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死朗读》:战争中的爱情

2009-12-21叶小燕

电影文学 2009年19期

叶小燕

摘要改编自德国小说的影片《生死朗读》,由于凯特的精彩表演而荣获第81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影片讲述了凯特饰演的一位单身女人汉娜与一个年龄比她小21岁的15岁少年迈克之间的感情纠葛,并以这种“姐弟恋”的所谓畸恋为主轴,谴责了战争的残酷,反思了战争的罪恶,同时,影片也有很多值得我们从美学角度去观赏的地方,并对我们的现实生活给予一定的启发和引导。

关键词爱情主题;战争的罪恶;美学启发

第81届奥斯卡结果揭晓,英语女演员凯特·温斯莱特凭借其在电影《生死朗读》中的精彩表现荣获最佳女主角奖。她在《生死朗读》中饰演了一位36岁的单身女人汉娜,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与一位15岁的少年迈克相恋了,旋即开始了一场不符合社会标准的“姐弟恋”。在他们隐秘的恋情中,迈克发现汉娜最爱听他读书以及他们热烈的身体关系。经她请求,迈克为她朗读各种文学作品。尽管他们的关系和谐而美好,但有一天汉娜突然离开,并从此杳无音信。直到8年后,迈克作为法律系大学生参与法庭实习,赫然发现汉娜作为二战战犯坐在被告席上,从而汉娜的过往被一步步地揭开。她因为没有勇气面对自己不识字的羞愧,而宁愿遭受莫须有的罪名。迈克因为没有勇气面对自己和汉娜不被社会接受的关系,而选择了回避某些问题和现实。

影片的大框架是一部爱情电影,对于战争的谴责以及反思是男孩与汉娜这段爱情纷争的小插曲。男孩为了保护自己心爱的女人,可以忍受长时间不与她见面,可以忍受她把自己投入监狱。为了汉娜在监狱里能继续“读”书,他离了婚,回到自己的家乡,用录音记录自己朗读的著作,将一盒盒磁带邮寄给汉娜。当汉娜收到那些磁带时,男孩浑厚的声音唤醒了她记忆深处的那段激情岁月,对于一个被无知残害得体无完肤的老人来说,男孩的声音就好比希望的阳光,在晚年照进了她已生活了许久的深渊之中。她开始自学文字,开始给男孩写信,那是她生命中最愉快的时刻,此刻的汉娜充满着希望。如果说在相识初期,汉娜生命中的“希望”寄生于“情欲”,那么在此刻,灵与肉已经彻底分离,她蓦然回首,发现孩子一直待在原地,没有离开过。汉娜最终见到了男孩,此刻男孩也已经上了岁数。这次见面之后她知足了,当她得知男孩的婚姻已经结束时,她的心颤了一下,在一个充满阳光的日子,汉娜偷偷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汉娜死了,但是她对于男孩的影响却是永久的,这一点已经无法改变。在最后一次审判开始前,在男孩与自己同学发生关系后独自离去的那天凌晨,汉娜赤身裸体地面对着镜子,吸引她走到镜子前的并不是观赏自身线条的虚荣心,而是在镜子中能看到的自我令她震惊。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汉娜这个人物都将成为艺术创作上一个独特的印记被人所铭记,不是因为她的伟大,而是因为她的悲惨。作为大屠杀施虐者的汉娜同时也是那段动荡岁月中一个最普通的受害者,审判日来临的那一刻,她势必也会被当做受害者进行公平的对待。而男孩对她那份执著的爱,就是上天给她的最丰厚的礼物。

