头时,黑板上写着罗兰·巴特的名字。作为一位20世纪驰名国际的法国文论家,罗兰·巴特晚期的作品《恋人絮语》(Fragments dundiscours amouroux,1977)中提到爱情是可以被解构和嘲弄的。由此我们似乎能看出,大卫对爱情也是讳莫如深,尽量避而不谈的。
讲述罗兰·巴特的那天,大卫第一次遇到了本片的女主角—西班牙女星佩内洛普·克鲁兹(Penelope Cruz)饰演的24岁的学生康斯维拉。在大卫眼里,康斯维拉衣着得体,仪态优雅,来上学之前似乎是在某个律师事务所中做助理的,有些世故和老练。而正是这些使得康斯维拉的美丽如此与众不同。
大卫对康斯维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承认自己“对于美丽的女性总是难以抗拒”,更何况是康斯维拉这样一个如此魅力出众的女性。不过碍于学校对性骚扰的规定,大卫不好和康斯维拉私下进行接触。不过他也并不急于行动,因为久经情场的大卫早已能够在欲望、禁忌和自由之间游刃有余了。
在追求女孩方面,大卫显然要高明得多。他在学生毕业那天,别有用心地把所有学生都请到自己的公寓,大卫在和其他学生简单接触后,就一直与康斯维拉单独相处,并找了一幅十七世纪西班牙画家戈耶(Goya)的画,说她的眼睛与画中女孩相似,来奉承她。几天后,大卫邀请她去看了话剧,又在家里为她弹奏钢琴曲。后面的事情就变得顺理成章了。康斯维拉靠在墙边的背影,深色的服饰恰到好处地勾勒出她曼妙的曲线,微微阖上的眼睑配以闪动着的浓密睫毛,随意散落在肩头的头发,伴随着音乐的轻轻扭动的身体,这些似乎是在向大卫暗示着不要压抑自己的欲望……
不难理解康斯维拉对大卫的迷恋。这位目光炯炯的老人在过去的岁月中获得了足够的知识与智慧,他的学识、地位和品味使她心甘情愿地屈服。而她把自己的身体交给他时,也为自己提供了一种权威。在与大卫的相处中,她既得到了顺从的愉悦又得到了主宰的快乐,后来康斯维拉多次向大卫投怀送抱,也在情理之中。
大卫有一个无话不说的老朋友——乔治。所谓人以类聚,乔治也是赞成意志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得知此事后,乔治更关心老朋友和康斯维拉的肉体接触与快感,他为老朋友能有这样一个年轻貌美的女朋友感到兴奋。而大卫却竭力把自己描述成一个给过康斯维拉一些文化素养的老男人,自己对于她来说只是生命中并不起眼的一段经历,以此来淡漠自己对于康斯维拉的感情。大卫还不打算让老朋友知道一贯倡导独立解放并且为如今的自由付出过代价的自己又在为一个女人而牵挂。也许是担心朋友的嘲弄吧,毕竟对于这些人老心不老、曾经的“嬉皮士”来说,爱情仅仅是用来解构和嘲弄的。
自己的心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欺骗的。大卫对康斯维拉的迷恋越来越浓重,而热恋总是伴随着嫉妒的。大卫开始对康斯维拉以前的性生活产生兴趣。当得知她曾经和两个男孩酒后乱性后,大卫表面上心如止水,可从他脸上的表情却分明可以看出他在竭力掩饰着自己内心的痛苦。与康斯维拉的相处使大卫感到了康斯维拉的无限未来和自己有限的时光。他开始嫉妒康斯维拉的那些年轻的男性朋友,嫉妒他们的年轻活力。焦虑和担心爬上了大卫的心头,他开始每天给康斯维拉打电话。即使这样,他心里也很清楚,自己会输给岁月,终究会有一个年轻人把他的康斯维拉从自己身边抢走。甚至在等待康斯维拉与他约会时,会产生她和一个年轻男子甜蜜亲吻的幻觉。康斯维拉去参加舞会,独自等在家中的大卫焦躁不安,无法静心做任何事情,一闭上眼睛就看到穿着猩红色礼服的康斯维拉正在和一个年轻男人肆无忌惮地做爱,她的眼睛盯着大卫,专注而又不带任何感情。大卫毕竟还是没有经受住嫉妒的折磨,跑到舞会一探究竟。结果被康斯维拉冷冷地轰走。
舞会事件之后,大卫告诉乔治,这段感情也许就此结束了,结束于自己对康斯维拉的嫉妒和不信任。两天后,大卫意外地接到了康斯维拉的电话,相约面谈。康斯维拉明白大卫终生都致力于不被任何关系所牵绊,因此她想知道大卫和自己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大卫只好把困扰自己的恐惧和担忧告诉康斯维拉,迟早她会意识到两人年龄的差距而离开他。康斯维拉对于大卫的担心不置可否。两人之间的些许不快在随后的甜蜜缠绵中烟消云散,但是大卫却在对康斯维拉的欲望中陷得更深,愈发地无法自拔。
乔治劝导大卫早日结束这段给老朋友带来欢愉和折磨的忘年恋,强调大卫所迷恋的仅仅是康斯维拉美丽的外壳,而并没有把握她的内心。这正是大卫所焦虑的——得其人而不得其心。而他所能守住的也只有康斯维拉的身体,虽然这个身体是他开始这段恋情的理由,但是他现在想得到更多,占有更多。可惜62岁的大卫已经过了自认为可以做一切事的人生阶段,他还在担忧面前这个美丽的躯体会离自己远去。现在惟一能把康斯维拉固定在身边的只有婚姻这最后一张底牌了。可是,他也在怀疑自己是不是真打算用婚姻把康斯维拉固定在身边,是不是也打算用新的婚姻埋葬自己来之不易、经营已久的自由。