然而这个爱情故事却涉及了比爱情主题更高的内容,即对于战争的反思以及对于人性的反思。男孩无意间邂逅的那个女人在消失多年之后出现在了二战战犯的审判席上,她同其他几位妇女一同被控告参与了对犹太人的屠杀行为。尽管我们在影片中没有看到一套党卫军制服,没有看到一个党卫军的标志,但是这种指责却比利剑更加具有穿透力,这把利剑所选择的刺入点是战争年代中那些最普通的妇女,像汉娜这样的妇女。她们软弱、没有依靠,甚至没有文化,然而却在无知的情况下完成了一次次惨绝人寰的罪行。与受害者相比,到底谁的经历更具有悲剧性?受害者死了,汉娜还活着,这种盲目的生存其实比死亡更加可怕,汉娜需要用一生来反省曾经犯下的罪孽,而偏偏这样的要求对于一个文盲来说又显得如此矛盾。汉娜所代表的是无数在二战时期为纳粹服务并间接参与罪行的那些人。这些人都处于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之下。就像汉娜,她到纳粹集中营做看守只是为了一份较高的薪酬而来。“看守”一词对于她来说,只是一个工作而已。她的整个人生只是在乱世中求一份温饱,包括战后她与少年迈克的“欢愉”生活中也同样在乎这份温饱,所以她能在得到一个优于机车售票员的职位后而对迈克不辞而别。事实上,汉娜的人生是灰暗的,没有爱情可言,没有更多的理想与期待。她畏惧别人知道她是一个文盲的事实,因为一直以来她都以此为耻。所以当迈克的朗读声响起时,她才能出现那样的平静与痴迷,才能进入超脱自身生存条件之外的另一个世界,在那里获取片刻的愉悦。也正因如此,在法庭上,当法官要求她写下名字以核对笔迹的时候,她迟疑了,并且片刻后就决绝地说道:

“我想没有这个必要了。我承认是我做的。”汉娜为了掩盖一个所谓的“羞耻”而能用自己的自由甚至生命来做交换,这就是汉娜的整个人生观。从这一点而言,汉娜其实也是纳粹统治下的另一种牺牲品。

与此同时,汉娜的人生不是她一个人的,是她与迈克共有的。迈克的不快乐很多源自汉娜。她的不辞而别让少年对身边的一切兴味索然。而她在法庭上的再度出现,又让少年有了挽救她的冲动,却最终在自我及世俗的枷锁下屈服了。当迈克来到狱中探监的路上,他才真实地意识到这个世界和他那个青春光彩的现实世界的区别,意识到他与汉娜的生死之隔。因而,他在两度可以帮助汉娜的情况下都退缩了。迈克没有逃脱这份内疚,他用他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另一种救赎。所以他疯狂地为汉娜录制录音带,给她朗读。这一切一半做给汉娜,一半做给自己,期许换得内心的一份平静。

然而汉娜最终还是选择了死亡。那是因为她完成了对自己的两种救赎:第一,她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服了20年的苦刑,够了。第二,她完成了阅读识字的理想,不会再带着一颗羞耻之心离开尘世,羞于是去见上帝或是魔鬼,都无所谓,她都可以坦然面对了。当她意识到这两种救赎并不能改变任何一个人对她的看法时,她就没了生活的信心。另一方面,迈克的救赎却还在继续,他曾经那份刻意的疏离变成了与汉娜的诀别。这又成了他新的自责。在他继续了多年的不快乐之后,他带着女儿来到汉娜的墓前,跟女儿诉说这个让他终生不快乐的原因。伴随他们之间的谈话,影片也走到了尾声。在我看来,汉娜的救赎更彻底、更直白一些,她可以为自己的选择而承担一切。但迈克的救赎却永远在逃避中继续,在战争过后并未换来自我内心的平静。

透过电影,我们似乎看到了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汉娜”。拿三聚氰胺这件事情为例,知道这种食品行业所谓的“潜规则”的人应该不在少数,但能够勇敢站出来抨击这种行为的人却少之又少。他们需要在一个所谓的共同利益及自我利益之下保守并继续这样一个秘密。因为“汉娜们”需要吃饭,因为“汉娜们”需要保住这个饭碗,因为“汉娜们”既然捧着这个饭碗吃了这顿饭,她们就必须执行这个过程中的所谓任务与秩序。正是在这种群体意识集体麻木的条件之下,才有了很多无辜的小生命逝去,才引起了人们的愤怒,才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但生命的代

价换来暂时的觉醒能最终改变所有的社会现实吗?答案不言而喻。

此外,影片中有很多值得从审美的角度去观摩的地方。

1情欲场面。影片开始出现了很多情欲场面,男女主角几乎都是赤身裸体,但却没有一点色情低俗的感觉。在西方人眼中,裸露着的人体是最圣洁的,因此,我们在观看的时候,不能抱着一种低俗的心态和猎奇的态度去观看,而是要抱着一种观赏人体美的态度去观看,这些也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所在。

2汉娜的直率。刚开始并不知道汉娜是文盲,当她躺在少年迈克怀里听他朗读的时候,她可以被故事的情节感动得哭出声来,由此看来,她作为—个个体,能够感受到文学作品的美,有丰富的情感、良知与人性,是一个有真性情的女人。还有在乡村小教堂里,听着孩子们的童声合唱,汉娜泪流满面,也许她是感动于这歌声的神圣纯洁,抑或是想起了当年由于她坚持不开门而被活活烧死在教堂里的300个犹太亡魂。

3汉娜的诚实。法庭上的汉娜,她并不否认自己的罪行,“是的,是我做的”。在集中营,多少无辜的犹太人被纳粹分子残忍地杀害。汉娜也是刽子手之一。我们虽然不能因为她当时的无知就原谅她,但如果突破个人的道德情感规范,而上升到一个狂热时代的集体无意识状态来说,汉娜本身不也是一个悲剧和受害者吗?她的所作所为只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4汉娜的尊严。作为一个女人,甘愿用生命和自由去隐瞒一个事实,那是个多大的代价,但她却依然在感恩。在她眼里,缺乏知识只能更加显示出她的卑微与低下,她宁愿挺着胸脯高傲地坐在监牢里承受时光的摧残,也不愿意在众人的吹嘘声中为自己平反。当时在法庭上,我是多么希望她能说出“我不会写字”,但她没有这样做,我当时真的很气愤,为什么她要这么做,怎么有这么傻的女人,竟然为了隐瞒自己不识字的事实而宁愿一生都在监狱中度过。但冷静下来想想,很多事情都是无可奈何的,也许对她来说,生命的尊严最重要。

5汉娜的坚持。汉娜在狱中自己学写字是本片的高潮。当迈克拆开汉娜从狱中寄来的信的时候,他情不自禁地哭了。虽然只有短短一行字,但可以想象身在狱中而又肯定不会向人请教的人独自学写字是件何等困难的事情!仅仅几个单词,表达了女人期望和男人平等沟通的一种愿望和努力。这样的女人即使是罪人也是值得男人爱一生的!最后,汉娜赤足踩在厚厚的一摞书上自杀了,这样的结局是有一定的寓意的:书籍和知识能够唤醒人性,拯救灵魂,这也是汉娜对知识尊重和热爱的表现吧!

6人性的光辉。迈克这个角色其实是夹在历史、情感、道德、理性之间的感知者。他与汉娜的那种情感让他相信汉娜的为人,他对历史的理性认识却又让他无法回避对于“汉娜们”的道德批判和法律批判。因此影片中在宣判汉娜无期徒刑时,迈克难以掩抑地流下两行热泪以及他目睹审判过程中的慌乱无措的神情,还有他想去探望汉娜,但最终却选择了转身离去等等,这都使整部影片提升了人文关怀的力量。

7深刻的反省。影片所讲述的故事,涉及了二战后人们对战争遗留问题的态度。大学里当法学教授开始讲课的时候,本来坐得满满的教室顿时就剩下几个人。同学们与迈克就战犯的问题辩论表现出了当时德国年轻一代对战争遗留问题的困惑与痛苦。德国人对当年那段历史进行过全民的深刻反思,这种反思使得德国人第一次在真正意义上经受了自由民主精神的洗礼,也表现出他们勇敢而严肃地承担起历史的责任。这是他们的可赞可爱之处,比起日本来,他们的姿态要端正得多。

最后,我们希望通过这部影片给予人类社会更多的和平和关爱启迪,特别是当前中国处于一个和平崛起的时代,我们作为每一份子,都应该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