大卫向康斯维拉说明了自己真诚的态度,高兴的康斯维拉想邀请大卫去参加自己家族的聚会,大卫犹豫着还是答应了。这样的邀请已经不是第一次,之前大卫都找各种借口躲开了。然而那天大卫还是没去。他担心康斯维拉的家人会对两人年龄差距的看法,依旧担心自己会因此失去康斯维拉。伤心的康斯维拉在留言中流着眼泪说“我爱你”后,就再也没有出现。看似解脱的大卫不但没有重得之前的自由,反而得到了挥之不去的孤独。
两年的时间飞驰而过,没有了康斯维拉,老朋友乔治的意外病逝使大卫更加孤独。他游荡于之前与康斯维拉流连过的所有地方,街头、海边、餐馆……时间并没有像乔治说的那样抹去一切,反而使大卫对康斯维拉的思念更加明显,甚至在课堂上当大卫决定专心于教学工作时,甚至在电台做访谈节目时,大卫还是会想起康斯维拉。两年
后,大卫自认为已对康斯维拉的离去可以释怀了,可我们都知道,那只不过是自欺欺人。
新年之前,大卫收到了一条电话留言,我们终于见到了消失两年的康斯维拉。她剪去了长发,人也憔悴了许多。这两年康斯维拉一直爱着大卫,没有任何一桩感情。康斯维拉如今得了乳腺癌,她希望大卫把自己尚完整的身体用相机保存起来。这时的康斯维拉终于明白了时间的痕迹,对于她这样的年轻人来说,时间总是意味着未来,而对于现在的她来说,未来则变成了有限的时间。现在她和大卫一样了,担心时间的流逝会剥夺自己获得更多的权利,而真正的不幸恰恰就是如此。在那个新年的夜晚,没有人比躺在大卫怀里的康斯维拉更忧郁地明白这一点了。康斯维拉终于也体会到以往大卫与她相恋时所担心的年华消逝,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才是他们两者之间真正的平衡。电影的结尾异常温暖,虽然康斯维拉的手术成功但依旧生死未卜,大卫把康斯维拉抱在怀里说着“我在这里”。
本片由颇具个性的西班牙女导演伊莎贝尔·科赛特(Isabel Coixet)执导。她之前有过两部有名的作品,分别是《没有我的日子》(My Life Without Me,2003)以及《言语的秘密生活》(The Secret Life of Words,2005)。两部影片都由加拿大女演员萨拉·波莉(Sarah Polley)主演,它们从女性视角出发,叙述了爱情与死亡的冲突。《挽歌》延续了科赛特以往作品的女性主题,也延续了导演对于人生、爱情、生命的冲突与相关的思考。不过这部影片中的主人公却换成了一个男性。
这部入围2008年柏林电影节竞赛单元的影片故事改编自美国著名犹太裔作家菲利普·罗斯(Philips Roth)的小说《垂死的肉身》(The Dying Animal)。他被认为是当代最杰出的美国犹太裔作家之一,曾在1998年凭借《美国田园诗》(American Pastoral)拿下普利策文学奖。而这部出版于2001年的小说《垂死的肉身》讲述的是一个并不太新鲜的“帅老牛吃嫩草”故事,全书几乎完全以对话的形式写作而成。原著中不可避免地有很多的性描写,但更为注重描述老教授的人生和情感,反省他的生活与过去。罗斯的另一部小说《人性污点》已经在2003年被改编为由安东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主演的同名电影,这。两部影片的编剧都是尼古拉斯·梅耶(Nicholas Meyer),梅耶对于罗斯的小说所需要表达的主人公内在情感的把握相当熟络,对于原著的改编也就比较放得开手脚,例如,影片的主人公大卫有一位至交好友——由丹尼斯·霍伯(Dennis Hopper)饰演的诗人乔治,其实,在原作《垂死的肉身》中,描写乔治的笔墨非常少,而编剧梅耶在影片剧本中加重了对乔治这一形象的刻画,使得《挽歌》中的感情元素更加丰富而多元化,也使得观众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更好地去把握主人公大卫的思想脉搏。
《挽歌》在开拍之初就有不少的噱头传出,其中最能够吸引大众注意力的当然是片中女主角佩内洛普-克鲁兹的全裸出镜。可是本片并非为年轻观众而准备,新鲜的情爱、狂欢的热情和年华老去的哀伤、结局时的绝症对应起来,就是一幅对着无可挽回的美好事物发出叹息的画卷。《挽歌》走的是标准的好莱坞文艺电影路线,定位精准,情感描写到位,品相上乘,质地优良,演员的表演非常出色,宝刀未老的本·金斯利和年轻貌美的佩内洛普·克鲁兹双剑合璧,表现了惊人的合拍,简直比梁朝伟和刘嘉玲还能令人相信爱情。
本片相当注重心理描述,表现老教授的心理动态时有大量的幻想画面。讲述方式上,不断穿插着大卫和乔治的密谈以及大卫上电视节目的内容,从这些对话和录制节目时的访谈中透露主人公的思想价值观念,令这个中心人物更加形象立体化。
在本片中导演在处理故事情节上显得有些情绪化,比如推动剧情的手法过于单一,完全依靠个人主观讲述,偏于唠叨絮语,缺乏足够的氛围渲染。片中的钢琴诉衷情,用照相记取人生最好最美时包括展现对女性胴体迷恋本身,均有些形式化。海边的时光和结尾的点题,也出现在不少同类影片当中。修饰粉刷的行为并不会影响观众对主人公的好恶判断,简单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复杂,甚至只是错位的单调。借助日常生活的力量无法改变,只有铸成错误加上生命偶然的影响,老教授才明白自己到底失去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